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通过运用语法化学说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用需要是"白"发生语法化最重要的动因,而由于汉语是分析-孤立型语言,缺少曲折形态系统,因此"白"语法化的结果并未演变成曲折词缀。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副词“独”的语法意义相当复杂,可以做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同时“独”又有众多的相关用法,和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独”的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非常"与"特别"作为绝对程度副词时,其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虽然有很多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对这两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以语义和语法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进行分类考察。发现其仍保留了古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用法,新词出现多种语义和语法关系;而和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相比较,其搭配关系则更丰富些。同时,《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还体现了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叶颖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44-147
梅县方言程度副词既有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相似之处,在内部差异、语法功能等方面又有其独有的方言特色。其中,在与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的组合搭配上有显著的表现。此外,在近义程度副词(如:"争唔多"与"争滴"等)的使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6.
把《韩非子》中的副词看作是一个相对自足的封闭系统,根据意义和用法,把其中全部111个副词划分为程度、范围、时间、情状、否定、语气、谦敬等七类,每类副词根据需要再区别为若干小类。通过量化分析,对《韩非子》副词的构成、意义类别、语法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勾画出《韩非子》副词系统的主要架构,以此来窥探战国末期汉语副词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姚晓红 《科技信息》2009,(24):I0133-I0134
关于副词“都”有着几种不同的解释和定义。《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它的意义分为三类:(1)表示总括全部;(2)甚至;(3)已经。本文认为,根据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原则以及副词“都”的语法特征,应把“都”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即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 N”这一结构虽然不符合现行的语法规范。但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宽泛的语法功能和较高的语用价值,且在语言表达中,亦可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有着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9.
"何其"和"何等"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主观程度副词,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比较这两个词作副词时的分布搭配和语用功能的差异。从搭配上看,"何其"倾向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何等"多修饰双音节形容词;"何等"多与强调标记"的"共现。从语用色彩来看,"何其"的主观程度高,多表贬义;"何等"的主观程度低,倾向于褒义或中性色彩。"何其"虚化的程度高,是典型的程度副词,"何等"仍处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英语副词的分类、特点以及语法功能,大量专著已详尽述及。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英语副词如何翻译成汉语。内容包括:副词的意义,英汉副词简要对比,英语副词在句中的位置,英语副词的汉译方法,结语。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副词"可"的重音、替换、共现词等形式特征对"可"的义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可1"表示程度高,"可2"是终于义语气副词,"可3"是推度义疑问副词,"可4"是转折连词,"可5"是转折副词,"可6"是辩驳义语气副词,"可7"是重要信息标记。以形式特征对副词义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减少分析过程中的主观任意性,还可以显示出各义项间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中古汉语副词“颇”的用法比较复杂,既可表示程度的偏高,偏偏或程度上的更近一步;还可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也可表示对范围的总括;另外还可以表示推度询句的语气,由于各种用法的来源不同,在分布和发展上也表现为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口中只道得得两度三回,不放了你才”句断句及说解分歧较大,根据文中多为了押韵而调换词序语序,以及现代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诸多副词后置的用法,认为诸家对“才”义求之过甚,“才”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副词,“不放了你才”是为了跟“开”、“派”押韵而调整了“才不放了你”的语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副词“还”作程度副词时,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两义都具有主观性,其所表示的主观意义与“反预期”有关。从认知和语用推理的角度对“还”的主观性进行分析,发现“还”的主观评价义产生于语用推理过程中,并从历时层面追溯“还”表“反预期”这一主观意义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介词"往"在现代汉语使用中出现自由隐现时,需要具备六个条件:①由"往+NP"组成的并列结构作V的状语;②"往+方位词"作状语;③"往+N/NP"与"一"连用作V的状语;④"往+处所词"作V的状语;⑤"往+处所词"用在V后面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目标处所;⑥"往"同一些形容词组合,后面带个"里"字,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7.
在赣方言永新话中,"恶"被广泛地用作程度副词。在句法功能、语义和语用特征方面,它既具有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共同特征又有其明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名词"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是一种由潜在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上下三个方面:潜词义的显性化;潜在功能的显性化;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