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生湿地恢复,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调查、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恢复的技术路线,并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示范工程为例,对滨海盐生湿地恢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3-53
该课题于2003年1月启动。课题总体目标是:以大连市马栏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示范,通过工程技术研究和建设,形成北方沿海城市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水环境质量改善——河流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以马栏河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为水源,通过中水管网建设,根据不同用途的水质目标,经过再生处理和生态工程净化,构建以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水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0-22
本课题回顾分析松花江水环境历史变化趋势,研究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水环境污染特征,通过全面系统研究松花江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环境状况,开展流域环境背景值及水质演变过程研究,分析松花江流域湿地污染特征,提出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技术方案。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设置了五方面研究任务:①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研究;②松花江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③松花江水环境背景值与水质演变过程研究;④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技术方案研究;⑤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1-51
该课题针对上海城市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重点改善城郊地区水环境质量为突破,依托相应的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研究。依托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课题负责人:徐祖信;其他主要完成人:黄沈发、屈计宁、李怀正、李小平。课题编号:2003AA601020,2006年2月验收结题。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雨水等进行处理,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等作用.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美化生态环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在土地紧张的城市,可以与景观、湿地公园结合建设.近年来人工湿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水质净化、水质改善以及水质保持项目中得到应用.本文根据文献检索、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我国第一部人工湿地技术导则的出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22,24
本课题总体目标是针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破坏、生态严重退化的现状,衔接国家正在实施的多项石羊河生态综合治理重大工程课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以民勤县为重点在石羊河流域综合集成沙漠化防治、生态恢复、节水和高效绿洲建设等技术,形成云-山-河-漠和谐共生的流域模式.有效遏制生态退化、根治风沙危害、确保流域水和生态安全,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18):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课题以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为目标,针对山地流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系统地开展了试验示范研究,并与地方政府承担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圆满完成了试验示范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4-54
本课题针对苏州河网城市特色和城市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城市河网区滞流水体的水动力改善为纽带,根据城市河网水体污染程度的空间差异性,考虑古城民居及园林独特风貌的景观要求,集成原位或异位的生物净化组合技术、水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及长效运营政策管理保障,形成的河网水体及园林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课题依托单位:河海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参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京河海南自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水文勘测局苏州分局;负责人:严以新。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武汉市以"科学的整体方案"和首创"水经济"的理念成为"水专项"中"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与示范"项目的首选城市,承担"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以下简称"武汉水专项")的实施.通过招投标,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联合北京大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和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体中标了"武汉水专项"子课题"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12.
水源水质的普遍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水资源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水源水质特点,开发涵盖从水源、水厂净化工艺一直到管网末梢全过程的技术集成系统,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和示范工程,有效地解决北方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面临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急需建立面向环境监测预警、综合监管、综合决策、关联分析的整合各涉水部门数据、信息、资料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最完善、最及时、最权威的水环境信息服务能力、模型化预测预警能力、科学调度与决策能力,把政府对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为此,在“十一五”国家水专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的“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设立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课题。文章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流域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联防联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洛塔岩溶石地山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实施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带、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定量评价、生态重建与恢复试验等示范研究,系统总结生态系统对岩溶水循环的影响,构建洛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西南岩溶石山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实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48-50
国家863重大专项“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2005AA601010)以入湖河流为主轴,首次针对河流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汇聚、输移、转化、沉积、冲刷、延展、流水生态等特性,从水力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联的多个层面出发,在我国重富营养型湖泊滇池分别按主河道和旁路处理的布局实施了上连集水区,下贯受纳湖湾的污染河道和河一湖复合系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化技术研究,提供了成套、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课题由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定西市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省林研科技工程公司协作完成。本研究是以生态保育和流域治理为主,兼顾区域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项目。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综合考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和生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探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一体化的途径,从而达到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30-32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水环境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污水治理,而是要上升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研究任务,是支撑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转变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巨大的地域差异造成了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按照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针对每一个生态区域和系统特点分别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地经济发展策略,已成为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想。北美、欧盟等发达地区早已开展生态系统的分区分级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管理效果。因此,在我国开展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既符合我国国情需求,又与世界先进的生态管理理念接轨,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系统”(2012BAH32B00)的课题之一,研发与集成复杂条件下的水质水量遥感及相关技术,建立多云多雨及复杂地形与大气条件下的地表水水质水量遥感模型、近岸海域水质遥感模型及粤港澳地区水质遥感分类体系与评价标准,实现粤港澳地区水质水量遥感监测;对大气环境、工农业与城市化发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水量的影响进行遥感研究,为地区水质遥感及其成因分析提供陆地信息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示范系统,并以珠江三角洲为示范区进行应用示范,为粤港澳水量与水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打下基础。最终实现对粤港澳地表水水质水量实施遥感监测,与常规监测相配合,使该地区水环境监测的效能产生跨越式的提升,为该地区水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3-24
该课题研究白洋淀植被蒸散发耗水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研发生态节水技术,包括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植物群落优化生态节水、土壤覆盖调节生态节水等技术;建设白洋淀生态节水技术示范工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节水技术的节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研发基于ET的农业节水技术,考虑白洋淀生产、生活用水发展现状,制定《不同水平年流域各行业用水定额量化标准》(建议稿),研发水资源利用结果优化长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3-24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高风险污染源多,污染事件易发频发,污染较为严重;毗邻俄罗斯,容易引发跨国污染纠纷;地处高寒区域,水文特征具有特殊性。作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第11课题,针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常规和应急管理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跨境河流水污染监控预警、应急响应、突发事件指挥决策等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平台缺失的问题,开展松花江水环境风险源管理技术研究、水环境污染事故时空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研发,以提高环保部门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监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管理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