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伊朗事变的扩大,使中东区域成为国际注意的一个新中心。这有两种看法:(?)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看,这是民族自觉与自决的新型式。德黑兰和亚塞尔拜然是关闭不住了,战争打开了波斯湾与高加索山的大门,伊朗人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当然要求自由与民主。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强权国家的观点看,他们想到的就是土地、矿产、石油及港口等等。这两种看法的不同,使伊朗事变的发展,增加了复杂性。这里收集的三篇文字,主要是代表英美的观点的,其中有许多材料,可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7月1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会。会上,各方达成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会后,王毅就此接受了中外媒体采访。王毅指出,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伊朗方面做出了不发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诺,各方以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方式将这一承诺固定下来;同时给予伊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多赢、共赢精神。伊核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各方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伊朗重返国际社会——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在中东的作用日益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谁也不能忽视。刚刚结束的德黑兰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997年12月9日一11日)很像一次盛典:来自穆斯林世界5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云集德黑兰,欢迎伊朗重返国际社会。近20年前,一场出乎预料的伊斯兰革命把伊朗抛到了国际政治的边缘,因失去巴列维的伊朗(  相似文献   

4.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那些压迫势力将会消失,而伊朗人民将会存留下来。任何靠近真主的力量都会生存下来,任何远离真主的力量都会像埃及法老一样消失。就今天而言,美国、英国和以色列这三个国家,由于他们远离真主的教导,将注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一个神圣的承诺。”——伊朗总统内贾德2006年12月20日在伊朗西部城镇发表演讲时这样说。“对于伊朗,如果有任何军方或者政府官员宣称萨达姆曾下令使用了常规武器,或者特种武器,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化学武器,我将非常光荣地表示愿意对此负责。”——萨达姆在法庭上首次承认自己应该对利用化学毒气袭击伊朗一…  相似文献   

5.
<正>"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郁红阳:近期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话题就像北京今年的三伏天一样热,几乎天天都"霸占"各大媒体的头条,普通老百姓对此也非常关注。但是,简单称之为"伊朗核问题"恐怕不太确切,"伊朗问题"或许是更加准确的表述。虽然问题的起因是美国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然而,美国希望与伊朗解决的问题早已远远超出纯粹的核问题范畴。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8日,美政府官员证实一架型号为RQ-170的"坎大哈野兽"无人机在伊朗东部坠落。伊朗方面根据其搜集到的情报和精确电子监控判断,这架飞机当时正在入侵伊朗领空并从事间谍活动。伊朗军方宣称,当美国无人机飞过伊朗领空时,他们动用网络攻击将其几乎毫发无损地击落。事后,美  相似文献   

7.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会见国际救援组织的一位高级官员时曾表示,要将伊朗年军费的10%即4亿美元用于伊朗的人口计划。这一表态十分引人注目。伊朗副总统埃布德卡是伊朗官职最高的女性,她在接见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时说,“你们应该通过我们在社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来评价伊朗”,比如在教育方面、计划生育方面、处理环境问题方面,“我们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危机随着停火协议的实施已告一段落。在这场持续16天的黎以冲突中,国际社会多方调停斡旋。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在这些调解人中,伊朗外长韦拉亚提很活跃。伊朗以其与黎巴嫩真主党的特殊关系,不失时机地出现在调解黎以冲突的国际外交舞台,为打破长期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围堵,摆脱自身所处的孤立处境做了一系列努力。美国与伊朗交恶由来已久。80年代之前,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将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作为其在中  相似文献   

9.
全是大胡子今年三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应伊朗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之邀,搭乘伊朗班机,去德黑兰参加国际会议。我一进机舱就发现,能坐200多乘客的机舱里全是清一色的大胡子(伊朗男子不论年轻年长全留胡蓄须)。他们转过脸来好奇地上下打量着我这个腮边无须的“外来客”,置身其中我仿佛已到了国外似的。原来,这条航线在东京和德黑兰之间往返,北京只是中转站。机上绝大多数乘客是前往东京做工或从东京回国探亲的伊朗青年。据报道,东京代代木公园已经成了他们周末聚会的场所。这些大胡子热情,有礼貌,甚至有些憨厚,大都西装革履,肩挎日  相似文献   

