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扎龙湿地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1)扎龙湿地水体中As、Pb、Cd在几大主体湖泊处存在较严重污染,仙鹤湖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As在克钦湖中的污染形势严峻.(2)Cd在扎龙湿地沉积物中污染较为严重.(3)关于扎龙湿地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多以主体湖泊、水库、湖泊沉积物和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重金属来源判别的定量化、标准化以及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等方面涉及较少,可作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湘江长沙段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As、Pb、Cd、Cr、Hg)质量分数的调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段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湘江长沙段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Cd、Hg,沉积物主要污染元素为Cd、As、Pb.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这5种重金属按来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Pb、As;第二类为Cd、Hg;第三类为Cr.同时以TiO2为基准,结合粒度效应分析,对该地区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湘江长沙段沉积物中重金属As、Pb的来源为人为源和自然源的混合源;Cd、Hg、Cr污染的来源主要为人为源.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ICP-MS)测定7个点位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了Cr、Ni、Cu、As、Pb和Cd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呼兰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r、Ni、Cu、As、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4、12.28、8.04、7.54、24.74、0.16 mg·kg-1,除Pb和Cd外,均低于松嫩平原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强到弱顺序为CdPbAsNiCuCr.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CdAsPbNiCuCr,Cd是呼兰河口湿地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各重金属间相关性较差,可能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分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湿地,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和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重金属污染的源和汇,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通过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方面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认为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重视对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在柱状样中的垂直分布的研究,加强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分析等,以便为探讨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污染红树林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寨港、清澜港和新盈港沉积物表层中的Cu、As、Zn、Ni、Cr元素含量均高于海南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Cr、Cu、Ni、Zn相互问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这些重金属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对海口市美舍河沉积物重金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r、As和Cd的含量较高,并对美舍河沉积物重金属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进行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地质累积指数可知:Cu、Zn和Pb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其中Cu元素接近无污染到轻污染之间的水平;Ni元素属于轻污染水平;Cr和Cd元素属于轻污染到重污染之间的水平;As元素属于重污染水平;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Pb〈Ni〈Cd〈As〈Cr,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顺序为:Zn〈Cu〈Pb〈Ni〈Cr〈As〈Cd,该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肼平均值为45.28,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围。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AAS法测定有效态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流水环境中,沉积物在微量金属的传输和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体中的沉积物通常吸附一些污染物质,尤其以重金属最为突出.由于沉积物中所含的腐殖质、土壤、泥沙、微生物具有微孔表面的作用,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吸附、释放等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质的自净、降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体沉积物中有效态金属的监测与研究是当前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河流水环境中,沉积物在微量金属的传输和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体中的沉积物通常吸附一些污染物质,尤其以重金属最为突出。由于沉积物中所含的腐殖质、土壤、泥沙、微生物具有微孔表面的作用,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吸附、释放等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质的自净、降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体沉积物中有效态金属的监测与研究是当前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一种对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各化学组分进行选择萃取分离的方法,从而深入了解各种重金属在各相以及各化学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0.008mol.L-1NH2OH.HC l 0.01 mo.lL-1HNO3,30 m in可萃取锰氧化物;0.8 mo.lL-1Na2S2O4、pH=6.5时40 m in可萃取无定形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0.1 mo.lL-1HNO3,30%H2O2,85℃水浴5 h萃取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0.02 mo.lL-1HNO3,30%H2O2振荡24 h萃取生物膜中有机质;0.1 mo.lL-1C6H806 0.2 mo.lL-1(NH4)2C2O4,pH=3.25萃取铁、锰氧化物条件对于各组分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C6H806 (NH4)2C2O4与Tessier连续萃取法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所萃取的铁、锰几乎包含了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全部起吸附作用的铁和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萃取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所萃取的组分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蓝藻水华对沉积物汞迁移释放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太湖夏季水华爆发常见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实验室内进行培养实验,连续监测其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 H、水体中DHg含量、水体中THg含量和藻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加大了沉积物中汞的释放能力,铜绿微囊藻对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沉积物中汞的释放能力随着铜绿微囊藻生长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1.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古气候解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稳定同位素(δ^13C)在古全球变化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令人瞩目,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δ^13C组成主要由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决定,此外,还受植物合成有机质所需碳的来源、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大气压力、CO2分压、盐分及营养元素、湖水化学性质(pH值、硬度等)、湖泊初级生产力以及沉积物埋藏后的保存状况等因素影响,有机质碳同位素与气候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比较复杂,两者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因而,湖泊沉积物有机质^13C在解释古气候变化上存在多解性、复杂性和混乱性,大气压力(主要是大气O2分压)和温度以及由它们所控制的不同来源的有机质等3个方面决定了δ^13C气候解释的多解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δ^13C应结合其它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本文利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的组成特征、分馏机理与模式及其古气候解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物镉(Cd)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通过对(150±10)g的鲫鱼进行的重金属镉染毒实验得出,其在24、48、72和96 h对重金属镉半致死浓度(LC50)和绝对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57.375、23.558、18.216、16.920 mg·L-1以及101.415、47.236、39.475、35.738 mg·L-1。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鲫鱼组织中重金属镉的富集含量和消除规律:镉在鲫鱼不同组织内的富集程度不同,肌肉中最大富集浓度为2.069 5 mg·L-1,而内脏和鳃的最大富集浓度分别为27.484和45.252 mg·L-1,远远高于肌肉对镉的富集,即鳃内脏肌肉。而且高浓度的重金属镉在鲫鱼体内消除比低浓度的要快,在不同组织中的消除情况表现为鳃内脏肌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鲫鱼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的毒性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重金属镉在鲫鱼不同组织内的富集含量也不同;鲫鱼具有自身调控机制,在耐受范围内能将镉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3.
