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纵横于两极之间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利用两极对峙的局面以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外交在建国前后所做的一篇大文章.建国前,国际上是美苏对立,国内是国共对立,美国站在蒋介石集团背后.为它出钱出枪,撑腰打气;中国革命的同盟军和外部支持力量只能到属于同一阵营的社会主义苏联方面去寻找。毛泽东毅然宜布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形象地称之为"请好了一个帮手"来对付"准备打我们的"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5.
一、太平洋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太平洋成了全面的战场,太平洋的战略形势改变了——战争也造成了太平洋上政治形势的改变。二、剧变的起点:日本帝国的没落:怎样处置战后的日本?——谁是战后远东的“安定势力”?——日本的法西斯侵略势力会不会复活? 三、战后远东的国际关系:美苏两大势力的对立和合作——美国对英法关系的演变——殖民地民族运动的崛起——战后远东国际关系中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年四月,苏联的三个名记者——「消息报」的爱伦堡,「红星报」的西蒙诺夫,与「真理报」的加拉克兴诺夫——在美国访问,最近返苏联。这是战后美苏新闻界与文化界的一件重要事情。这里所译的是爱伦堡临别时所发表的观感录。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时期,北欧的一些外交和防务问题专家就北欧的战略地位问题发表了不少议论,并且满怀忧虑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由于北欧地区战略地位的变化,战后以来所形成的“北欧平衡”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何谓“北欧平衡”? 所谓“北欧平衡”是人们用来描述战后以来北欧地区所形成的安全格局的一种说法。战后美苏两大国在欧洲形成对峙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北欧五国在对外关系和安全问题上走上了不同道路:芬兰由于参加侵苏战争失败,于1948年与苏联签订条约,  相似文献   

8.
探讨20世纪40年代美苏在新疆权益争夺的基本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认为二战期间,出于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大局,美苏在新疆的扩张表现出相互妥协的特征;二战结束后,苏联企图恢复对新疆的控制,美国则将新疆作为反苏反共的前沿阵地,双方在新疆的扩张表现为激烈争夺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苏联与中东     
中东风云激荡,诡谲多变。近两年来,就发生了伊朗革命、苏联入侵阿富汗、伊美人质危机、两伊战争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事件。在万花筒般的变化中,苏联霸权主义的加紧南下扩张是当前中东动乱的主要根源。必争的战略枢纽战后,苏联的中东战略经历了一个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区域性目标转为全球战略性目标的演变过程。长期以来,中东是西方的传统势力范围,西方把中东作为对苏包围圈的重要一环。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走向社会帝国主义;它打着支援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号,逐步进入了中东,打乱了西方对其南翼的包围。六十年  相似文献   

10.
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组成,是战后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现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6.6%,占全世界人口的36%,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0%。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建立和发展了新型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埸。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互助和合作是国际关系史上的新现象。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巩固的政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中国抗日战争的地域、规模、激烈程度、死亡人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国家之一,始终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国家和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战争研究需要新型的战争模拟手段。从战争系统复杂性出发,针对信息化战争的变化,介绍了战争仿真的基本定义,研究了信息化战争模拟建模中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信息化战争仿真带来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政治和军事两大方面对发生于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的胜败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了包括"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政策、合理负担的农税政策、合理过渡的农业租佃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阶级生产的积极性和拥护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战争是文学不竭的创作源泉,战争文学更是能反映人的本真。作为战争文学的主力干将徐贵祥近年来佳作迭出,新作《马上天下》更是将战争写得出神入化,两种不同的战争观交相辉映。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战争频仍,对战争的思考从未间歇,老子、庄子的战争观虽是两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在两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现代高科技战争形势下,对战争的形态、战争的准备、战争的胜负、战争的本质等战争的深层思考,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军旅作家,徐贵祥对此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文学观照。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影响了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主权从此不再完整,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被践踏,战争和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了民族的极端贫困;而且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主义相结合产生的买办资产阶级,严重障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在我党干部教育史上是比较成功的.这一时期健全的组织机构、科学的领导方法、灵活的教学辅导、适时的督导检查,是此期间积累的部分宝贵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势必会对我国现阶段的在职干部教育起一定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东政坛的诸多政党中,伊拉克复兴党以其独特的思想行为体系、严密的社会组织模式和有效的实践行动方式而驰名于中东。后冷战时代伊拉克复兴党的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象征性的民主化,仇美、反以情结,泛阿拉伯主义心理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的复兴。尽管伊拉克复兴党在美国的打击下失去了存在的法理基础和民众认同,但是,复兴党统治的影响仍对当前伊拉克局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