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路易.达维德,他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中,寻找共和主义英雄的题材,来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服务。在拿破仑统治期间,他积极为拿破仑服务,虽然创作了《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等优秀作品,但思想上却失去了革命精神,开始转变为保守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画派和现实结合得十分紧密,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了历史和画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传记电影《知无涯者》上映了。导演使用电影的手法,介绍了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拉马努金出生于1887年,12岁时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15岁时,他自学英国数学家卡尔写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一书,并做了几百页的数学笔记。高中毕业时,他各项成绩突出,校长说"满分也不足以说明他多么出色"。但进入著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数学研究,导致其他科目成绩不及格,被学校开除。  相似文献   

3.
<正>解放前出生于汕尾贫穷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杨必成,从少就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滋生了"当数学家"的梦想。他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在七年下乡务农的艰苦岁月中,他顽强克服脑伤疾病的困扰,坚持自学《高等数学》。1977年,年过"而立"的他以数学超满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利尼夫染上了19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瘟疫,他相信可以用拿破仑的超人法则来救世救己,他杀了他认为不值得活着的人。杀人后却立即从不堪忍受的痛苦绝望疯狂中看清了自己当不了拿破仑。他走向索尼娅。索尼娅作为基督受难的化身昭示出与拿破仑迥然不同的另一种生存法则。她用受难谦卑和永无休止的爱把拉斯科利尼夫从拿破仑的深渊中救护出来,带领他穿越绝望恐惧的死谷走向赎罪、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8,(6)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从而导致了核物理学和核分析技术(简称核技术)的出现和发展。100年过去了,经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核技术已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引起深刻的革命,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增值效益之高、产生的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始料不及的。核技术在考古学中也不例外,它在访古探幽,揭开历史悬案、解决历史疑案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破仑是怎么死的?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和中欧。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拿破仑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死去。拿破仑是怎么死的?有人说他死于疾病(胃癌),有人说他是受惊吓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人害死的,众说纷坛,长期争论不休,成为历史疑案。本世纪60年代初,一名瑞士人将他祖传下来的"拿破仑头发"交到有关部门,据他说该头发是拿破仑死后第二天随从为他  相似文献   

6.
“他(拿破仑),在提尔西特,带着胜利的条约,也带着和平与耻辱,站在年轻的沙皇面前……”上引普希金诗中所说的“年轻的沙皇”,即杀害生父篡位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他是英国历史小说《一代枭雄》的主人公之一。1807年,亚历山大在弗里德兰惨败于拿破仑之手,蒙受了奇耻大辱,在国内又面临着宫廷政变的阴谋。小说《一代袅雄》正是从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起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以拿破仑侵俄战争为中心,着力反映了拿破仑帝国从极盛走向灭亡的过程和神圣同盟的成立,比较准确而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一系列外交斗争和宫廷内幕,揭露了俄国沙皇称霸的野心。本刊节选了书中拿破仑亲征莫斯科的部分章节,分期连载,以飨读者。《一代枭雄》全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编者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趣闻     
拿破仑三问 一个瑞典人非常钦佩拿破仑,后来他终于成为拿破仑的一名士兵。 一次,拿破仑检阅队伍时,战友们提醒瑞典人,那伟大的人也许会问你几个问题。这个瑞典人十分焦急。他听不懂拿破仑所提的问题呀!一个年纪大的士兵说:“拿破仑总是按同样的顺序问三个同样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几何画板》(简称GSP)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GSP过在代数和几何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做数学中去学习、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9.
建成 《中国西部科技》2014,(6):F0003-F0003
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数学教授杨必成,解放前出生于广东省粤东小镇汕尾的一个贫穷小知识分子家庭,在双亲的教育下,从少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滋生了"当数学家"的梦想。他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经历过文革动乱及下乡插队的熬炼。在七年务农的艰苦岁月中,他顽强克服脑伤疾病及政治上受歧视的困扰,在煤油灯下坚持自学完《高等数学》。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年,他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1984年,他考取华南师大"助教进修班",刻苦攻读了一年半的"基础数学"硕士生课程并获结业;1986年,他开始发表论文,由此他踏上了漫漫的追梦科研路。1998年,他引入独立参量及Beta函数,成功推  相似文献   

