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雷 《世界知识》2021,(1):52-53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近郊遇刺身亡。当前,无任何组织、个人宣称对此事负责,但伊朗认定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此前的7月,伊朗认定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遭遇袭击也是以色列所为。2018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对法赫里扎德发出点名威胁。此次遇刺事件恰逢美国总统选举的时间节点,当选总统拜登曾明确表示美国将重返伊朗核协议。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与伊朗是中东的一对冤家对头。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一直态度强硬。甚至有媒体不断曝出“以色列正计划用核武器攻击伊朗”的猛料。尽管在拥核的问题上,以色列三缄其口,但其作为中东乃至全球的军工大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以色列还在做着军火生意的大买卖。  相似文献   

3.
<正>伊朗核协议的签订,为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国际社会对此大多持欢迎态度。但是以色列则忧心忡忡,明确表示不接受伊朗核协议,认为"同伊朗签订核协议,意味着伊朗最终将获得核武器,并且打破地区平衡,威胁地区国家和全世界的安全"。为此,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要纷纷前往以色列,试图"安抚其受伤的心灵"。为何都变成了"强硬派"从以色列国内来看,除了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亚阿隆等强硬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底以来阿拉伯国家发生剧烈政治动荡,本已稍有平静的伊朗核问题风云再起,面对伊朗坚持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项目",美国及其最坚定的中东盟友以色列一再施加军事打击和战争威胁,一时之间,伊朗战争又箭在弦上。客观地讲,导致目前伊朗危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核",而在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来德黑兰与华盛顿的糟糕关系,非常敌对的伊朗-美国  相似文献   

5.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12):11-11
“(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略”后,已经走到尽头。  相似文献   

6.
在伊朗核争议背景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2012年4月4日在《南德意志报》发表诗作《一定要说的话》,严厉抨击德国和以色列。在这首诗中他批评说,通过向以色列出售军火,德国有可能成为一种"可预见的犯罪"的同伙  相似文献   

7.
正叫嚣一年多,特朗普终于在他执政9个月后宣布不再认可伊朗遵守"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指示财政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施制裁。欧洲劝阻、伊朗骂街统统没用。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从伊核协议"退群"并不会让美国占到什么便宜,只是突出反映了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犹太财团的利益诉求,反而会使得本已风平浪静的伊核问题波澜再起,甚至触发多种"并发症"。正如伊朗方面多次所说,伊核协议是一份国际协议,而且经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国作为主要当事方,对  相似文献   

8.
唐志超 《世界知识》2020,(24):34-35
2020年中东依然是混乱动荡的一年,但也有新的变化和重要突破。从美国刺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斩首行动”为开局,到阿联酋、巴林、苏丹三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伊朗首席核专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遭暗杀为收尾,地区热点纷呈,局势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9.
自中东发生“阿拉伯之春”以来,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话题,冲淡了人们对巴以问题的关注.然而就在3月中旬,巴以持续发生武力冲突,一连数日的暴力冲突造成3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是2008年年底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动“铸铅行动”以来巴以最严重的军事冲突,以色列方面也遭到了数百枚火箭弹的“光顾”,一些建筑物受损.不过,正当人们为局势进一步恶化捏一把汗时,巴以双方却出人意料地签署了停火协议.当人们为之松了一口气时,以色列的战机又袭加沙,加沙的火箭弹再次飞向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8,(4):87-89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精明地制定并实施了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正确政策,提高了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在科学研究方面,以色列鼓励在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围绕杰出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建立高级研究中心,同时尽量在广泛的科学领域中保持国际水平。在扩展以色列利用的科学资源和专业知识方面,国际合作继续起着主要作用。在技术方面,以色列集中力量发展有限的领域,主要通过专业化来争取良好的成绩。以色列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王震 《世界知识》2012,(14):41-43
伊朗核问题从出现至今已经历将近十年。7月3日,伊朗核问题六方(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专家级会谈。据称,此次会议是在此前的莫斯科伊核会谈上敲定的,主要讨论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六方对伊朗核问题的建议,同时对伊朗的回应进行研究。在此前一天,欧盟针对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7):6-7
1为何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美】《外交事务》2012年7/8号中东核危机由来已久,由于以色列的"核垄断",该地区在40年时间里都处于独特的"安全失衡状态"。以色列对核武器的依赖导致其不允许该地区存在其他核力量。1981年,以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又于2007年打击叙利亚的核设施。对以色列核特权的恐惧导致潜在对手更渴望发展核武器。而在巴以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世界在安全上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当前的伊朗核危机应该被视为中东核危机的延续。美国不应对伊朗政权存在偏见,其拥有核武  相似文献   

