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很多莫迪的支持者都乐观地相信,莫迪将带给印度一个拥有果断执行力和廉洁的政府,而这些,是前任总理曼莫汉·辛格,一位平素少言寡语的81岁计划官僚,所办不到的。 相似文献
2.
<正>6月2 9日晚,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在印使用包括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微博、QQ邮箱、UC浏览器等在内的59款"中国APP",理由是这些APP会危害印"主权完整、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决定经历了一段时间酝酿 相似文献
3.
4.
马戎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3):52-54
我们的近邻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族群、多语言、多种姓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次大陆存在一百多个大小不同、彼此独立的土邦,英国殖民政府把这些土邦组合到了一个政治架构之中。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开始了“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进程,积极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发展“印度人”的共同认同,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统中努力缔造一个可以凝聚各个族群、各个宗教群体的“印度的共同文化。所以尽管印度存在多种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等)、多种语言(但都以英语为族际共同语)、多个族群(孟加拉人、泰米尔人、旁遮普人、比哈尔人等)、多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现在仍有3个邦由印度共产党执政)以及根深蒂固的种姓问题,印度各族民众还是逐步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6.
王东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2)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7.
印度人口失衡的局势每况愈下,已不仅仅是社会学问题,甚至关乎印度的国际形象。年轻的印度,将"变成同性恋"?印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据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在12.1亿总人口中,有50%以上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而处于35岁以下的人口则高达65%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与我国国情相近的、信息化极具特色的、亚洲发展中大国印度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印度信息化的主要特色特点、标志性事件和主要成就。重点对印度软件立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最后对印度信息化发展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借鉴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的部分企业的确到了有实力而客观现实也要求其“走出去”的时候了。不想谈太多的理论,只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我个人的视角——中国某家电集团驻印度经理的视角,来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8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3次会晤再一次以“双方承诺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作为谈判结局,双方谈判的成果又一次变为“决定继续谈下去”。外界舆论的评价,大致仍是“炒冷饭”、“久拖不决”、“希望渺茫”等等。 相似文献
13.
14.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致力于成为世界大国。为了一圆大国梦,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列重大攀措,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加强,也增强在地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是大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印度能否正确认识大国概念。其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情国力以及能否有效利用有利的世界形势直接关系到其大国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世界正在以欧美为"风暴中心"的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的肆虐下呻吟,很多人却已将目光转向了确诊病例尚不算多的印度,认为它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波疫情的"震中"。1月30日,印度确诊首例感染病例,该患者来自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在武汉大学留学,在其返回印度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直到2月底,该国仅确诊了三例病例。3月2日,印度再增两例确诊病例。此后,感染人数持续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6.
“新民”思想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外部推动“新民”思想的形成,严复等人宣传的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知识为“新民”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日本国民性改造运动的成功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周益斌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10):16-19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克服当前在评聘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国家和地方要求在我国高校和部分科研院所中要进一步落实职称"评聘分离"制度。但目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还存在评聘分离的程序模糊、评聘分离的四大所属权不明确、评聘分离的目的与手段不清晰等问题。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形成评聘分离的制度在理论层面的统一共识,设计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现路径。该路径必须要有明确的评聘分离程序、清晰的评聘分离所属权以及正确的评聘分离的目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彭春燕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Z2)
"分而治之"政策是英国占领缅甸时期所采取的殖民统治政策,该政策在历史上给缅甸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缅甸前政府统治时期又是一个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并日益激化的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与"分而治之"政策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以"分而治之"政策的历史危害及造成前政府统治时期一系列政策决策失误为线索,来探讨双方的关系。指明"分而治之"政策作为旧殖民主义的产物仍是缅甸民族问题和平解决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课题组 《科技促进发展》2014,10(3):75-85
目前.印度已率先进入人才、资本双重驱动的“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由此,美国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已形成“印度化”趁势。从发展态势看.包括苏州在内,中国一大批硅谷也能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移民大规模进驻西方就业市场的“移民发动机”。从发展潜力看.中国进入“公司化知识经济移民时代”的规模和力度将远远超过印度。中国的科技崛起.可能绕不过美国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的“中国化”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