选择海南岛琼北地区发育典型的砖红壤作为研究对象,对43个砖红壤样品中的Pb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琼北地区砖红壤中Pb的平均含量比海南岛砖红壤背景值高;地貌条件对砖红壤中Pb含量的分异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母质砖红壤中Pb分布特征来看,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和底土层,砂泥岩砖红壤中Pb富集于表土层,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Pb富集于心土层;不同成土母质砖红壤中Pb含量也不相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43.75μg·g-1)砂泥岩砖红壤(43.53μg·g-1)花岗岩砖红壤(40.96μg·g-1)砂页岩砖红壤(16.25μg·g-1);从分异程度来看,Pb在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大,在砂泥岩砖红壤中分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4.
<正>铬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当其富集到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三废的排(Ⅵ)含量超标。目前,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主要是放,一些重金属会向地下水中转移,造成地下水中Cr用活性炭、零价铁等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为了达到以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概况宇宙尘是从宇宙空间降落到地面的宇宙物质。沉积物中的宇宙尘最早见于瑞典科学家诺敦斯考特(Nordenskiold 1874)采自北冰洋的雪样中。1876年莫雷(Murray)第一次描述了沉积物的黑色磁性球粒,直径为0.2mm,他称之为宇宙粒(Cosmicspherules),认为是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时熔化成的细微滴状物。此后,特别是到了本世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环境指标的互相对比和相互印证,发现江陵剖面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暖期偏负,冷期偏正的特点.由此指出了江汉平原地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的气候意义:有机碳同位素的偏负值(低值)对应暖湿气候,偏正值(高值)则对应冷(或冷干)气候,这对于利用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恢复江汉平原地区古气候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准评估不同土壤重金属来源的环境风险是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选取济南市郊圣井镇为研究区,分别测试表层土壤(0~20 cm)样本中As,Cd,Co,Cr,Cu,Hg,Mn,Ni,Pb和Zn 10种重金属含量,运用重金属含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来揭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状态,采用受体模型正定矩阵分解法(Posit...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路两侧树叶铅、镉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监测手段对抚顺主要交通干道行道树叶片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在每条采样路线上设立了7个采样点,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公路行道树叶片铅(Pb)、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主要交通枢纽、车辆停靠区树叶中铅的质量分数较大,工业区、矿区等镉的质量分数较大,而绿地、水源区等质量分数均较小.通过测定树叶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可提供生物净化、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位于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大坝大坝加高,改变了原有的平衡模式,大坝下游丹江口—宜城河段水温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温变化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选用大坝加高前后典型水文站水温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研究该河段水温变异特性及沿程分布。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运用对坝下游水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家港水文站受大坝加高工程影响较大,年均水温呈现下降趋势,襄阳和余家湖水文站影响较小,黄家港水文站春、夏、秋三季平均水温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季节为夏季,下降值为4.9℃;下降幅度最大的月份是8月,下降值为5.5℃。  相似文献   

20.
铬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当其富集到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一些重金属会向地下水中转移,造成地下水中Cr(Ⅵ)含量超标.目前,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主要是用活性炭、零价铁等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为了达到以废治费的目的,本文利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工业固废粉煤灰作为介质来处理高Cr(Ⅵ)地下水,对其去除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