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大为削弱,美国试图趁机挤压并控制苏联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地带。9·11事件给美国直接介入中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期”,美国借“反恐”的名义顺利地取得在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开始以阿富汗为中心构筑中亚的霸权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周边地缘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阿富汗对美国“战略枢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为,历经四任总统、耗时20年、死亡2000多人、累计花费近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加剧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快速衰落,预示着阿富汗“帝国坟墓”的特性似乎已在美国身上应验。  相似文献   

2.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临两方面的严重困难。在阿富汗境内,它遇到阿富汗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在国际上,它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斗争的格局出现了不利于苏联的不小变化。为了摆脱被动、破坏各种抗苏力量之间加强的联合,以图扑灭阿富汗人民武装的反抗,苏联近四个月来在加紧对阿富汗军事侵略的同时,在外交上和宣传上也玩弄了一系列花招。矛头主要指向美国波斯湾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必争的重要战略地区。美国是苏联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它对阿富汗事件的反应又十分强烈。因此,苏联这几个月来的外交和宣传,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直指美国。苏联从入侵阿富汗之日起,就开动全部宣传机器,以攻为守,贼喊捉贼,攻击美国  相似文献   

3.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的国际形势,主要是围绕阿富汗事件发展变化的。虽然后来发生的两伊战争引起了很大的国际反响,但是这一年来影响整个形势发展和促使世界战略发生变化的,还是阿富汗事件。最近的波兰局势,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的世界局势,国际上曾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和得失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一种防御性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说法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略图谋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估计不足的,甚至起了掩饰苏联扩张行  相似文献   

4.
1982年5月,我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开始主管苏联、东欧事务。当时,中苏两国正处于严重的对抗局面:苏联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漫长的中苏边界线上陈兵百万;&'年代末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又出兵入侵阿富汗。这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直接威胁的态势。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计历史旧账,自$'世纪%'年代末至#'年代末的('年间,中苏两国经历了三个“十年”:!"%")!"*"年可以说是十年论战;!"*")!"&"年是十年对抗;!"&")!"#"年是十年谈判。这期间,既有冷战又发生过热战。但就在!"#$年初,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迹象,中苏关系开始酝酿某种变化。事情…  相似文献   

5.
葛军  邢广程 《世界知识》2012,(12):15-16
记者:上海合作组织已经进入其发展史上第二个十年,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在北京举行,阿富汗成为这个组织的观察员国,这让我们联想到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以及上合组织区域内与阿富汗局势相关的其他问题。上合组织在其第二个十年里,是否将面临一些  相似文献   

6.
天南地北     
失之于美国,补之于阿富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结果苏联食品供应紧张;除大城市外,许多地方肉食奇缺。有些地方自由市场上的肉价猛涨。西德《明镜》周刊说,这种短缺状况也影响了苏联军队的供应。连入侵阿富汗的苏军的给养也常姗姗来迟,时断时续。苏联士兵便想出了解决办法:抢劫阿富汗商店。·鲁·奇特的宣传方式伊朗将美国驻伊使馆人员拘为人质一事,以及世界其它地方敌视美国的事态,受到美国许多人士的关注。据《视界》杂志报道:美国的一位名叫黛娜的室内装演设计师,想用一种奇特的宣传方式来唤起美国人对其祖国的激情。于是,她请一位理  相似文献   

