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天然沉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不同排水距离的固结试验,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EOP压缩性状,明确了两者性状不同的原因.对于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土结构性抵抗了土体的变形趋势,蠕动变形甚微,排水路径对其主固结应变量影响不大;当土体处于临界屈服状态时,土结构性丧失,大孔隙坍塌,蠕动变形速率骤增,外加应力引起固结作用而产生的EOP变形量将由于土体较大的蠕交作用而对排水路径产生较大的依赖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依赖性逐渐减弱.对于重塑土,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规律与原状土屈服后的性状一致,但是由于其EOP压缩曲线位于原状土的下方,相同有效应力下具有较小的孔隙骨架,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程度较原状土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考虑到热交换和质量交换情况下,电沉积过程中纳米粒子热力学函数满足的方程.探讨了电镀生长、动力学生长和扩散生长这3种生长机制情况下,粒子温度随粒子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岛生长开始时, 小岛温度随粒径增大而急剧升高;当小岛半径增大到开初的1.05倍时,温度缓慢降低;其中动力学生长降温最慢,而电镀生长降温最快.增大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浓度不会改变小岛温度随粒径的变化情况,但会使温度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棕色棉和白色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生化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棕色棉纤维色素合成与纤维发育的关系,为棕色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色棉泗棉3号为对照,测定4种棕色棉各发育阶段纤维中主要生化物质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棕色棉纤维各发育时期生化物质含量与棕色棉纤维色素含量相关关系。结果:棕色棉纤维40DPA含水率、10DPA还原糖含量低于白色棉,30-40DPA还原糖含量高于白色棉。白色棉20DPA可溶性蛋白质出现高峰期,棕色棉相应的蛋白质高峰期出现在25DPA,棕色棉纤维生长的各阶段纤维素的含量均低于白色棉;棕色棉和白色棉,含水率、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随着棉纤维发育不断降低,而纤维素含量不断增加。成熟棉纤维色素含量与10DPA还原性糖含量、30-40DPA纤维素含量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35DPA还原性糖含量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15DPA纤维素含量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棕色棉纤维的各发育阶段的生化物质含量与白色棉表现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在动态变化规律上表现一致;棕色棉色素合成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生化物质组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土结构性对强超固结性硬黏土力学性状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超固结比影响的固有压缩线的概念,重新定义了考虑超固结比影响的硬黏土应力灵敏度.通过耦合超固结比和土结构性对硬黏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并将应力灵敏度的概念从单一应力水平拓展至当前应力水平,探讨了考虑超固结比影响的硬黏土应力灵敏度随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半对数坐标系中,考虑超固结比影响的硬黏土应力灵敏度与重塑孔隙指数呈线性关系.不同硬黏土应力灵敏度随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能够通过孔隙指数差进行归一化处理.基于考虑超固结比影响的硬黏土应力灵敏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屈服后阶段硬黏土压缩曲线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施工过程中筏板基础应力和沉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还没有具体文献详细分析模拟施工过程对筏板基础响应的影响,本文建立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自身的单元生死技术,计算分析了施工过程对筏板基础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只在开始几层施工时对筏板影响较大,随着层数的增加,影响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以相同初始密度和含水率的荆门弱膨胀土原状样和压实样及其泥浆固结样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压缩-卸荷试验(0~4000 kPa)获得压缩行为,采用覆盖低(≤50 kPa)、中(50~400 kPa)、高(400~800 kPa)应力水平的直剪试验获得峰值、完全软化与残余强度。结果表明:(1)原状、压实、泥浆固结样压缩曲线相交于压力1200 kPa对应点;压实样压缩曲线总位于原状样与泥浆固结样之间。泥浆固结样压缩曲线与固有压缩线ICL经验公式几乎重合;原状与压实样压缩曲线均穿越ICL,并向下弯曲;原状样膨胀敏感性大于压实样,表明原状样颗粒间胶结更强。(2)低应力下原状样峰值强度主要受土体结构性控制。峰值与残余强度比可作为反映土体结构性强弱的一个显性指标。整个低中高应力水平,原状、压实、泥浆固结样峰值强度线均为线性,且有效内摩擦角基本一致(25.0°~25.7°)。原状与压实样的结构性体现于峰值强度有效凝聚力,分别为29.6 kPa与15.2 kPa。整个低中高应力水平原状与压实样残余强度基本相同;低应力水平下残余强度线表现出强烈非线性;采用幂函数可很好描述低中高应力水平下的残余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力学理论,充分考虑缺陷的影响,研究并分析温度作用下缺陷花岗岩内部产生热应力的变化机理,推导出花岗岩缺陷处局部应力与温度加载速率、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及缺陷等物理参数的函数关系。应用能量理论和损伤力学,充分考虑温度加载速率和热自由能参数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推导出缺陷花岗岩能量释放率函数的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温度加载速率对单裂纹缺陷花岗岩的局部应力和热损伤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和理论推导结果基本统一。研究成果为高温花岗岩热破裂理论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温福高速铁路软土地基试验段工程,对采用预应力管桩、CFG桩加固的桩-网复合结构的桩、桩间土的应力进行现场实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桩、桩间土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黏质粉土冻胀过程中水分重分布和密度变化规律,通过4个不同顶板温度条件下黏质粉土的单向冻结试验,采用切层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试样冻结前后的分层含水率数据和分层密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冻胀是由水分迁移和初始土样中的水分重分布后在已冻区和冻结缘区域发生相变后体积膨胀所控制的;试样冻胀后已冻区密度减小,未冻区密度增大,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整体试样的宏观冻胀包含了已冻区的冻胀作用和未冻区的固结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原位热解工艺带来的水文地质环境变化,通过控制热解温度和时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解程度油页岩的孔隙率变化规律。从油母质热解造成油页岩孔隙率变化的机理出发,结合油页岩的热解反应速率方程,建立了热解过程中油页岩的孔隙率变化定量模型,并将理论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误差较小。可见该孔隙率定量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计算热解过程中油页岩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11.
Al-Mg-Sc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模拟试验对1种Al-Mg-Sc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结果表明:该Al-Mg-Sc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应变速率0.01~1 s-1的条件下,流变应力开始随应变增加而增大,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稳,表现出动态回复特征;而在其他条件下,应力达到峰值后随应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特征.应变速率和流变应力之间满足指数关系,温度和流变应力之间满足Arrhenius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该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n以及变形激活能Q,获得该铝合金高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2.
42CrMo钢的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实现42CrMo钢锻造的数值模拟与合理制定其热成形工艺参数,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工业用42CrMo钢在变形温度为8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01~50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42CrMo钢的应变硬化指数以及形变表观激活能,获得42CrMo钢高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验证该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42CrMo钢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流变应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吻合,而且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54%。  相似文献   

