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民居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舟山古民居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恶劣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使海岛民间信仰具有现实性特征,这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地域背景.舟山古民居交融倾向明显的儒佛道文化特征、吉祥装饰图案、建筑空间形式的对立统一以及其特殊建筑形式厍头都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  相似文献   

2.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一个婚媾观念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中国阴阳气论哲学中的潜在结构,即阴气中化育出阳气,阳气阴气在一种隐机待发的亲缘关系中化合.以此为出发点,进而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和"的内涵,其精神意蕴是人在困境中化育出的生生精神,其形式含义为生生精神与"象"在一种隐机待发的精神亲缘关系中"父子相归".  相似文献   

4.
一大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到了1949年名的"中国当代文学"阶段再也没有能够创作出与他们身份相称的作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探寻这一文学历史的"断裂"现象,说明作家社会事雾繁忙,无暇顾及文学;时代政治原则惟一,无法自由创造;文化心态失重,无谓销蚀自我.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史上"中国画改革"的几场争论的史实,深刻剖析了中国画独具的东方学术特征、中西绘画差异的比照.揭示出形成中西文化两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世界观的一贯性差异,即西方文化重物质质性研究,中国文化重精神内质的开拓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血"意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意蕴.透过它表现的内涵特点和象征层面,既可了解其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学指向,又能领悟中国文化重体验、尚感悟、趋向反省内求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7.
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重要概念加以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公约>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别单向对应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而这一关系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实际问题中显示出局限性.结论是:无论从当今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看,还是从中国的世界遗产往往兼具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之胜的鲜明特点看,中国当前的世界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利用等重要问题,都需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双重原则来面对.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宗教文化研究主要是本世纪前后新兴起来的新课题,也是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神仙文化、果报思想、鬼怪文化和梦文化等方面。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宗教文化研究与小说文本研究脱节,文本内容研究与编纂意义研究脱节。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文学艺术"秋"文化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中国文学艺术,崇尚含蓄厚重冲淡,其表达方式多为类比法,由之形成大量的类概念。秋,做为一个典型的类概念,经千百年的积淀,凝聚了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审美、意韵、自我人格、习俗观念等等丰富的内涵,并被中华民族所共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通过分析"秋"这一文化话语,从而清理和梳理出中国人的深层心理与情感,由此可以从深层处把握中国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当代文化科学发展的视野,对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起源及其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通过论证易经生成之三部曲:自然易→占筮易→人文易[1], 揭示了"易"之卦爻象数源于自然,易经之本在象数,其精髓乃"道法自然".由此不仅提升出中国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人文教化,而且开出了中国古代生成整体论的"科学"和数学算法体系.文章揭示了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源头所蕴含的自然、占筮、哲学、"科学"等 "多维立体结构",试图澄清其中相互关系与不同层次.主张从当今文化科学发展的高度,揭示与彰显易经象数本有的自然、数理与"科学"蕴含,赋卦爻辞以新意,开辟易学创新之道.并试图由此为厘清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线索,超越西方近代科学的机械构成论与主客二分之认识论,探索中国文化、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文化资源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的,只不过它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同,它有其自身特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此岸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现世主义精神;(二)把伦常关系与实用主义结合在一起;(三)以中庸之道为为人处世的首要准则,有为与无为相映成趣。这些特征将使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在现在和未来社会闪耀出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来揭示中国英语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所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的了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英语”将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而不再被称为畸形英语。  相似文献   

13.
"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与文化本身的结构相关,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它给我们一个简单明了的文化理论框架,并成为民国时期各文化派别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到完全现代化的中国文化之间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关注着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15.
词的"婉约"与"豪放"成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哲学影响.2. 由于词家精神气度、资质性情有异.3.文化习得不同.4.题材和主题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举行,人的素质、文明、文化、教育成为最受世界瞩目的焦点,对此,北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就这一理念,论述奥林匹克理念的起源、发展以及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本文论述了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罗马文化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崇尚人的智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学蕴含着一种世俗人本意识,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其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属于原欲型文化范畴.由此,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西方古代生死观也呈现各自的内蕴.儒家和道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他们的生死现在中国颇具代表性.儒家注重人现世的生活,强调做到"三立",以求获得永生;而道家则更看重生死顺应天道,是一种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古代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出发,主张"灵魂不灭"的思想.在不同生死观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学作品也呈现了不同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与中国文化乃一说不尽之话题。他生长于中国文化之中,却多受西方文化之浸润濡染;身为如假包换之中国人,却多以英文写作;旅居美国30余年,却毅然回归中国文化之母体。纵观其人生及其文学创作,他与中国文化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之距离。正是此种距离使其对中国文化之热爱、选择、审视、绍介乃至回归,升华到一种审美之高度。当然,与中国文化之疏离亦掣肘其文学创作之臻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