10.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1):8-9
俄罗斯和伊朗签署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建设协议5月17日,俄罗斯和伊朗签署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建设协议。这条铁路将打通“北-南”国际运输走廊,从波罗的海到里海、波斯湾、印度洋,连接并辐射多个国家。“北-南”国际运输走廊是一条联运通道,综合海路、铁路和公路运输,穿过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和印度。拉什特-阿斯塔拉铁路长160余公里,是“北-南”国际运输走廊西部路线的最后一段,也是走廊全线铁路全面运营的必需一环。  相似文献   

11.
在伊朗核问题中,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是有关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伊朗核能力的进展情况,很少涉及正在从事核活动的那些群体或个体。这一方面是因为伊核问题更多的是政治和外交问题,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员不是问题的焦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伊朗方面的保密工作十分缜密,外界很难了解到参与核研发活动人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外刊要论     
美国处理伊朗问题的双赢战略Michael McFaul,Abbas Milani,Larry Diamond(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华盛顿季刊》2006年冬季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出版伊朗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是美国对伊政策失败的结果。对伊朗的制裁已经走进死胡同,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不断的武力威胁反而使伊朗的极端政权更加稳固,成为其凝聚民心的手段。因此,美国应该采取一种新战略:全面地接触伊朗,谋求伊朗的民主化。从长远看,民主化也是解决伊朗核威胁的根本之策。市场经济、私有制度、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已经在伊朗广泛存在,因此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几乎招致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此举不仅使伊朗核协议濒临死亡边缘,也给国际和地区安全带来一系列重大消极影响。如何挽救伊朗核协议、如何确保美国"退群"不会使得紧张的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已成为当下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7月28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表示,在联合国安理会取消对伊朗的制裁后,上合将审议其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国的申请。当天梅津采夫是在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媒体负责人论坛时做出的上述表述。他说,希望联合国安理会尽快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此后上合组织将在最短时间内审议伊朗提交的加入上合的申请。梅津采夫说,当前伊朗与上合组织在政府层面上和机构层面上进行了紧密的交流。"伊朗与上合组织接近的速度取决于伊朗与美  相似文献   

15.
伊朗内幕     
消灭或至少减小英国在伊朗的努力,乃是苏联对伊政策的目标。这一政策,也就是伊朗北部亚塞尔拜然省最近情势动荡的关键。该省邻接亚塞尔拜  相似文献   

16.
形成了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轴心。他们将谨慎推行务实政策,容纳不同意见,凌驾于派别之上,纵横平衡。6月3日,伊朗领袖霍梅尼与世长辞。这位伊朗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髦蠢之年统治这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月16日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当天发布报告,证实伊朗完成了开始执行伊核全面协议的必要准备步骤。这意味着伊核全面协议当天将开始正式执行,国际社会将解除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6日签署行政命令,解除此前对伊朗的制裁。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日宣布,鉴于伊朗履行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承诺,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按照全面协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秋,伊朗著名导演马基迪因为“国际导演拍北京”的校园行活动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说到马基迪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的《小鞋子》曾在CCTV-6播出,感动了许多中国观众。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不允许开设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因此,餐馆和电影院就成为公众娱乐的地方。20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的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得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马基迪在访问中说“:创作这个剧本的灵感是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听说一对兄弟在很…  相似文献   

19.
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多次引发国际危机。冷战后伊朗石油成为三种利益的交汇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的利益以及以伊朗为核心的海湾产油国的利益。伊朗凭借石油经济及其壮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挑战美国,伊朗称霸中东地区的“大国梦”和美国控制中东的“世界梦”必然发生冲突。围绕伊朗石油的博弈,美国在中东石油霸权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20.
外交动态     
正习近平同伊朗总统莱希通电话 8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伊朗总统莱希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伊建交50年来,两国关系经受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习近平强调,不管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毫不动摇发展同伊朗友好关系。双方应该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