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血康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生血康(蒙药制剂)3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强的松1mg/(ks.d),每日1次顿服(或每日分3次口服).两组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6周后强的松逐减量.并观察骨髓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原、幼巨核和颗粒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血康具有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使原、幼巨核和颗粒型巨核细胞减少,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致使升高血小板之功能。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hathic throm-bocv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的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增多[1].以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出现为特征[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注射与脾大部栓塞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15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用药期问和用药后1月、3月、半年、1年、2年分别复查血常规,观察疗效。与我科之前报道的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作一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相当,血小板生成素注射副作用少,脾大部栓塞则疗效持续时间长。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首选血小板生成素,无效时再选择脾大部栓塞。  相似文献   

5.
最近,北京医科大学侯纬敏教授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即采用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将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导入哺乳动物体内获得成功。TPO可刺激巨核细胞的生成、成熟及血小板从巨核细胞释放至血液中。临床上的病人由于肿瘤化疗,骨髓移植后导致血小板减少,TPO是目前已知的惟一可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可显著提高化疗期间癌症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因而对TPO基因治疗研究近年发展很快。目前,临床基因治疗实验常用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为载体,但缺点是前者转染效率低、后者所携带或产生的病毒蛋白可诱发机体局部炎性…  相似文献   

6.
甲亢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嗜酸细胞增多各1例曾仕平,宋钦华(海南医学院附院内科,海口570005)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嗜酸细胞增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81.1近年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的、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16例患者行脾切除治疗。结果显效10例,良好3例,有效率81.3%。结论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治疗包括西医的激素、丙种球蛋白、美罗华等,副作用多且价格昂贵,病人耐受性较差,尤其对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上药物疗效均欠佳,故中医中药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王兰英主任医师应用益气温肾汤联合紫河车、红皮花生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首选治疗以血浆交换和输血浆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大部栓塞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大部栓塞治疗,术后1周、1月、3月、半年、1年、2年复查血象,观察疗效。结果46例中,术后显效32例(70%),良好7例(15%),进步3例(7%),无效4例(9%)。结论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扳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 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有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的出血,月经过多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将重点讨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ITP 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现将我院所见48例 ITP 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兰州军区兰州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理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改善,且循证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94%,稍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改善病情,在临床护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重新全面认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12例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MDS患者外周血象中两系或三系减少,血象中有明显形态异常,骨髓像中必有两系或三系病态造血,特别是见到: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PeLger-Huet异常、多核红细胞、巨大红细胞、微巨核细胞、巨血小板更具有诊断意义,有力证实了骨髓增生异常是MDS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提醇沉法将升巨散制成冲剂,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表明升巨散具有升高外周血小板数量之功效,差异显著(P<0.15).相继在出血时问、凝血时间和24h 血块收缩实验中,也间接证实本品有升高外周血小板数量之作用。又在骨髓象检查中,发现升巨散能提高骨髓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差异显著。本品 LD_(50)及95%可信限为70.88±2.62g/kg。  相似文献   

15.
符会芳  刘春莉 《科技信息》2011,(14):I0365-I0365
本文阐述了成人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01-201101期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CDP)所致血小板减少22例,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CP 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52例,产后出血8例,经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产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17.
衢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何德兴,为发挥祖国医学遗产——中医中药的作用,采用中药灵芝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病儿16例(其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10例),根据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随访检查,显效的5例、有效的5例、进步的5例,总有数率达93.1%。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颅内出血临床上很少见,其病死率极高。为了降低病死率,我们认为做好分期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院小儿科2000年9月~2006年9月间31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积极的护理,深入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让患儿良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通过对住院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增强患儿的医从性、积极预防感染、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及预防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GPIIb/IIIa).结果初治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