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隆 《世界知识》2012,(4):42-43
2011年以来,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多国政治变局的重要因素.在巴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的抗议浪潮,遭到逊尼派哈利法家族和以沙特阿拉伯军队为首的海合会部队的联合绞杀.在叙利亚,属什叶派阿拉维支派的阿萨德政权,在内忧外患冲击下摇摇欲坠.什叶派核心国家伊朗则面临与西方的最后摊牌.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的制裁,殃及伊朗的金融和石油工业,关于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动武的种种猜测一时间甚嚣尘上.这一切似乎说明,什叶派在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围攻下腹背受敌,教派矛盾在中东现实政治中被继续放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温家宝总理在多哈记者会和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重量级"立场表述、杨洁篪外长在记者会上的阐述、外交部负责人的六点主张、外交部发言人的一次次答问、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在中俄坚持立场的努力下,安理会3月21日达成一致,通过了支持安南特使斡旋努力的主席声明……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和主张一再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08,(14):24-26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相似文献   

4.
王震 《世界知识》2013,(14):30-31
近日来,持续两年多的叙利亚乱局再添变数。先是欧盟国家通过了旨在为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的解除禁运决议,随后俄罗斯也宣布将向阿萨德当局提供包括S-300防空导弹在内的军事装备,而美国则认定阿萨德政权已经触及"红线",奥巴马总统开始授权中情局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装。6月中下旬,在北爱尔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美俄围绕叙利亚内战进行的会谈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一时间,各方围绕叙利亚内战的分歧和斗争再度升级,使得4月以来本已有利于叙利亚政府的内战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叙利亚局势是否已经接近临界点?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3月中旬叙利亚一些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阿拉伯国家,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2011年11月阿盟制裁叙利亚方案的出炉,叙利亚局势骤紧,外界普遍担心叙利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2011年11月~12月间,笔者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塔尔图斯、拉塔基亚、霍姆斯等四座城市采访了两周时间.在冲突的核心城市霍姆斯,笔者误打误撞闯入了一处反政府武装的秘密联络点,与这支反政府武装分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叙利亚目前的局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没有了叙利亚,哈马斯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刚庆贺过建立24周年生日的巴勒斯坦极端组织,也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变化、新的调整和新的角色定位等。这样做的后果不可小觑。"舍主自保"据阿拉伯媒体报道,2011年12月18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两个派别的领导人当天抵达埃及首  相似文献   

7.
黄达  张昕扬 《世界知识》2012,(16):38-39
民主化和民族主义威权政府的形成阿拉伯国家民主化进程是在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启动的,是民族主义威权政府寻求发展出路做出的一种变革。因此,阿拉伯国家民主化进程其本质与西方理论中的民主化是不完全相同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建立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历史的相似性,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阿拉伯国家在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威权主义政府。这一现象与阿拉伯民族国家体系建立过程中,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 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9.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7):6-7
1为何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美】《外交事务》2012年7/8号中东核危机由来已久,由于以色列的"核垄断",该地区在40年时间里都处于独特的"安全失衡状态"。以色列对核武器的依赖导致其不允许该地区存在其他核力量。1981年,以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又于2007年打击叙利亚的核设施。对以色列核特权的恐惧导致潜在对手更渴望发展核武器。而在巴以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世界在安全上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当前的伊朗核危机应该被视为中东核危机的延续。美国不应对伊朗政权存在偏见,其拥有核武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之春”周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突尼斯一次自焚事件的“阿拉伯之春”已持续一年有余,虽然这波大规模抗议浪潮可能已经开始消退,但对该地区已经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三个独裁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已经崩溃,也门的萨利赫也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叙利亚政府则岌岌可危.其余中东国家也因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和冲击.然而,在西方为这场“民主革命”欢呼雀跃之时,他们可曾料到,这一浪潮的后果,还包括中东地缘政治和战略的重构、阿以和平进程被束之高阁、土耳其和伊朗扩大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则不升反降……这些后果是美国和西方愿意看到的吗?  相似文献   

11.
史纪合 《世界知识》2014,(22):35-37
<正>随着"伊斯兰国"极端武装在伊拉克等地肆虐,包括基督教徒在内的当地宗教少数派为了躲避攻击而纷纷逃离家园。据报道,今年8月有8000名伊拉克人向法国提出庇护申请,其中多数为基督徒。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伊拉克基督徒应该留在伊拉克,因为那是他们的国家。独特的文化身份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阿拉伯人等同于穆斯林,而忽视了数百万基督徒在阿拉伯国家的存在。这些阿拉伯世界的基督徒与身边的穆斯林同胞  相似文献   

12.
王震 《世界知识》2012,(14):41-43
伊朗核问题从出现至今已经历将近十年。7月3日,伊朗核问题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专家级会谈。据称,此次会议是在此前的莫斯科伊核会谈上敲定的,主要讨论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六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建议,同时对伊朗的回应进行研究。在此前一天,欧盟针对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20):39-41
"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的"民主化范式".无疑,伊拉克和土耳其是最可能的效仿对象.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实践西方式民主". 为了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样板,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套自由选举和宪政分权体系.土耳其民主化的起源和演进虽然与伊拉克完全不同,但土耳其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东地区后革命时代的政权模式.它们真的能够成为中东民主化的新典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又在何种程度上适合其他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14.
董漫远 《世界知识》2012,(17):25-27
不管是奥巴马蝉联总统还是共和党入主白宫,如果伊朗继续强力挑战美国的中东战略,且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已经被推翻,那么,对伊动武一事或许会提上日程。当前,伊朗外交安全环境险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策动轮番对伊制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调门升高,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加强对伊战略防范,美、欧、沙特、土耳其等国企图更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肢解伊叙战略同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内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似可排除,但绝不意味美伊博弈的降温。中东-海湾地区仍将持续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