1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以色列)不久将从地理图景上消失。——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出席纪念伊朗前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19周年的集会上,告诉与会外国来宾,以色列在60年的掠夺、侵  相似文献   

14.
王晋 《世界知识》2020,(17):52-53
8月1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进行三方通话后达成协议,同意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阿联酋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是中东政治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色列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加快建立地区同盟的步伐,以共同应对伊朗的威胁,而巴勒斯坦问题则将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  相似文献   

15.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19):38-39
伊朗的"拉美攻略"有四个战略目标:打造西半球的反美联盟、破解美欧的经济封锁、构筑抗美斗争的前沿基地、获取至关重要的铀矿资源。伊朗真能实现包抄美国"后院"的愿望吗?近日,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以色列和伊朗的调门都日益升高。9月1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伊朗"大约六个月就可以完成90%"研制核武器所需的浓缩铀,希望美国为对伊朗动武设定"红线"。在战火如此逼近的紧急时刻,盟友对于伊朗就显得分外重要了。然而,自中东剧变以来,伊朗屈指可数的中东盟友皆陷入岌岌可危境地,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月来,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仿佛又一场大规模的危机正在急速酝酿中。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伊朗核问题这次是因伊朗宣布重启铀浓缩活动而骤然紧张的。一时间,各种消息、传闻飞短流长,让人无所适从。有消息说美国已部署了B-2轰炸机,外科手术式打击迫在眉睫;又有消息称伊俄不久将在俄罗斯重新讨论伊朗核活动放在俄境内的可能性;前些天又传,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认为伊为和平利用核能进行小规模核活动是可行的……扑朔迷离的伊核前景是急转直下、箭已在弦,抑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恐怕没人敢下断言。最新的动态是,伊朗方面:2月18 日,伊首席核谈判代表发表声明称,伊朗有可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但第二天即19日又有相反的消息,一位强硬派精神领袖扬言:伊朗可以对敌人使用核武器!国际方面:2月18 日,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伊朗“正走在毁灭的路上”。此前她表示,布什政府一直在考虑实施一切可能的制裁以惩罚伊朗。2月20日俄伊会谈也没有什么进展。国际舆论认为.伊朗核问题就像一个急速旋转的万花筒,有关于此的话题一切都是非常微妙的(也许还得加上一句:一切都是矛盾的,一切也都是可能的)。带着许多疑问,本刊采访了代表中国参与解决伊核问题的张炎司长, 也采访了许多中东问题专家,组织了本期“封面话题”。——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7.
伊朗算计得很清楚:自己手里有"牌",一旦开战,受损的不仅是伊朗,西方乃至整个地球也必然被祸及。在一场没有赢家的较量中,西方国家会轻易出手吗?伊朗与西方围绕核问题的激烈博弈成为2012年国际局势的开场大戏之一。一方面,伊朗在核问题上立场坚定,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意;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挟利比亚战争获胜之气势,不但施压和制裁举措一再加码,而且对伊动武之声喧嚣尘上。面对空前未有之困  相似文献   

18.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4):12
新事新言"我可以毫无畏惧地说,伊朗将支持并帮助任何愿意对抗以色列的国家和组织。"——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2月3日如此表示。"潘基文,你太偏袒以色列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月2日抵达加沙访问,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家属高举标语示威。"伊丽莎白女王偶尔出访还会乘火  相似文献   

19.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08,(17):36-37
今天的以色列和伊朗,已经成了水火不融的一对敌人,双方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仿佛早在祖宗八代就结下了深仇大恨。然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两者在历史上曾经很友好,伊朗还向流离失所的犹太人伸出宝贵的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20.
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14-19日,第8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伊朗、以色列等国的60余位专家和学者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