13.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现锯齿波动,呈不连续再结晶特征;该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包含Arrhenius项的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76.54 kJ/mol.  相似文献   

14.
15.
天然沉积连云港软黏土的屈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天然沉积结构性软黏土的屈服特性,采用大直径PVC管取样器获取连云港地区地表下2.5 m处的不扰动样,进行一维固结和应力路径三轴试验.一维固结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沉积连云港软黏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 GDS三轴的不同应力路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以体积变形还是剪切变形为主的应力路径下,连云港软黏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明显的屈服特征.根据试验各应力路径得到的屈服点,可以得到连云港软黏土的初始屈服轨迹大致呈倾斜的椭圆形状,与Nakano等人模型的屈服面比较吻合.沿各应力路径屈服后塑性应变方向与该模型屈服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在-22°~33°范围之内变化,表明屈服后塑性流动方向可简单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新型Al-Mg-Si-Cu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对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研究,应变速率为 0.005~5 s-1、变形温度为350~550 ℃.结果表明:在较小应变(<0.15)出现一峰值后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加有所降低,表现出较明显的动态软化;在实验范围内,流变应力值随着应变速率减少和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幂指数关系描述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变形激活能Q为236 kJ/mol.图5,参11.  相似文献   

17.
从分数阶粘弹理论出发,利用Fox-H函数提出了描述硫化胶在热氧老化时应力松弛和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变化规律的一个二元数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和共轭梯度法确定最优化模型参数,利用该模型拟合了2种硫化胶的应力松弛系数和永久变形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硫化胶的应力松弛和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老化给出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饱和软粘土压缩变形中渗透参数的变化,首先对软粘土中有效应力原理进行了分析。由于粘土颗粒处于非充分接触或非接触状态,经典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需要作适当的修正;接着分析了粘土介质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转化规律,指出了结合水对软粘土固结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孔隙度和孔隙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并讨论给出了相关的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软粘土的性质与其微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饱和状态下,随着粘土中孔隙水的不断排出,有效应力增加,孔隙结构也随着其所受的应力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造成粘土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进而对软粘土的压缩特性和渗流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Al-Cu-Li系合金的热压缩流变应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Al-Cu-Li系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10s-1、变形温度为300~5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采用Z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描述该合金高温变形的峰值流变应力,获得了峰值流变应力解析式,其热变形激活能为239.02kJ·mol-1.  相似文献   

20.
An unsaturated clay slope, with various sloping angles and a thickness of 14 m, consists of backfill, slope soil and residual soil. Slide interfaces were determined by geophysical approaches and the original slope was reconstructed. Sub-slope masse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varieties of sloping angle. A force recursive principle wa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sub-slope ma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loping angle, water content, hydrostatic pressure, seismic force as well as train load were analyzed. The range and correl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were discussed and coupled wave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it weight,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and water content, as well as between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and cohesi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was carried out and susceptive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when the factors were taken as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loping angle, water content and earthquake are the principal suscep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slope stability. The impa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slope stability is similar to the seismic force in quantity. Train load plays a small role in slope stab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only reaches the roadbed and its neighboring slope segment. If the factors are take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influencing extent of water content and cohesion on slope stability can be weakened and train load can be magn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