10.
有人云: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而是他主导制定的《法国民法典》:秦始皇的伟大成就也不在于修筑了万里长城,而是统一了中国的度量衡。源远流长的标准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当今世界,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智慧城市建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就我国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的主要现存问题作了阐述: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套路老化;课时过少,忽视了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然后,从"大工程观、大数据观"和"新技术革命"三方面陈述了改革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的必要性。最后,该文提出了通过问题研究教学法,探讨了将数学建模与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徒讲学,从事于文化教育和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他博通古代文化典籍,还曾做过编辑工作,即删《诗》、《书》、《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将当时社会上流行散在的材料辑录编纂成六经,成为我国最早的编辑工作者,对祖国文化和编辑事业作出了贡献,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编辑”二字。  相似文献   

13.
杨恩浩教授     
杨恩浩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生。195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同年免试成为四川大学副博士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到暨南大学任教,历任数学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杨教授在常微分方程,织分不等式、微分积分方程等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詣。近年来,他已经在《数学年刊》、《数学杂志》、《微分方程年刊》、《数学与数学科学》、《数学分析及其应用》、《非线性分析》、《美国数  相似文献   

14.
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因此,新课程大大提升了"数学应用"的地位。《课程标准》不仅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相信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一旦违背,就要"拯救现象".文章从古希腊早期哲学思考的转向入手,讨论了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与思想转变过程,认为托勒密在《至大论》中对"拯救现象"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将观测与数学几何模型联系在了一起.柏拉图因轻视观测而对天文学进行了"有用"和"无用"的划分,托勒密在《至大论》中对这一思想做了回应,并且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上述问题都成为托勒密构建几何模型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96年借《猪堕井的那天》初登银幕,到2015年在《思悼》中变身为王,宋康吴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缩影"。"不知道这辈子他不做演员还能做什么?"这是同僚好友对宋康昊的评价,一语道破了后者与表演的天生缘分。1996年借《猪堕井的那天》初登银幕时,谁也未曾想到,这个有着平凡的面孔、身形有点笨拙的话剧演员能成为如今韩国影坛的擎天柱。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许多收藏家都爱收藏名人使用过的物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些收藏家甚至"疯狂"到了嗜好收藏名人死后留下的身体部件和器官!爱因斯坦的眼球、拿破仑的命根子、伽利略的手指、亚伯拉罕·林肯的头骨碎片、爱迪生"最后的呼吸"……目前都是一些收藏家或博物馆视如"奇珍"的收藏品,拿破仑命根子的"报价"已经高达10万美元。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波罗泰特在其新书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高中时代,一份名曰《世界博览》的杂志以其老派的面孔之下窝藏着的大量离奇生猛的内容成为了同学们在教室里瓜分传阅的重要读物。从那时起我成为了一名胡续冬专栏"并驾书场"的爱好者,也就是所谓的"冬瓜"——他在《世界博览》上关于巴西的文章是我最先接触到的他的作品。现在这些文章成为了一本有着奇特名字的书——《去他的巴西》,或者"去他的——巴西",又或者"去——他的巴西"。  相似文献   

19.
萨玛瓦尔的《算术珍本》与中国古代数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12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萨玛瓦尔生平和他的代数著作《算术珍本》.指出在《算术珍本》中所出现的一些可能源于中国古代数学的若干问题,如"二项展开式系数表"、"百鸡问题"和"盈不足术"等.根据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中阿数学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宣布:正式聘用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该校22岁大学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消息一出,便引来热议。一个大三学生,如何与代表着学术地位和资历的"研究员"画等号。刘路,他究竟做了什么工作,以至"天上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我们从《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科技网摘取一组关于刘路的文章,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刘路,并从"刘路现象"管窥中国人才培育和选拔使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