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的经济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推向了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必将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全面调整经济架构,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让经济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一种稳定关系,使经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经济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推向了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必将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全面调整经济架构,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让经济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一种稳定关系,使经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经济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将全球经济推向了一条破坏环境的道路,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必将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全面调整经济架构,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让经济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一种稳定关系,使经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害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产物。即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地球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状态发生变化.使原来的环境要素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一般称作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又称环境破坏.一般称为公害。具体地说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形成污染,并达到了致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前言由于近代产生的科学与机械文明,使得人类,包括我们每个人在内今天都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这是因为大量的杀伤性武器、环境污染、自然界的破坏及土地的沙漠化导致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系统不断遭受破坏所致。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带来的高速化,使得人们以能处理过去单个人难以处理的工作与信息为荣,也使得人们就像生活在快速奔向死亡的环境中。机器的使用搅乱了人们的生物钟,由此引起的睡眠减少使得人的寿命在缩短。从整个地球范围或以单个人为单位来看,生命仍在不断受到破坏。这都是由于科学的力量、谋求生活方便的机械化及…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11,(7):90-91
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天堂,可由于人类的过度活动,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在以超常的速度减少,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本来是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相依相存,没有了其他生物,人类也就难以生存了。一种动植物消失,可能会发生连锁反应;几个物种消失,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物种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相似文献   

7.
下期预告     
《大自然》2020,(3)
正美丽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经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多分布在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造礁石珊瑚、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导致我国珊瑚礁退化严重。面对严峻的现状,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8.
彭少麟 《科技潮》1999,(6):34-37
人类在实现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发展时,往往忽视自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把自己从众多的生态平衡关系中抽出,对地球资源进行绝对的控制和任意的榨取,从而逐渐与自然界形成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导致了生态与环境的危机。全球环境变化现象则是生态与环境危机的集中反映。全球环境变化的因果全球环境变化这一术语,意指在地球环境方面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1990年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议案》中,将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指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和全球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可以维持生命的地方.而地球上的生命又仅仅存在于地球表面一个薄层,即生物圈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每种生物与其他的生物及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即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和谐的自然界. 自从人类出现于地球的两、三百万年间,情况发生了极为剧烈的变化.由于人类缺乏控制生物圈  相似文献   

10.
 如果气候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没有重大影响,那么气候变化只是地球科学纯粹的好奇心研究。但事实上,我们知道,生态系统的进化是为求生存而与可预测的年度气候模式变化相适应的。变化的气候模式会影响植物能在哪里生长和动物能在哪里繁衍,即便是微小的气候变化,也能够破坏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精细平衡。气候变化可能毁灭地球生命的潜在性,使得对其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是一具有重大资源潜力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入海河流众多。河流携带的泥沙每年可达20亿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淡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地下水超采也影响海岸沉降,这些因素引起了河口海岸的环境的变异。但由于长期以来不舍理地开发利用,环境变异积聚导致了中国河口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海岸侵蚀及河口淤积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河口资源势在必行。章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许多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因矿产资源的盲目开发导致刁江流域 土壤污染、植被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等现状,运用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管理学的理 论提出了清洁生产、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以及矿产资源持续利用等对策,对刁江流域进行生 态的恢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显生宙碳循环异常环境的地球生物学过程为研究主体,重点研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晚泥盆世两大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特点和规律,查明碳循环异常的起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破坏和中生代型海洋生态系开始重建的转折点,古海洋缺氧对该转折影响深远。通过对华南多条剖面高精度碳同位素、碳-硫形态、碳酸盐晶格硫(CAS)、DOP和Δδ13C等分析测试,该年度研究在认识该时期古海洋缺氧的时限、程度、演化和成因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大灭绝前的二叠纪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以氧化环境为主。由于火山活动释放大量的CO2、SO2等气体,导致气温上升、陆地生态系统开始瓦解、陆源输入增加、海洋贫氧层(OMZ)扩张,大灭绝后海洋环境向缺氧环境转变。早三叠世早期δ34SCAS明显比晚二叠世偏重,波动剧烈,且与δ13Ccarb明显正相关(3次同步正漂),意味着严重的海洋缺氧、硫化事件,海水硫酸盐浓度很低(3 m M)。早三叠世早期δ13Ccarb频繁和幅度较大的波动,指示了动荡不稳定的海洋碳循环;之后δ13Ccarb和δ34SCAS变化率同步减小,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海水温度下降、海水循环增强,海洋碳循环趋于稳定。中三叠世δ34SCAS下降,变化率进一步降低,碳-硫同位素的正相关关系逐渐消失,反映该时期海洋硫酸盐浓度进一步升高,以正常的氧化状态为主。大灭绝后动荡的海洋碳-硫循环及缺氧环境导致了生物复苏迟缓。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F-F)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显生宙又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集中体现在生物礁生态系中,菌藻类取代后生动物(珊瑚-层孔虫)造礁。对华南地区多个剖面细致的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菌藻类可侵入"活着"的后生动物并抑制后生动物的发育。后生动物骨骼虽然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并对菌藻类有反抑制作用,但在环境恶化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后生动物个体无法生长而死亡,直至后生动物生物礁被菌藻类生物礁取代。中-晚泥盆世植物登陆,陆生植物粗大根系的发育,导致陆地生物-化学风化急剧增加,近岸海域海水营养水平激增,可能是晚泥盆世菌藻类"大举入侵"珊瑚-层孔虫礁生态系最终取而代之的直接推手。  相似文献   

14.
从地质环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质环境的影响。结论指出:地质环境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具有空间性、稳定性、可变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栖息地;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和使物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往来,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正不断影响着地球环境,也是近年来全球持续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各地的微生物群落有着稳定的生态系统、固定的生物循环,不能被轻易破坏,而外来物种入侵对于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威胁和很多的隐患问题存在,必须使用适当的措施加以整改。该研究以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外来入侵物种对微生物群落的原因、影响因素、入侵机制、近年来国内研究现状等方面,并就产生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环境链”与“环境链效应”概念,重点探讨了四大环境链———(水环境链、大气环境链、地质环境链与生态环境链)中的水环境链及其链结构、链效应关系,并指出环境中的某一环节的破坏都将导致其它环境或环节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柴朝东 《科技资讯》2014,(5):155+157-155,157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少不了树木,随着人们的成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改造自然发展自然的能力也日益加强,但是这种能力的加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发展改造的同时少不了对林业资源的破坏,这种破坏虽然一时看不出对环境有什么伤害,但是日积月累下来,当人们发现由于他们的开采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时,才知道收手,才想到找方法挽救现状。本文通过分析现今林业资源的现状和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据现状来提高我国的造林技术水平,同时本人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本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自地球大气存在CO_2的那一起,就存在大气CO_2含量的变化。本文从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碳酸盐类岩石的沉积与风化侵蚀、海洋调节、生物作用、人类活动五个方面全面详尽地分析了大气CO_2的输入与输出。不同因素导致CO_2变化的性质意义和效果不同,极力转变能源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减缓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有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是人类避免由于现代大气C0_2含量增加导致气候恶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 ,已经严重影响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演进 ,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破坏环境 ,作者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策略 ,即重构、调整、及合作 ,对当前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地质环境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入手 ,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结论指出 :地质环境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汇而成的地质空间 ,具有空间性、稳定性、可变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栖息地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即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改变着水的循环途径和物质成分、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使物种减少。认为地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 ,甚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