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介绍了汉中秦巴山区落叶松红腹叶蜂发生为害概况、发生规律,探析了暴发成灾原因及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主要是清除树基枯枝落叶,保护红腹叶蜂的天敌和益鸟,采取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2.
鲜玉蛾 《甘肃科技》2007,23(11):247-248
小陇山林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害虫的危害。在这类危害中,落叶松叶蜂的危害较普遍,而且危害程度也较重。通过对落叶松叶蜂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提出对落叶松叶蜂的害情进行预测预报、调查的方法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继平  马雨亭 《太原科技》2002,(5):39-39,41
落叶松红腹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在山西省1年1代,老熟幼虫下树在枯枝落叶层下结茧越冬,5月底开始化蛹,6月上旬羽化开始并产卵,采用化学,生物等综合性措施可控制其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天祝县华隆林区位于天祝县中南部,林区内落叶松林与青海云杉林相连,或错落交叉,为落叶松叶蜂的繁殖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叶蜂对林木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果的巩固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林区工作人员实行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该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浅析了巴林左旗北部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发生、发展规律。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落叶松红腹叶蜂在乌兰坝、石棚沟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化蛹。蛹期14~30d。5月下旬到7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上旬到7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为害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嫩梢及针叶乃至于其他人工落叶松林地。7月末和8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并着重探讨了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落叶松叶蜂危害发生、发展的特性,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琼 《甘肃科技》2014,(14):142-143
笔者通过对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2009—2011年日本落叶松叶蜂的长期监测与实地调查,采用自然种群观察、小群加权平均统计法进行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小陇山林区落叶松叶蜂的预防预报及治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鞘蛾是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总结了太原市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经验,并对落叶松鞘蛾的生活习性及杀虫烟雾剂的放烟条件、时间、使用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又名黄花落叶松、黄花松、朝鲜落叶松,是东北乡土树种。它性喜寒冷湿润,易栽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材早,树干通直,自然整枝良好。在吉林省通化地区占人工林采伐量的90%,给林木所有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习性和防治技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是近年来在我县发生的重要森林害虫之一。为了控制该虫的扩散蔓延,我们开展了该虫的生活史观察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予后。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小蠹虫是落叶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做好落叶松小蠹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实施防治工作的基础;根据危害程度,分区施策,采取综合预防和除治措施,提高林分的自身抗虫能力,实现对落叶松小蠹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生长量与立地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胶东半岛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量与五个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指出,日本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与立地因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关系,其中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其次是土层厚度,坡向和坡度,坡位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来自长岭岗林场的4个日本落叶松人林固定标准地209株复测林木数据,确定了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指标相对直径,引进了阻滞方程作为建模的基础方程,然后,通过将竞争指数分级,求解其参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对数曲线作为参数预估模型,建立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模型,该单木模型经检验证明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敦化市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42株落叶松(Larix spp.)和298株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编表样木,利用非线性麦夸特迭代求解法选出最优一元材积模型。以202株落叶松和170株红松为验表样本,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材积表估计的系统误差均小于3%,满足林业生产材积估计的精度要求。因此本文所编敦化市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材积表适用于敦化地区,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采用陷阱法在辽宁省清原县大苏河乡大湖生态站选取杂木林、红松林和落叶松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收集地表蜘蛛。共采集成熟蜘蛛标本1825头,隶属于13科49种。调查发现:1)皿蛛科、漏斗蛛科及平腹蛛科是该地区的优势科,旋卷隙蛛Alloclubionoides circinalis及皿蛛科一未定种为该地区的优势种;2)3种森林植被类型的地表蜘蛛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杂木林中物种最丰富,分布有13科39种,红松林中分布有10科29种,而落叶松林中有8科28种;平腹蛛科在杂木林中最丰富,而在红松林、落叶松林中数量稀少;3)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杂木林中个体数量最多,红松林中个体数量最少,Margalef指数及Menhinick指数最低值均出现在红松林,而最高值出现在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特别是我们阿城区地类也较为复杂,东部属半山区,西部属平原区,由于落叶松适宜各类土壤生存,因此林农大多数造林都以落叶松为主,但是近几年来,落叶松枯梢病在本地区有零星发生,但不能轻视,近些年笔者通过实地观测密切进行研究和观察,总结出落叶松人工林枯梢病的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于在落叶松人工林中选择优良单株母树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东北地区、华北、西北等省区均有发生,被害林木轻成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本文从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志坚  胡宏 《甘肃科技》2010,26(16):165-167
近年来,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随着人工造林的不断深入、加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仅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面积就已愈万亩,单位产量平均在5m3,在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的同时,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本研究在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出该场日本落叶松的年均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