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履带式工作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用途,进一步提出联合制动系统的含义及提出的现实意义。以车辆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理论为基础,针对履带式工作车辆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它的联合制动系统。其中选择电控机械制动系统作为联合制动系统中的主制动器,选择液压制动器作为联合制动系统中的辅助制动器。联合制动系统势必成为履带式工作车辆制动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消除某畅销型号中卡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前轮摆振现象,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章通过整车的变数试验和制动器台架试验,对该型号中卡的前轮摆振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源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动时前轮摆振是车辆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波动造成的,与制动器结构有关,可以通过改进制动器的结构来消除制动时的前轮摆振.  相似文献   

3.
汽车制动系是汽车重要的系统,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汽车的制动距离主要由制动器的摩擦付控制,形成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数学模型是评价制动器制动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同时为设计ABS防抱死系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汽车各部件中,其制动器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工件之一,汽车制动器性能的优劣,对于保障汽车的稳定、安全及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等,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汽车制动器中,其制动钳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件,关于制动钳,其性能通常以其密封性的高低来衡量,若汽车制动钳密封性能不佳,其将导致制动器发生渗漏情况,引发汽车制动效果下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加大对汽车制动钳密封性能检测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该文将就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汽车制动钳密封性能检测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具有领从蹄结构的鼓式制动器进行试验研究及谱分析,发现制动系统的切向振动是鼓式制动器制动尖叫的主要振源。通过建立制动尖叫的力学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制动尖叫产生的机理。本文进一步推导了制动过程中的切向力激振频率计算公式。只要在通常的制动工况下能使该激振频率避开结构的共振频率,则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就不会产生制动尖叫。因此,根据该方法可在设计阶段对制动器的制动尖叫进行预测,从而为预防制动器制动尖叫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电驱动履带车辆动力性与经济性,设计并研制了新型齿形带式制动器以替代行星变速机构中的湿式多片离合器. 依据齿形带式制动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制动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制动过程中制动鼓转角、转速和制动力矩等参数变化规律. 同时搭建齿形带式制动器试验台架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和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结果表明,制动鼓初始转速直接影响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矩大小,且初始转速越高,制动时间越短,制动力矩相应增大. 相比原有装置,新结构方案提升了制动转速范围,具有更优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带有ABS系统的汽车制动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制动过程的能量转换及摩擦生热,通过对盘式制动器实际工作条件的分析和理论计算,建立了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盘与摩擦片瞬态温度场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直接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制动器摩擦热的产生及其温度的瞬态分布.讨论在汽车制动时ABS系统对汽车制动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基于制动控制器的磁流变制动器性能进行探究.对磁流变制动器进行结构设计和仿真优化,得出制动器的最优结构,并基于Arduino开发板与L9349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了磁流变制动控制器.为探究基于制动控制器的制动器制动性能,分别进行了不同阶跃信号规律、正弦信号规律的制动力矩跟随实验和制动减速度实验.实验结果得出制动器的响应时间约在40ms,控制系统滞后时间约为70ms,制动力矩在跟随过程中滞后时间约为20ms,与液压制动系统相比具有较快的制动响应.本研究对磁流变制动器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特大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下坡联合制动时的制动特性,分析联合制动时电阻栅能耗制动及液压多片湿盘式制动器制动功率的分配,以湘电重装满载整车重量达520t的自卸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卸车电阻栅能耗制动及液压多片湿盘式制动器联合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Mtlab/simulink对该自卸车在不同下坡坡道上的紧急联合制动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获得制动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初速度为30 km/h时,在不高于10%的坡度下紧急制动距离不超过21 m;平均比制动力在不同坡道基本保持不变,最高值为0.35左右;后轮比制动力大于前轮比制动力,侧滑、跑偏的可能性大于转向失控的可能性;当满载重心向后轴移动时,平均比制动力保持不变,前后轮比制动力差距减小,可有效利用地面粘着力;电阻栅能耗制动与液压多片湿盘式制动器的平均制动功率之比约为2:3.研究表明该联合制动系统可有效减轻主制动器负荷,提高制动效能,延长主制动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作者对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一起特大交通事故车辆制动器制动鼓的损坏状况、化学成分作了分析,并分析了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发生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制动鼓摩擦面存在一条贯穿性的裂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具有凸轮张开装置的领从蹄式制动器系统的力学行为,建立了浮动蹄式制动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在凸轮轴上施加输入力矩来模拟制动器系统的制动过程,对摩擦衬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摩擦接触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制动器的接触应力分布云图和制动力矩的分布曲线,并与传统蹄式制动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浮动蹄式制动器领蹄由于接触面积增大,在制动力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接触应力比传统蹄式制动器的接触应力小;浮动蹄式制动器从蹄由于向上浮动,使其摩擦力矩大于传统蹄式制动器;浮动蹄式制动器的总制动力矩大于传统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矩。  相似文献   

12.
客车发动机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制动能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发动机制动的制动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发动机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采用道路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客车下坡行驶时它们联合作用的下坡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可以满足客车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下坡稳定行驶的制动要求,并且车速基本在正常行驶的速度范围内。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连续下坡行驶时由于主制动器过热而失去制动效能造成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制动器制动过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对气动摩擦制动器制过程台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按制动过程中气压变化可将其分为五个阶段,进一步建立了较为准确,又便于工程实际应用的制动过程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为正确设计、使用及维修制动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的关系,基于Bingham理论模型并结合ANSYS磁场仿真推导出磁流变制动器制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基于此公式计算出不同工作间隙下不同转动角速度对应的制动时间.利用间隙可调式磁流变制动器进行不同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转动角速度的测量实验;对比理论值与实验值,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并从理论与实际上证明了制动时间与工作间隙呈线性增长关系.不同励磁电流下制动时间的测量实验证明了同一工作间隙下制动时间与电流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汽车制动故障诊断及维修对确保汽车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结合自我多年工作经验,对引起汽车制动故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详细介绍了制动失效或不灵、制动跑偏与制动侧滑、驻车制动器失灵等常见的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制动器的构造及其采用的摩擦材料对制动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内张式及点盘式制动器制动稳定性进行评论,从而提出了对装有不同结构制动器的轮式车辆制动可靠性的对比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轮毂电机嵌入式电磁驻车制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电磁理论和电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能耗低、嵌入式轮毂电机内部的电磁断电制动新型结构,并且提出了分析计算方法。对电磁制动器进行了磁路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Ansoft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电磁制动器的电磁性能和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电磁制动器工作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分析了电磁制动器内部复杂的磁场强度分布和电密分布等,得到了激励绕组电流、电磁力与工作气隙以及衔铁位移等变化曲线。电磁吸力的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一致,表明电磁有限元方法分析电磁制动器的电磁性能是准确可靠的,能满足电动代步车驻车制动系统的灵敏性、可靠性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试验用的纯电动轻型物流车制动能量回收问题,针对该后驱纯电动轻型物流车在空载、半载和满载三种载重状态下,前后轴载荷分配差别大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载重变化因素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通过在AVL-cruise中建立纯电动轻型物流车的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模型,并在城市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9.
1前言五十铃钢制驻车制动鼓,在一短时间内,整车下线检查中常常出现发热现象,有的甚至发烫,造成制动摩擦片过烧,严重影响了整车正常出厂。2制动鼓发热现象为了准确掌握制动鼓发热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列入检查的制动鼓及制动器,在装车前对制动鼓、制动器的内外径逐一进行了复查调  相似文献   

20.
对重型商用汽车排气制动的下坡能力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的道路上排气制动可以起到有效的制动作用,从而防止了主制动器过热,提高了山区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