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奕 《世界知识》2013,(16):44-45
如果马英九放弃连任,那么已经像脱僵野马般的党籍“立委”势必更加我行我素.频频对“中央”发难的地方诸侯则更加难以驾驭,马英九将面临提前跛脚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7):46-47
马英九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无论是从连任后的政策宣示内容上看,还是从两岸和国际情势上看,其政策方向都没有重大变化。在第一任期内,马英九基本完成了对两岸关系的铺轨任务,初步走出了一条对外关系的"活路";预计在第二任期内,马英九将会更加强调经营台湾的安全环境,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种思路在他今年5月的就职演说中被概括为台湾安全的"战略铁三角"。因此,依循上述思路和重心,其对外政策的重心与策略将会有一些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徐青 《世界知识》2012,(3):47-49
对于2012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马英九能否连任备受大家关注.1月14日晚,选举结果出炉,马英九获得连任,台海两岸都大松了一口气.原来十分胶着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最后却是马英九以80万票的较大比分胜出,其根本原因何在?选后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是否会有所突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调整,美国加大在两岸事务上的干预是否会扭转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赵正平 《世界知识》2008,(11):52-53
5月20日,马英九正式接替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并发表题为“人民奋起,台湾新生”的就职演说。虽然基本内容并无新鲜之处,但总体看,该演说基本做到了“让台湾民众满意、让美国基本放心、让大陆稍为宽心”。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3,(12):53-55
4月29日,马英九在台湾海基会举办的"汪辜会谈"20周年纪念会上致辞时表示,"政府推动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一定要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秉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不论在岛内或岛外,都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这就是受到外界关注的马英九"新三不"两岸论述,也称为"4.29"讲话。"新三不"政策的真正用意何在?是否意味着马当局两岸政策的调整?是不是对"旧三不"政策的修正?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菲 《科技信息》2010,(4):171-171,174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新当选总统在就职日向国内外发表的政治演讲的一种。就职演说影响广泛,意义重大,通过此演说,总统宣布自己的政治纲领,来使得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由于它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实用文体,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以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当选也是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语料,对就职演说的及物性特征,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演讲语篇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体裁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5月20日,66岁的马英九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职务回归平民角色,八年兢兢业业却又毁誉参半的任期,在昔日"小马哥"的额头和眼角平添了道道无奈的皱纹。自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以来,领导人在下台后都"不甘寂寞",要么努力延续台湾政坛"教父"角色,要么虽身陷囹圄仍不断制造话题维持影响力。那么,马英九会选择什么样的退休生活?会不会遭遇绿营的报复性清算?马英九的退休待遇根据规定,马英九卸任后每个月  相似文献   

8.
近日,马英九大女儿马唯中在台北低调完婚的消息不胫而走,而马英九的女婿,被煤体誉为“高富帅”的蔡沛然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马英九、陈水扁到之前的李登辉、蒋经国,其四位女婿的出身、个性及政坛影响力可谓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汪曙申 《世界知识》2013,(24):50-51
11月15日,西非国家冈比亚出人意料地单方向宣布与台湾断绝维持了18年的“外交”关系,成为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推行“活路外交”政策以来首个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至此台湾“邦交国”降至22个。这一毫无预警的“外交”挫败,让原已深陷执政困境的马英九当局再次遭致岛内反对阵营的强烈抨击,其以“两岸休兵”为核心的“活路外交”政策也被拿出来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10.
袁建英 《科技信息》2011,(8):147-147
本文总结了国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的研究,并就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胡本良 《世界知识》2014,(15):58-59
<正>7月7日,马英九在台北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上发表讲话,称日本还没有把钓鱼岛归还中国,"领土主权一寸不能让",言语间显露出对日的强硬立场。然而,马当局又多次宣示"不会与中国大陆联手保钓",让其所谓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不啻一句空话。实际上,马英九实施的对日政策是:在向日本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避免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政治演讲,就职演说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说服,使公众确信演说者正在说的和将要实施的代表着公众的最根本利益,以期最大限度的赢得听众。约翰·肯尼迪的就职演说短小精悍、布局合理、逻辑严密、语调铿锵,具有很强的劝说性。为此,本文浅析了此篇就职演说中大量使用的劝说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肯尼迪《就职演说》文体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一直被认为是演讲中的经典之作。该演说辞短小精悍,布局合理,逻辑严密,语调铿锵有力,无论从语言、修辞技巧还是从整体布局来看,都是西方国家总统就职演说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丘吉尔的就职演说是世界上最经典的演说之一,它不仅鼓舞了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抗战的勇气,而且在今天依旧有很大影响力。本文对该演说进行新亚里士多德批评,解析丘吉尔巧妙运用人品诉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赢得人民的信任,劝服大臣和民众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政策,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6.
郭拥军 《世界知识》2008,(18):44-45
马英九上台后,台湾问题进入新阶段,随着两岸关系开始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对台政策也在基本政策框架内进行调适。 布什明言对台政策“红线” 7月30日,即将出访韩国、泰国并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布什总统在白宫接受媒体联合采访。为亚洲之行吹风。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发表言论,表示对台湾2016年"大选""美国不会闷不吭声",受到台湾政界的高度关注。显然,美国已经开始关注并有意影响2016年的台湾"大选",让选情向着有利于美国管控台湾的方向发展。同时,美国又开始讨论是否需要重新检讨新形势下的现行美对台政策。事实上,多年来美国一直在管控台湾,特别是在政治上绑架了马英九,现在只不过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大陆强势崛起的双重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对台湾的管控,维护美台政治结盟与准军事同盟关系,让台湾继续扮演牵制中国大陆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将隐喻研究提升到了概念和认知层次,并指出"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将"历程"隐喻与美国的发展前途紧密结合,赢得了支持,振奋了民心。"历程"隐喻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应用和作用,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青 《世界知识》2012,(8):54-56
在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台湾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大幅翻修,教科书的修订过程实际上是"台独"史观逐步贯彻的过程。马英九应破除教育上的"民主"魔咒,防止民主制度这贴良药在教育领域变成"台独"教育的糖衣毒药。马英九胜选后,主张两岸继续和平发展的岛内民众对马英九第二任期有着诸多寄望,其中修订台湾中小学教科书成为热议的焦点之一。2012年2月,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投书媒体,呼  相似文献   

20.
在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后,马英九立即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并随后宣布角逐2008年“总统”大位。尽管马英九表现出了相当的决心,但要成功跨越2008,前路依然充满艰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