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从形象描述、词语表达、神话故事,以及观念态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主流媒体、卡通人偶、中国年等载体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龙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其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杨媛 《科技信息》2009,(24):I0187-I0187,I0185
古往今来东西方的龙形象在文学、艺术、设计表现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以中国明代龙为代表的东方龙饱含了神性的色彩,西方欧洲中世纪龙则是邪恶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国MMORPG游戏作品中大量的龙的角色设计的涌现,不仅增添了游戏神秘奇幻的色彩,烘托了游戏的场面气氛,也使中国玩家们对龙形象表现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对中国明代和欧洲中世纪龙形象在文学、设计方面的调查分析以及对美国、日本、中国现有的MMORPG游戏中龙角色的形象分析,探讨了MMORPG游戏龙角色设计中东西方龙造型元素的应用理论依据以及东西方龙造型要素融合下,迎合中国玩家的MMORPG游戏的龙角色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中华和平龙     
<正>龙腾奥运共舞未来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张利新 《科技信息》2007,(2):111-111
对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是要看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语境来适当调整是“归化”还是“异化”的。本文从这一翻译原则出发,结合目前的“龙”是否可以继续代表中国形象的争议,建议用中西合璧的“Chinalong”来代替“Dragon”在英语中对“中国龙”这一形象的表达,从而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主动构建中国人在世界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杨晋 《世界知识》2010,(4):24-25
<正>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王充作《论衡·龙虚篇》以前,已经有很多关于龙的记载与传说。《论衡·龙虚篇》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否定了雷为天取龙说、龙之神性说而立龙之物性说,对龙进行了重新界定。王充《论衡·龙虚篇》对后世志怪、奇幻文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为:龙王居水中、物之长者为精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以及当代奇幻文学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  相似文献   

9.
陆鸣 《科技智囊》2006,(10):54-58
德国惊现“中国龙”、世界尽吹中国风日前,一尊长7米、高5米、重4.3吨的铸铜巨龙亮相德国汉堡,其宏伟的气势,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工艺制作令观者惊叹不已。伫立在雕塑前,只见“龙身抖动,昂首摆尾,犹如真龙再现,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7,(10):22-25
“未来命运靠你自己主宰,为了共同理想摆脱阻碍。我们虽遥远却彼此依赖,你我难分开可从头再来。同祖同宗熔铸龙的血脉,共喜共悲挥洒龙的气概。” 从2006年底到2007年上半年,相继出现了有人提出于西方的误解,要修改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意见,从而引发媒体和网络大讨论及河南省新郑市不经批准,在始祖山头盲目兴建几千米长的龙身,并试图通过卖龙鳞赚钱的事件。专门家们普遍认为,这说明中华龙形象的神圣感在新的时期需要结合新的精神元素加以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谈"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翻译以及关联理论的观点出发,对一则绿茶广告中"龙"这个形象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本则绿茶广告中,"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广告受众中是有不同涵义的.Dragon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邪恶和凶残的象征,而在中国,龙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从文化背景(语境)的角度讲,dragon和龙是不同的.基于广告劝诱的主要功能,要求在操英语广告受众中取得与在操汉语广告受众中同等或近似效果,龙译成dragon是不妥当的.最后,作者建议将"龙"译成"Long".  相似文献   

12.
陈莉 《科技信息》2008,(20):190-190
本文剖析了中西方(dragon)的差异,认为将中国“龙”译成英语“dragon”一词,违背了英汉互译词语翻译的三个原则,导致了西方对中国“龙”的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乃日本近代文学"三杰"之一。其在中国的接受已近百年,其人其作是中日文学界研究焦点之一,研究成果丰硕。国内芥川笔下"中国形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借助接受美学、东方主义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等理论得以深化,理论基础呈多元化趋势,各研究方向极具潜能及整合可能性;对芥川中国游前后文本的考察较为深入,展现了其笔下"中国形象"流变的基本脉络,但仍有细化深挖空间。反思现有研究成果,思考补齐短板之策,旨在全面挖掘芥川笔下"中国形象"流变,为描摹中日文学关系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举办首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同志专门为龙文化艺术节以及龙文化学术和艺术系列活动撰写重要文章《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对龙的形象构成和关于龙的民俗民风的深入分析,强调"团结合力"的精神就是龙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龙的系列性图像,反映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家族式统治,以及中国民间习俗的祥瑞、辟邪观念。清王朝的腐败、西方的入侵,促成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动的"辛亥革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改换标识的"易帜"浪潮。清王朝的"黄龙旗"被废除,一度代之以"五色旗",而后则出现了国民党、共产党两党的党旗、国旗。在原始部族时期,龙主要代表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龙蛇图腾","凤"则代表东方沿海地区的"鸟日图腾"。鸟日文化在上古时期已称"凤皇",秦汉时期延伸、转化为道家文化"四灵"中的朱雀。作为祥瑞之兽,凤凰象征光明、美丽、吉祥、幸福。民俗称"龙凤相谐",不仅比喻帝后、帝妃相处和谐,更寓示"四方相处"与"男女"和谐的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大都是良善而友好的。究其内涵与成因,《西游记》中大量出现的良善而友好的龙王群像,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龙信仰与龙王崇拜的兴盛,而与此同时,作为流布广泛、妇孺皆知的小说名著,《西游记》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中国的龙王信仰与龙崇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信息化》2001,(1):62-62
中国第一部网络和电视真正实现实时互动的电视交友节目《第一次亲密接触》日前由e龙和中国娱乐网联手推出。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13,(9):2
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由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国务院五个部委、全国政协两个专门委员会共同发起组织实施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多名负责同志发出呼吁,通过海内外征集"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龙考     
正龙的原型是种鳞片爬行动物,这事是翻不了案的。中国人看《权力的游戏》,很容易心头发闷:那几个形似蝙蝠、长脖子大尾巴、嘴里会喷火的玩意,凭什么叫龙?中国龙可蜿蜒着呢,而且隐于云雾间,没这么招摇……习惯了西方设定的诸位则会劝解:算啦,西方龙就这样。那么问题来了:东西方文化里,为什么同样会有这么个疑似爬行类的虚构东西呢?有人会说,不是虚构啊,确实有龙。中国历史上,确有人这么相信。《左传》昭公二九年,魏献子去问蔡墨:龙是很聪明是吧?要不然,怎么从来没人亲眼见过龙呢?  相似文献   

20.
<正>龙的故乡,龙的年代,龙的传人、龙的豪迈,让中华巨龙昂首飞起来……"中国龙"对于中国人而言,具有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民族魂。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文化不断进行碰撞,中国龙形象的神秘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现"团结合力"的精神实质。由我国八大民主党派、国务院五个部委、全国政协两个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