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宇 《漳州师院学报》2010,24(3):138-141
文献研究表明:闽南民间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闽越文化传统,在拍胸舞等民间体育活动中仍可看出蛇崇拜的遗存.同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原歌舞、习俗和养生娱乐活动成为闽南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唐宋之后的经济和交通地位的日益重要,域外文明特别是宗教文化队闽南民间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1,(3):38-42
北派布袋木偶是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孕育生成的艺术瑰宝,以漳州地区徐派、许派及其传人的创作为代表,雕刻技巧各异,既有师徒相继,也有家族传承,木偶制作工序精细入微,为适应现代演出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创造多元化舞台造型,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武  刘强 《松辽学刊》2007,28(3):115-117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民族植物学产生的认识误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全面地认识民族植物学,参与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保生大帝是闽台民众共同信奉的神祇,其主要的祭祀颂唱经典为《大道真经》。《大道真经》有清末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有20世纪信众编撰的。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原因多与师承、习惯以及地方祭祀文化有关。梳理此类民间文献,对深化、细化闽台民间信仰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大学生是社会中最能敏感地触及到社会、思想与政治变革的人群,思想观念的演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直接和敏锐.因此,处于“吸纳期”的青年学生更加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治思想是五四时期陈独秀重要的政治思想。他曾对国民政治的主要内容、实现条件作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一思想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廖敏 《河南科技》2013,(1):111+113
农场基层传播,是有关农场稳定和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传播对象和文化、生活背景产生了许多变化,农场的基层传播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开展农场的基层传播研究,对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农场基层传播中的培养农场基层意见领袖的意义及建议进行简要分析,并希望这种分析对农场基层传播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比其他文化形态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给予了客观辩证的评价,进而探讨流行文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差异,因此两者反映的社会文化以及选择的母题会有所不同。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又有着英雄的共同特点,即不放弃对人类理性的追寻,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悲剧性,但在悲剧中实现了矛盾体的终极融合,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回归。尽管英雄的张力表现不同,但都是对社会环境与人的价值矛盾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1.
杨骚话剧创作的闽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骚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话剧,总是情不自禁地结合自身的经历,字里行间缱绻着对故土的无限眷念,真实而丰富地反映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闽地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由于闽台两地地缘、史缘、血缘、语缘、神缘的特殊原因,闽台化具有很强的交融性和互补性,尤其是作为古代中原化精华的闽南化不仅在台湾社会影响广泛,而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进入台湾乡土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化的“根”和“本”。因此,对蕴含闽南化成分的台湾乡土学献进行整理开发,不仅生动显示台湾乡土学与闽南化的密切关联,而且对促进两岸化交流朝着认同中华民族化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福建,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茶,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茶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宋徵宗赵舍功不可没.他不仅喜爱饮茶,品茶赋诗,还研究茶学,撰写了<茶论>一书.皇帝的推崇,使福建茶在历史上得到了"建溪官茶天下绝"的至高荣誉,从而使福建茶文化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 ,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 ,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 ,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此体系中每一要素都与他种要素相互间发生关系,并以行为的、物质的、符号的、心理的方式,表现其文化涵义.闽南歌仔戏(芗剧)是沿着中国传统戏剧发展的路径循序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曲调来自民间,唱词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从其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进程看,闽南歌仔戏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楚文化色彩。像屈原一样,他始终对湘西故土怀有深深的眷恋,用充满想象、灵动的笔触描绘湘西绮丽多姿的风土民情;他的作品凸显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散发着一份淡淡的孤独和悲哀;他汲取楚文化的浪漫,抒写对乡村人生的浪漫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18.
闽南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区域化。随着明清时期闽南人大量的渡台定居,闽南化播迁台岛。做为海洋性化——闽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化内涵丰富多彩,而且至今仍有其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信息访谈法、实践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闽台社会及闽台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提出在海峡两岸官方一国两制政治见解尚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闽台民众非官方约束,非政治色彩的闽台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断交流,将成为两岸人民寻根本、寻宗祖、求统一、求共荣的联谊活动,将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相融互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