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鸿达 《世界知识》2012,(17):28-29
2010年底以来的"阿拉伯之春"虽然可以说是全民参与,但是毋庸置疑,走上街头的主力军是广大青年,更不用说,无意中点燃"阿拉伯之春"火花的就是突尼斯的一个年轻水果小贩。近些年来,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城镇化运动,大量人口从农村前往城镇,其中的主力军就是青年人。阿拉伯国家拥有占人口比例非常高的青年群体,他们的现实需求恰恰是阿拉伯各国政府难以回应的,他们的朝气也是保守阿拉伯政治难以满足的。在阿拉伯国家行政和立法等相关部门、机构中,青年  相似文献   

2.
若木 《世界知识》2014,(14):38-39
<正>自"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持续动荡,国家发展不容乐观。作为"阿拉伯之春"的始发地,突尼斯这几年的国家重建对该地区其他转型国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向健康民主过渡的标杆"今年1月底,突尼斯制宪议会高票通过新宪法。2月,新宪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吴晓芳  殷罡  丁隆 《世界知识》2012,(15):14-15
"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遗留给世人的经久未衰的这个命题,如今放在剧变狂潮后的中东同样适用。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说更改甚至抛弃原有制度和秩序的变革,毫无疑问都是令人热血沸腾、意气昂扬的,给予人无穷希望,同时又使人抱持焦虑问号,但只有革命之后的安排抑或选择,才能够将持续了近两年的"阿拉伯之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 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5.
王震 《世界知识》2016,(5):32-34
2011年春,因一名突尼斯青年商贩自焚引发的民众抗议浪潮席卷了中东阿拉伯世界。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五周年前夕,位于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阿拉伯舆论指数报告》。这是该中心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舆论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12个阿拉伯国家的18311名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随机访谈,大致勾勒出了自中东政治剧变以来阿拉伯民众对有关问题的主要立场和认知轮廓。  相似文献   

6.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20):39-41
"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的"民主化范式".无疑,伊拉克和土耳其是最可能的效仿对象.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实践西方式民主". 为了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样板,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套自由选举和宪政分权体系.土耳其民主化的起源和演进虽然与伊拉克完全不同,但土耳其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东地区后革命时代的政权模式.它们真的能够成为中东民主化的新典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又在何种程度上适合其他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7.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22日,突尼斯举行总统大选,世俗派政党"呼声党"领导人、88岁的埃塞卜西当选为突尼斯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的首位民选总统。这意味着突尼斯四年的政治过渡进程即将画上句号,同时也令对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化倾向忧心忡忡的西方松了一口气。如果从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仓皇辞庙、2011年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开始算起,"阿拉伯之春"自爆发迄今已有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阿拉伯之春"的首发国突尼斯诞生了一部被认为"最不伊  相似文献   

9.
海湾国家卡塔尔,人口不足30万,国土面积不到1.2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阿拉伯之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俨然一副中东"巨人"的模样.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后,卡塔尔是第一个对埃及示威者表示祝贺的国家;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成立后,卡塔尔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对其予以承认的国家,也是当时惟一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卡塔尔召回驻叙大使,无限期关闭驻叙使馆,甚至公开要求军事解决叙利亚危机……但另一方面,冒险性、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也使卡塔尔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3,(16):29-31
事实表明,以"基地"组织为核心、以"基地"组织分支机构为主体、以亲"基地"组织的恐怖力量为外围的全球恐怖网络,以及在"阿拉伯之春"后逐步完成调整的恐怖主义意识形态仍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8月1日,由于担心可能遭恐怖袭击,美国国务院宣布暂时关闭主要位于西亚北非国家的20多个驻外使领馆。同时,美国发布全球旅行警告,告诫美  相似文献   

11.
<正>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在全球引发强烈冲击波,对于深陷"后阿拉伯之春"困境中的阿拉伯国家的学者们来说,其失落、彷徨之感尤甚。近期他们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阐释特朗普当选对阿美关系的影响。普遍深感疑虑与不安《中东网》专栏作家奥斯曼·米尔加尼发表《我们如何理解特朗普的理性》一文,认为特朗普将阿拉伯世界当成问题成堆的包袱和恐怖活动泛滥的焦土之地,并将阿拉伯人当作只有石油和金钱的蠢材。未来,除了反  相似文献   