7.
“乱世出枭雄”。中亚国家阿富汗近年来战乱不断。先是1978年人民民主党发动“四月革命”推翻第一任总统达乌德,继而1979年底苏联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抵抗组织蜂拥而起进行“圣战”。在1989年苏军终于撤出和1992年由苏联扶植的纳吉布拉政权倒台后,曾经为着同一个目标战斗过的各抵抗组织却发生了火并。阿富汗大规模内战从此开始。这期间局势风起云涌,各路“诸侯”纷纷登场。就目前来说,最引人关注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近几个月来.苏联分别同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同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商谈了阿富汗问题,在外交上表现出“积极姿态”。据此,国际上有人散布.“苏联可能探讨‘体面撤兵’的时机”,认为“在中东和国际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情况下,阿富汗问题正出现政治解决的动向”。但事实表明,苏联坚持武装霸占阿富汗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它的军队为在阿富汗长期呆下去而作积极准备,并加紧了对阿富汗游击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9.
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来,阿富汗人民站在反霸反侵略斗争的第一线,浴血奋战,拖住了侵略者,打乱了苏联继续南下的计划,这对于保卫西、南亚区域安全,对于反霸斗争的全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无论世界上其他地方掀起了什么风浪,都不减轻阿富汗问题的重要性。那末,当前阿富汗的形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王世达 《世界知识》2010,(21):38-39
<正>阿富汗安全局势仍不容乐观,但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还是显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2010年10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标志着阿富汗战争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一身疲惫的美国大兵在异国他乡征战近十载却不见胜利的曙光,北约内部频频出现的撤军呼声表明战争已经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访问阿富汗。随后,12月31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宣布,将于2016年1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召开由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高官组成的"四方对话",为阿政府与塔利班(阿塔)的和谈制定路线图。如果顺利,第二轮对话将会在喀布尔举行。过去几十年,阿富汗一直在制造"大新闻"。自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以来,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决定阿富汗走向的关键是阿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对此各方存在基本共识。这也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法国总统德斯坦奔赴华沙同勃列日涅夫举行闪电式会晤,事先未同盟国打招呼。此举在西方联盟内部掀起一阵风波,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西方盟国步调不一、关系紧张的局面,以富有戏剧性的色彩烘托出来了。德斯坦这次单枪匹马的行动,倒颇能体现法国外交的特色,耐人寻味。法国的独立政策阿富汗事件以来,法国同美国唱着不同的调子。法国虽表示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但强调西欧必须作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上合峰会开启第二个十年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6月7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除六个成员国元首外,观察员国伊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主席国客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首脑或高官悉数与会。此次峰会亮点之一即是接受阿富汗为观察员国,而这正与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调整战略"重返亚太"的进程具有同步关系。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  相似文献   

15.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1,(13):16-16
一名喀布尔妇女举着新生的婴儿,让一个朋友用手机拍照。美国东部时间6月22日晚,即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目标本·拉登毙命50多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1万人,明年夏季结束前共撤军3.3万人。届时,美国驻阿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奥巴马说,上述撤军计划只是整个撤军进程的初始阶段,随着美军逐步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职责,美军将继续"稳步"撤离,整个移交过程将于2014年底前结束。目前,驻阿美军人数约为10万人。从2001年10月7日美国宣布出兵阿富汗至今,已经十年了。同时意味着,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已经十年了。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4日以来,美国拜登政府加速从阿富汗撤军,这导致阿富汗内外形势剧烈调整和震荡。一方面,自5月1日以来,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境发起规模空前的攻势。自8月6日攻下首个省会城市后,塔利班在短短十天时间内攻占了几乎全部34个阿富汗省会城市。8月15日,阿富汗总统加尼逃亡国外,塔利班军事人员进驻首都喀布尔。  相似文献   

18.
12月27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三周年。三年来,苏联的军事占领给这个中亚古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连年战乱,特别是苏联对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使阿富汗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财源枯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武装入侵,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政府和体育组织表示,抵制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这是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记响亮耳光。多年来,苏联一直谋求主办奥运会。苏联奥委会于一九五一年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次年参加了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总分与美国相等。在第十六届夏季奥运会上,苏联独居第一。从此,苏美几乎垄断了国际体育比赛,奥运会成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激烈角逐的另一场所。一九七二年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莫斯科市申请举办一九八○年夏季奥运会;一九七四年国际奥委会与苏方签订了合同。苏联成立的本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为此积极张  相似文献   

20.
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