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方民族文献资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作实际,详细介绍了现代技术在地方民族文献保护、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勃 《科技信息》2010,(17):J0403-J0404
文化的交流可以使整个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也在对周边的民族进行着影响。与此同时。在交流过程当中的民族之间会形成一个共有的文化财富,并延续发展下去。中华文化之所以会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交流使它逐渐完善并巩固下来。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会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断更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十分密切,并且相互交融。丰富和促进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少数民族的文化是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来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来进行互动的,可以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玉娇 《科技信息》2009,(16):27-27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成为中华民族血液里难以割舍的宗教情结,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宗教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在现代社会,如何采用宗教文化的合理资源,使之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予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理念,既是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准则,也是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民族地区是我国文化多样性资源最丰厚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在和谐文化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正确理解一元主导和多元共生、核心价值和多样文化的关系,对不断增强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漫话竹子     
中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利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竹类的多样性、民族民间对竹类的崇拜,以及民间竹类利用的多样性,造就了我国悠久灿烂的竹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竹类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竹类植物属禾本科竹亚科植物。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 ,别具特色 ,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巴蜀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发展史上 ,巴蜀文化以其开阔恢弘的气度 ,与外地文化相互交流 ,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善于吸取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长 ,创造出独具特色、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并以其自身的特点 ,深刻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文化 ,为整个中华文明的发祥创建和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巴蜀哲学作为巴蜀文化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精华 ,充分体现了巴蜀文化的本质特色 ,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吸引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其人文时间观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周易》的时间观具有对于现代情境的应因性与机因性、矫正西方近现代时间观之偏失、语用学意义的现代运用、转化为复兴中华和中华民族的行动智慧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河洛地区的寻根文化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原始祖先崇拜意识,随着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河洛地区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起源地.历经夏、商,河洛寻根文化日益脱离原始宗教,姓氏制度也日益体现出对祖宗的尊崇感.至西周时期.随着周公的制礼作乐,河洛寻根文化最终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9.
河洛寻根文化自形成以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洛寻根活动日益普遍,河洛寻根意识日益强化.而随着河洛地区原始氏族首领黄帝在中华民族共同始祖地位的确立,以及少数民族对黄帝始祖地位的自觉认同,河洛地区更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寻根圣地.  相似文献   

10.
植物名称及其习语的文化喻义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它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民族差异、语言与思维模式差异,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喻义也不同。通过讨论英语中这类植物名称与习语的文化喻义与汉译,可以揭示其中文化喻义存在的渊源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1.
壮族文化心理是认识和理解壮族的重要内容。以《坡芽歌书》为对象,对歌书反映的对歌联情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出待人的朴实与谦和、涉世的聪慧与审慎、婚恋的重情与重义等壮族文化心理的典型表现,为认识壮族共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提供了另一种范本。《巴林怒火》与蒙古族叙事诗、祝词、赞词、民歌有着文化血脉关系,对蒙古族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成功的当代转换。认为正是不同民族文学传统的延续和文学资源的当代开掘,形成了中国文学多特质、多风格、多内涵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4.
歌言是畲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灵魂。随着村寨空心化的加剧,畲族歌言文化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已被不断地消解或异化,文化生态链的良性运作机制断裂,村寨社会价值取向和村落治理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畲族歌言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农民幸福感等均有深刻影响。应站在时代高度,从更深的文化建构层次上重新寻回曾经失落的"文化乡愁",实现畲族歌言传统文化功能的回归,对畲族歌言文化生态进行现代性建构,以助力畲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5.
坡芽歌书是用图画文字描写成的壮族传统民歌集,承传自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它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壮族歌圩这片广袤的沃土;坡芽歌书的发现,唤醒了壮民族的族群记忆,应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民族史》以族别史为主,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十二个族群,进行横向的叙述。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民族研究仍有不少参考价值;而且对文化评判的重视、对民族主义的阐述、对初学者读书门径的指示,为该书的几大亮点。该书不单纯是一部民族研究著作,更是一部简易的读书门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粤语流行歌曲曾作为引领全球流行乐坛流行趋势的主流声音出现在流行音乐史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它经历了从起源、兴盛到衰退的演变过程。粤语流行歌是我国流行歌曲的缩影,它的兴衰历程折射出流行歌曲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问题。通过对粤语歌曲的兴衰历程和流行歌曲的生存空间进行探讨,认为流行歌曲要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必须坚持发扬民族性和时代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剑川县金华镇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对该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一定分析,指出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并对白族人民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代表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人的标志符号。它带有某一民族的印记,与该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是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往往又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汉民族和英美民族的姓名就是这样。通过汉英姓名的结构及历史渊源的对比分析,可以使学习者了解中西文化中的一些差异,使其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回族传统道德的形成是与族源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的,在回族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在调整和规范着回族人民的社会行为,对当代回族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回族的文化素质关键是民族教育,对传统的回族道德结合现代素质教育实行扬弃,是当前回族青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