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盘龙河流域1961—2013年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龙河流域蒸发量的变化特点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3年来蒸发量呈十分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3.90 mm/10 a,53年来减少了126.7 mm,各季蒸发量与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减少趋势;2)年蒸发量与春季、雨季呈显著的突变减少趋势;3)秋季5 a、冬季6 a的变化周期十分显著;4)R/S分析法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具有一致性,预示着盘龙河流域未来蒸发量将可能仍呈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气象站1990~2009年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该地区的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无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速率约为12mm/10a,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春夏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香溪河流域气温逐渐升高,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3℃/10a,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为0.19℃/10a,最高气温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0.4℃/10a;风速先减小后呈上升趋势,1990~2002年风速减小,减小速率为0.1m/s/10a,自2003年以来,风速显著上升,增加速率为0.2m/s/10a;湿度呈减少趋势,月目照时数与月蒸发量呈正相关性,但总体增长趋势则表现为年日照时数增加,年蒸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3个气象站50年(1960-2009)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线性趋势估计、3年滑动平均、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渭-库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呈增多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75h/10 a,增多趋势不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4.53 h/10a、-3.86 h/10a和-6.29h/10a;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8.65h/10a.(2)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1996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3)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库三角洲2010~2012年的年日照数进行预测,发现在今后3年内渭-库三角洲的年日照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年日照时数在2012年达到2874.5 h,超过50年来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阿克陶县气象站的1960-2009年历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数,蒸发量等资料,利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法分析了阿克陶县5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阿克陶县的年均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0.11℃/10 a.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春、夏和秋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下降趋势,冬季气温略呈上升趋势.(2)近50年来全阿克陶县的年降水量变化呈増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8.74mm/10 a,年内四季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增长比较明显,春、冬两季不是很明显.(3)近50年来阿克陶县的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02.24 h/10 a.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M-K检验法就盘龙河流域1961-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变化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近45 a来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幅度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232℃/10 a;年降水量与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倾向率均未通过95%的信度检验;气温和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显著;气候突变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和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降温突变和降水量增加突变,90年代以后以增温突变和降水量减少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南省1951-2014年间分布相对均匀的20个气象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IDW插值法、气候倾向率及Mann-Kendall检测法,对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受四季日照时数的综合影响,河南省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 727~2 260h,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多,南部少,平原多,山地少"的特点.(2)1951-2014年,河南省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季日照时数以-5.054h·(10a)~(-1)的倾向率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分别以-39.14h·(10a)~(-1)、-22.73h·(10a)~(-1)、-22.16h·(10a)~(-1)和-91.44h·(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3)河南省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均存在突变性减少.春季日照时数于1975年发生突变;夏季日照时数于1987年发生突变;秋季发生突变的时间是1999年;冬季是1997年;年日照时数的突变时间为1986年.春季日照时数通过了90%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1.96的临界值,而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均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UF(k)曲线突破了-2.58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商丘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1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冬季负积温等资料,得出结果表明,商丘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年和春、秋、冬三季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66℃/10a,三季中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温度则略有下降;年降水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4.93 mm/10a;年日照时数、冬季负积温、≥35℃日数、≤-5℃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分别为:-180.15 h/10a,-127.00 mm/10a,-11.84℃·d/10a,-2.27 d/10a,-3.81 d/10a;蒸发量分两个阶段分析,1961-2001年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2002-2011年年和春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1959-2004年东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检验法Mann-Kendall、R/S及功率谱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1959-2004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东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17℃·(10 a)-1,其中冬季对整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率最大,流域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东江流域全年、夏、秋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分别为2.31、2.5、30 a;流域年、季平均气温突变年份有所不同,全年、冬季在1994年左右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9.
