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球史概论”的课程设置是增强对全球化现实认知和史学自身拓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宏观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应当着重介绍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的渊源、内容、发展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展开评析。该课程有助于人们坚信人类社会全球化的未来,客观看待当今全球化的困境和危机,进一步认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全球化构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英国史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及特征既归因于国内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及学术文化机制的影响,同时与英国传统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历史渊源也是分不开的。英国“新左派”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史政结合,关注现世”的史学理路、价值取向及成就斐然的学术研究逐步塑造着英国史学文化的面貌。概括地讲.它借鉴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史学思想成果,通过理论引进、学术争鸣、拓展研究领域等方式对英国的史学研究和史学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当代英国史学学术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3.
伴随20世纪前期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国世界史课程的多样性与细化以及中国高等院校"史学系"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中国西方史学课程正式开设。留美学人通过讲坛授课、翻译西方史著、编写教材等途径传播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让西方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使中国史学与世界接轨,对中国西方史学课程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赫·乔·韦尔斯所著《世界史纲》在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其在世界史普及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且是一部基于新世界史观的开山之作。《世界史纲》迎合了时代、社会对史学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传统世界史观的突破,其观念已经具备了新世界史观的基本内涵。韦尔斯作为新世界史观首倡者之一,其史学思想尤其是世界史观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世界当代史”的研究、撰述和教学需要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体系.依据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和史学观念变化的现实,现今“世界当代史”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全球史观”的指导;二是反映当代世界历史的“半全球化”状态这一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孟子有言:“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两句话确实很值得玩味。汉以来学者将《诗》与《春秋》当“经”看待。明清之后有“六经皆史”之说。《春秋》是史书,无庸置辩,但《诗》是不是史,仍有不同的看法。近人多用训诂学的方法,或从史料学的角度说明诗与史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传统史学的功能来看待这一问题,并考察中国古代史籍的形式及其演变,从而阐明孟子的话在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举奢哲是我国彝族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善于吸取彝族先辈史家的史学成就,总结出治史的六大原则与方法:“史事”的时间要弄准,世系要分清;“史事”的鉴别要审慎;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撰写“真史”;使用“真正的史笔”;牢记“韵律”。举奢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对彝族后代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藤湖南作为近代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史学有着较为独特的认知。其著作《中国史学史》不仅对中国史学著作进行梳理和解析,而且也传达出对于中国史学发展脉络的探索。文章基于此探讨内藤湖南对中国史学的认知。首先在《中国史学史》本体论的基础上概观和剖析内藤的观点,其次对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的治学特色和独到的学术观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内藤在探讨中国史学大势时是以“宋代近世说”为前提,并且是为其整个东洋史学说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心智背景解释学派”是当代西方心智史学(intellectual history)中的主要学派之一。所谓“心智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人类心智活动和心智能力发展演变历史的一个史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思想家们明确而系统地表述出来的各种思想体系,也包括普通大众没有明确地系统地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和潜意识活动。心智史学中的“心智背景解释学派”主要是力图根据“心智背景”(intellectual context)来解释各种思想体系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的一个学派。他们所说的心智背景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思想家们所采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世界史教学和研究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我省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现状,为解决我省高校世界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培养世界史教学与科研骨干力量;各高等学校应鼓励教师申报有关世界史教学的各级课题(含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且要自立部分世界史教学研究课题;加大世界史教学与科研的经费投入;加强世界史新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史教科书的编纂是世界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教科书编纂呈现出总结的趋势,世界当代史的编纂开始纳入学界视野,出现了以周谷城《世界通史》为代表的优秀的世界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泰山编年通史》全面记述泰山五千年历史发展、文化演进.该书在著述体式、记述内容均较前人有所突破,内容上记“实体山”与“精神山”、记“山体”与记“近域”、记“朝”与记“野”、记“史”与记“文”、记“事”与记“言”并重,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挖掘、新观点的提出与新理论的借鉴,对山岳文化史编纂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的三大阐释学原则:“视域融合”、“理解的历史性”和“效果历史”对翻译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者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中译本为案例,试图说明以下三点:译者带着“前见”进入翻译活动中,不同的译本是不同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产物;由于理解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的译本都带上了各自的历史视域;重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通史》大学教材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世界整体的历史。但是,对世界历史学科应当给予一个怎样的定位?即对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对象、范围、任务、理论原则及实科特点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应当做出怎样的规定?作为大学教材的《世界通史》与学术专著作的《世界通史》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史学界都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16.
张晶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99-101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核心概念,“世界体系”具有方法论性质和实体性质的双重含义。方法论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整体性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社会科学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范式;实体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批判性的阐述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积累的不平等本质。因此,对“世界体系”概念的解析,是研究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世界体系理论之所以成为8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柯劭忞是祖籍山东、客居京华、精于经史、训诂、金石之学的近代鸿儒。他以煌煌巨著《新元史》传世,有"二十五史人"之名;他又以主纂和代理馆长的身份最终完成史称第"二十六史"的《清史稿》。柯劭忞终生以兴教育才为志,既有湘赣地方学官经历,又长京师大学堂经科监督、总监督,还有末代"帝师"的头衔,晚年讲学至老不辍。由于史料匮乏,柯劭忞研究始终冷寂,他与众多清末民初名人复杂多面的交往,有助于深化柯劭忞研究乃至拓宽清史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词"晒"的产生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新词"晒"的广泛使用,已经使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以"晒"为共同特征的词族。新词"晒"的高频使用有其语义和结构上的基础,其中类推机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对"晒"族词语使用中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也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