12.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13.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12,(20):34-35,38
"阿拉伯之春"以来,在至少表面上取得革命成功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中,利比亚已深陷分裂危机,也门依旧乱象丛生.在此种形势下,作为埃及历史上的首位民选总统,作为伊斯兰政治势力崛起的象征,穆尔西的一举一动不仅关乎埃及的走向,还关乎"阿拉伯之春"的发展方向,关乎中东地区格局的演变. 从6月30日宣誓就职,至今已经过去了100天.在这期间,他做了哪些值得外界关注的大事?他兑现竞选承诺了吗?新政权的未来又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赵荫 《世界博览》2012,(3):27-29
正后穆巴拉克时代何去何从"阿拉伯之春"后,埃及将何去何从?在混乱的政治漩涡中,掌控金钱的萨维里斯试图为古老的埃及选择西方民主之路。2011年2月5号,埃及"革命"刚刚爆发一个月,夜里的埃及寒冷至极,并罕见地下起雨来,部分游行示威者在解放广场彻夜露宿。位于埃及市中心一座大楼33层办公室里的纳古布·萨维里斯几乎每天都站在窗口注目着这一切。而在以前的那些"和平"日  相似文献   

15.
陈明健 《世界知识》2014,(21):36-38
<正>"伊斯兰国"自诞生就以嗜血和凶狠屡屡震惊世界,推动了新一波极端主义崛起的浪潮。这一军事政治复合体,冲击了国家和边界的概念,恶化了"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中东安全局势,挑动了地区教派斗争的敏感神经,在中央政权衰弱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横扫政府和部族武装,抢占了9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封号建国。躲闪、犹豫的中东政策没有了退路"伊斯兰国"的强势突起,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产生了碰撞。  相似文献   

16.
魏亮 《世界知识》2014,(24):40-42
<正>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尤其是2010年12月"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中东地区再度成为全球难民问题的"重灾区"和焦点。在当前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分化调整的浪潮中,美欧与地区大国更多地将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ISIS崛起、叙利亚动乱、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上,作为非传统安全重要议题的难民问题未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中东难民问题是历史和现实交织的产物。地区内既有难民输出国,也  相似文献   

17.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15):60-61
"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处于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埃及的民主政治就是这场政治大戏中最跌宕起伏却始终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一幕。正如亨廷顿所说,世界上诸多地区是不适用于民主的,尤其是民主还会给相当多的地区带来混乱。  相似文献   

18.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1,(18):14-24
世界的多事之秋突如其来的“阿拉伯之春”、利比亚的熊熊战火、海啸地震对日本的重创、叙利亚的动荡不安、也门局势的迷茫、挥之不去的债务危机阴霾、挪威“人间天堂”的破碎、伦敦愤怒的火骚乱……张沱生一语中的:“这大半年世界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中东的反美浪潮,奥巴马只想再"维稳"六个星期。曾几何时,中东战略曾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的得意之笔:从伊拉克撤军;支持"阿拉伯之春"却又不走上一线,取得在穆斯林世界"价值观外交"的重大突破;揪住伊朗核问题不放,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保留了充足的理由。然而一场"电影风波"似乎改变了一切。几乎一夜之间,奥巴马和美国在中东不再是那个无往不利的"站在后台的领导者",而再次变成了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无从施展、左右为难的壮汉。这部引发轩然大波的电影名叫《穆斯林的无知》,  相似文献   

20.
也门大棋局     
<正>3月26日,沙特阿拉伯集结十国联军,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发动代号为"决战风暴"的空袭行动,使也门的国内斗争进一步跃升为地区冲突,区域内各方力量公开卷入也门政治漩涡。也门局势日益演变为各方勾连、争夺与对抗的一局乱棋。国内:政治版图碎片化长期以来,也门国内政治高度部落化。虽然早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也门执政党和反对派就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