利用线性趋势法、距平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甘南高原1959-2018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南高原近60a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319℃/10a,春、夏、秋、冬季的升温率依次为0.229℃/10a、0.336℃/10a、0.360℃/10a、0.399℃/10a,且从90年代开始增温明显。年平均气温存在6a、13a、23a的周期变化,并在1995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升温率分别为0.445℃/10a、0.447℃/10a,较年(季)平均气温的升温率大,且极端气温突变时间较年(季)突变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取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960-2009年50年的日照时数和与其相关的气象要素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汉中近5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中近50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91.6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减少趋势从小到大以次为春、秋、冬、夏,相应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4.4h、-17.5h、-28.4h、-33.8h。影响汉中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和降水,但年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与云量和降水无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沙雅气象站1960~2009年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县近50年来的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1.83h/10a,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和秋季,而春、夏两季呈增高趋势;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0.42℃/10a,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5.25mm/10a,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近50年来年蒸发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49.93mm/10a,年内蒸发量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和春季,而冬季蒸发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嘉陵江流域1982—2006年NDVI变化规律及其与降雨、气温、日照时数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2—2006年流域内年均NDVI值呈增长趋势,其中春季增长趋势最明显;年均NDVI值与气温的相关关系最好;在各个季节,流域季平均NDVI值随降雨、气温变化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尤其在植被生长较为旺盛的春、夏、秋季。春季,流域NDVI值和上季度温度以及本季度日照时数关系较为显著;夏季,流域NDVI值受本季度和上季度各个气象因子影响较大;秋季,流域NDVI值和日照时数相关关系较好,同时受上季度气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叶尔羌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6年和卡群、阿拉尔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对叶尔羌河流域上、中、下游各段的气候变化和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用塔什库尔干气象站历年夏季平均温度、7-8月降水量与卡群水文站的径流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表征源流区气候变化对河流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5a来叶尔羌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呈进一步暖湿化趋势。(2)流域的出山径流量呈增加趋势,而下游阿拉尔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近44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省28个气象站1969—2012年逐月日照时数、风速、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线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该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近44年,云南年日照时数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4.95 h/10a;②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大体表现为一高两低:以华坪为单峰中心的西南高值区,以屏边为中心的东部边缘低值区,和以贡山为中心的西北低值区,即自南向北呈纬向增大型分布;③年日照时数空间变化差异明显,以大理—景东—元江—江城为界,以西呈明显增加趋势,以东的滇西北—滇中—滇东南地区呈减少趋势,即自西向东呈经向减少型分布;④四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减少),但秋季较为特殊,呈上升趋势(4.15 h/10a);⑤四季日照时数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滇西南和滇东北南部地区增多,其他各地减少;⑥云南省年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降水量对年日照时数的影响最为密切,风速与日照时数变化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50年的观测资料对揭阳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揭阳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6℃/10a、0.379℃/10a、0.329℃/10a;前两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者在80年代初以来均呈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增温加剧;冬、春增温显著.年降水量以-5.642mm/10a的倾向率减少,变化趋势平缓:进入21世纪,降水减少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前汛期降水明显减少所致.日照时数以-42.316h/10a幅度减少;90年代以来目照偏少,近年来日照减少加快,秋、冬两季日照减少较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阳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和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距平分析法、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计算分析了1961—2018年安阳市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阳市降水资源分布不均,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6.44%、95.73%和97.92%,尤以5—9月最为集中,冬季占比很小.这58年中安阳市年可利用降水以-13.37 mm/10 a的速率减小.以季节划分,各季可利用降水均呈减小趋势,夏季减幅最大,倾向率为-7.96 mm/10 a;秋季和春季次之,分别为-2.95 mm/10 a和-1.86 mm/10 a;冬季最小,倾向率为-0.57 mm/10 a. 58年来安阳市年可利用降水及春、夏、冬季可利用降水无明显突变发生,秋季可利用降水于1962年发生突变.降水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对可利用降水量起决定性作用,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呈负相关.随着全球变暖,安阳市气温上升,安阳市可利用降水资源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嫩江流域17个气象站点1959—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选取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作为代表性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线性回归法系统研究了嫩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1年来,①嫩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分别以6mm/(10a)、4mm/(10a)和5 mm/(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而春、冬两季降水量分别以2mm/(10a)和1mm/(10a)的速率增加;空间上,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在流域上游多于下游。②嫩江流域平均年、夏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分别以1.5d/(10a)、1.1d/(10a)和1.2d/(10a)的速率下降,且上游下降较明显;春、冬两季降水日数则以0.1d/(10a)、0.7d/(10a)的速率呈增加趋势,且中游增加趋势明显;流域降水日数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均表现出上游多于下游的空间特征。③嫩江流域平均年降水强度、夏季和秋季降水强度分别以-0.018mm/(d·10a),-0.007mm/(d·10a)和-0.105mm/(d·10a)下降,而春、冬两季降水强度分别以0.051mm/(d·10a)和0.047mm/(d·10a)上升;空间上,年和春、夏、冬3个季节降水强度表现为流域上游弱于下游,而秋季降水强度在嫩江中游干流附近较大,其他地区降水强度较小。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年和季节的降水特征在1959—20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羊卓雍措流域附近的浪卡子气象站1971年-2009年期间采集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卓雍措流域气温升高,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蒸发量有减少的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各季气温都有增加的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降水量除在冬季减少外,其余季节都在增加;而流域蒸发量在冬季呈增加趋势,其余季节都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河流水化学组分的历史变化趋势及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将2016,2017和2018年雅江实测数据与文献数据相结合,采用线性倾向性估计方法,分析雅江上、中、下游近60年来气象及11种水化学组分的变化,采用气候变化模式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总溶解固体(TDS)的浓度,以期为资料缺失的雅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雅江流域年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升温速率为0.38°C/10a;年降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速率为7.34 mm/10a;河流水化学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其中TDS远高于全球河流平均水平(120 mg/L),并存在上升趋势,pH为弱碱性并存在上升趋势。在未来气候变化模式(RCP4.5)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雅江流域上、中、下游TDS浓度将显著增加,下游最为显著,河流水质存在恶化的风险,将对流域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池气象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数据,文章分析了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有:年、夏季和秋季均温上升趋势显著,春、冬季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 气候变化存在周期性特征: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存在23 年的变化主周期,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3 年、21 年、21 年、26 年和23 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存在22~23 年的变化主周期. 过去44 年期间,气候变化的突变特征是: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年和夏季降水量未发生明显突变,春、秋、冬季降水量发生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未发生明显突变,春季日照时数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 通过R/S 分析,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和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而冬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