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封闭阈下信道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2个适用于封闭使用了随机数作为阈下信息载体的阈下信道的理论模型,给出了该模型能够成功封闭阈下信道的几个条件,并根据这2个模型分析并设计了几种封闭阈下信道的方案.总结得出封闭阈下信道的2个重要切入点--会话密钥的随机性和隐私性,是封闭阈下信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针对Fiat-Shamir签名算法,提出了该签名算法下的一类宽带和窄带阈下信道,设计了一个新的阈下信道封闭协议,完全封闭了本文给出的一类Fiat-Shamir签名中的宽带和窄带阈下信道,分析证明该协议具备安全性和完全封闭性.同时,协议实现过程中监视者参与签名生成,但是没有伪造签名的能力,因此在保证签名者签名权利的同时,该协议可以看作一种新的带审批权的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3.
阈下信道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种重要的实现方式,同时也为很多其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介绍了ElGamal签名方案以及基于该方案构建阈下信道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安全构造阈下信道方案,该方案可以成功阻止第三方对阈下信道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信息隐藏技术及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概括了现代通信领域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重点对阈下信道的概念、理论起源及其存在机理和几种常见阈下信道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利用求解线性方程组分割法阈下信道构造方案。方案将阈下信息分割转化为几个独立的无害的子消息。通过传输这些子消息的签名的方式将阈下信息的各个子消息传给阈下信息的接收方,阈下信息接收方可根据与签名者共享的秘密信息利用Cramer法则提取出阈下信息。  相似文献   

6.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的阈下信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数字签名中嵌入和抵抗阈下信道,对于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提出了阈下信道协议,并给出了相应的挫败方法。该协议在一次签名过程中可以传递一位阈下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对基于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的数字签名协议,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阈下信道构造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提出一种新的阈下信道构造方案.方案将阈下信息分割转化为几个独立的无害的子消息.通过传输这些子消息的签名的方式将阈下信息的各个子消息传给阈下信息的接收方,阈下信息接收方可根据与签名者共享的秘密信息利用剩余定理提取出阈下信息.最后给出了方案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
 在2种多信道多业务优先级控制随机多址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这2种模型在连续时间1-坚持CSMA的信道接入方式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2种系统的平均成功队长、各优先级吞吐量和系统吞吐量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匿名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匿名通信技术的进展作了综述研究,概述了匿名通信的原理和理论模型,并对目前的匿名浏览、匿名连接、阈下信道等主要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匿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匿名通信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矢量空间秘密共享的阈下信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引入矢量空间秘密共享技术和指定接受者签名加密技术,提出一种新的阁下信道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在该方案中,任何人都可以对签名进行验证,而只有授权者子集才能提取出阈下信息,阈下信息发送者不需要与接受者的共享私钥,也不需要为接受者生成提取阈下信息的密钥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提出一种(t,n)-(k,m)强可验证门限阈下信道方案.该方案中n个阈下子信息拥有者中至少t个合作才能得到阈下信息进而生成有效的签名,而m个接收者中至少k个合作才能提取阈下信息.接收者不需要和发送者共享其私钥.通过采用一种可验证门限秘密共享技术,每个接收者可以对提取的子信息有效性进行验证,同时又可以防止接收者对签名进行联合攻击和广义伪造攻击.  相似文献   

12.
刘蕾蕾 《科技信息》2011,(31):54-54
研究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并建立信道模型,是构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并介绍了几种经典的信道模型。  相似文献   

13.
无线电信道分配问题的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线电信道分配问题建立了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成功地求解了该问题。由于模型并不对平面区域的宽度(问题规模)、信道限制条件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易推广到其它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阈下信道的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协议中,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的验证值抵御服务器泄漏伪装攻击,用户的口令明文采用阈下信道生成签名信息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计算出用户的口令明文恢复出阈下信息,再计算口令验证值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从而建立起会话密钥.对所提协议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安全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云南乡村环境下4G移动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4G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利用信道模型进行网络规划成为研究重点.在云南省复杂传播环境下,选取了农村密集型和农村开阔型2种典型传播环境来研究信道特性.信道模型采用室外传播模型——Okumura模型.首先在这2种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加工,接着利用Okumura模型对环境进行仿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2种环境下修改Okumura模型的参数,可以达到对传播特性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雾天气下卫星信道的传播特性,建立了云雾天气下卫星信道两状态模型。首先分析多径效应、阴影效应及云雾天气对卫星信道链路的影响;然后分别建立表征云和雾天气下信道传输特性的Corazza信道模型和Nakagami信道模型,并利用两状态Markov模型实现云雾天气变化带来的信道转换;最后设计了信道模型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型的仿真数据与理论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宽带(UWB)通信在多个比特数据传输中信道基本不变的特点,提出一种平均传输参考型UWB相关接收机.发送端的每一帧数据由头部几个参考信号和多个调制数据信号组成,接收机采用这几个参考信号接收波形的累加平均作为相关模板来解调随后的数据信号,由于提高了相关模板的信噪比,从而改善了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实现.理论分析和IEEE多径信道模型的仿真表明:该接收机的比特误码率明显优于传统自相关接收机,在10^-2误码率时约有2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18.
AAL2是为了满足对时延敏感的低速率或可变速率的短分组业务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组合信元ATM适配技术,在战术通信网中也得到了应用。利用Gilbert信道模型分析了在战术环境下标准ATM信元结构AAL2 CPS分组的丢失率性能。研究表明,在战术环境下为了保证端到端话音传输质量,应该采用一定的差错控制机制来保护AAL2信元。通过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信元头差错保护机制下,无线ATM信元丢失率和不同前向差错控制方式下,AAL2 CPS分组的最大分组丢失率性能,从而推导出在突发信道环境下一种效率和可靠性均较高的战术AAL2信元结构及其差错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电波传播的信道损耗模型,探讨2GHz~10GHz的UWB信道应用环境下信道传输损耗的估算方法。方法应用2种功率Zigbee电路,实测电路的传输损耗,利用IEEE802.15.4a和OM(Okumura)信道模型估算理论损耗,进行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在zigbee的UWB信道环境下IEEE802.15.4a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较小,OM信道损耗模型误差大。结论 2GHz~10GHz的UWB应用中IEEE802.15.4a信道损耗模型是UWB信道损耗计算精度较高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针对5G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几何随机建模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宽带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it, MIMO)信道模型。引入多共焦半椭球体模型用于研究不同传播延迟下的V2V信道统计特性,结合时变的路径长度、信号角度和莱斯因子表征V2V信道的非平稳特性。推导了空-时相关函数、多普勒功率谱密度等关键信道统计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城市和高速场景下信道相关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车流密度、运动方向、天线角度、传播延迟等因素对信道统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场景下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明显低于高速场景;不同传播延迟下的V2V信道统计特性有明显差异;信道相关性同天线阵列角度、收发车运动方向和时间变化密切相关。模型仿真结果为车载通信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以作为未来V2V通信系统设计、优化和评估的有效指导。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好地吻合,证明模型能正确表征V2V无线信道的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