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云 《世界科学》2006,(5):20-21
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肉鳍鱼类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在大约3。65亿年以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继续进化,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这种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缺乏一些直接的化石证据的支持。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批生活在距今3.75亿年前的有足鱼类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解开鱼类上岸行走变成有足类动物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 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肉鳍鱼类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在3.65亿年以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继续进化, 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这种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的,缺乏一些直接的化石证据的支持。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批生活在距今3.75亿年前的有足鱼类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解开鱼类上岸行走变成有足类动物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3.
青云 《科学之友》2006,(8):20-21
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肉鳍鱼类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3.65亿年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继续进化,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这种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的,缺乏一些直接的化石证  相似文献   

4.
卢静  朱幼安  朱敏 《自然杂志》2016,38(6):391-398
硬骨鱼类(osteichthyans)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硬骨鱼下分的两大支系,即肉鳍鱼类(lobe-finned fishes)和辐鳍鱼类(ray-finned fishes)分别成为今日地球陆地和水域的征服者,前者最终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志留纪-泥盆纪是硬骨鱼类乃至整个有颌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阶段,硬骨鱼纲的起源、辐鳍鱼类与肉鳍鱼类的分异、肉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四足动物的起源等关键演化事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直到20世纪末,化石资料的匮乏长期以来一直限制着学界对这些 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关键事件的了解。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晨晓弥曼鱼、于氏箐门齿鱼和奇异东生鱼等一系列关键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上述情况,将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推到早期脊椎动物研究的聚光灯下,为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历史补上了大量缺失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根据进化论学说,人的身体结构基本类似于猩猩和古代猿类,因而早就有过答案:我们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然而,最新的一些研究却对此提出质疑,我们的祖先可能是鱼,是怪物,是果蝇,是老鼠……你会相信吗?是4亿年前的鱼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研究员和该所的客座研究员于小波教授。他们在云南曲靖古生代地层中新发现了一种生活在4亿年前的原始肉鳍鱼,命名为张氏蝶柱鱼,被认为是最接近四足动物与肺鱼类共同的祖先。早先的化石记录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在3.6亿年前从硬骨鱼…  相似文献   

6.
朱幼安  朱敏 《自然杂志》2014,36(6):397-403
云南曲靖4.23亿年前的潇湘动物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完好保存了大量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2014年6月,中国科学家报道了潇湘动物群中的新成员,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现有证据显示钝齿宏颌鱼属原始肉鳍鱼类,体长可达1.2 m,其牙齿适应捕食带硬壳的猎物,可能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和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该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看法,同时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已有的古大气/古海洋氧气含量变化理论模型,以及其与脊椎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珍炎 《自然杂志》2005,27(3):155-155
鱼是地球海洋和陆地水域中常见的脊椎动物。在地质历史上,鱼类大量出现的时代是距今3.86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晚期,故泥盆纪又被称为鱼类的时代。在泥盆纪以前,距今4.9亿年前-4.1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世界上仅在北美、欧洲斯匹兹卑尔根、澳洲和亚洲少数几个地点的海相沉积中发现鱼形动物中无颌异甲类的一些破碎骨片,如头骨、鱼鳍等。出自于安徽巢湖志留纪比较完整的鱼化石,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8.
岳月 《科学》2006,58(4):40-40
据英国Nature,2006,440:1037报道.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白垩系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蛇化石。这些化石填补了蛇从有足朝无足方向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空缺。且其解剖结构表明蛇起源于陆地而非海洋。  相似文献   

9.
泥土的起源     
正在地球的大部分历史中,陆地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带有泥土的东西。大约4.58亿年前,泥土终于开始堆积起来,永久改变了地球上的生命。数年前,地质学家尼尔·戴维斯(Neil Davies)前往玻利维亚,在成堆的鱼类化石中寻找答案。他想进一步了解当地那条古老海岸线的信息,这些鱼类在大约4.6亿年前曾沿着那条海岸线畅游,他想了解这些鱼是如何死亡的。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和南非的科学家联合小组发现的证据说明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过去想象的早得多。研究人员在南非发现了至少 2 6亿年前的生物化石 ,这比以前想象的要早 1 4亿年。科学家相信 ,微小生物体在地球的海洋中已经生存大约 38亿年 ,但是他们对于最早的生物何时在陆地上出现却没有把握。以前 ,科学家认为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发现的化石是陆地生物最古老的证据 (那些化石已有 1 2亿年 )。这次从南非汉波兰卡省发现的一块 1 7米厚的岩石中含有非常多的碳元素。经化学分析 ,岩石中的生物化石是由微生物丛的细菌构成。这种微生物丛最初在…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1,(2):7-7
古生物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刚刚辨别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恐龙胚胎。这些原蜥脚龙胚胎是在保存完好的恐龙蛋内发现的,其年代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这也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脊椎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12.
鱼是怎样长出脚爬到陆地上来的?美国科学家在距今3.66亿年的岩石中发现了属于世界上最早的四足动物的肱骨化石。 专家认为,这一肱骨化石有助于解释长有原始肺的古代鱼类是怎样从鳍上长出早期肢骨,从而向陆地生活迈出尝试性一步的。最早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科学家首次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史前森林的树桩和树叶化石,这些化石为科学家了解南极大陆在2.5亿年以前的气候状况提供了依据。通过测量这些化石树干的直径,可知这些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曾用“活化石”一词来形容银杏树,银杏树那奇特的楔形叶与几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银杏树叶化石相比几乎完全一样。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有数百种生物几百万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其中包括巨型美洲杉、倍足纲节动物、犰狳、鳄鱼以及某些细菌等。腔棘鱼以及其他一些远古鱼类是最具典型性的“活化石”。与其他种类的“活化石”相比,远古鱼类在种类上则更具多样性,它们已在大海中生活了4.5亿多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远古时代地球生态变化的窗户。作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这些远古  相似文献   

15.
翼龙生活在约2.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曾统治着地球的天空.最开始的翼龙有较长的尾巴,而后来的翼龙尾巴较短,在进化链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很长的化石空白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吕俊昌及其合作者研究了发现于中国东北的一批化石.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翼龙化石,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正2.5亿年近日在安徽省,几名美国科学家挖掘出一块于2.5亿年前形成的正处在产仔状态的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陆地爬行动物,侏罗纪时期广泛存在。鱼龙外形近似蜥蜴,长有脚蹼,尾鳍短而宽,进化中期转移至水中生活,在白垩纪被更高级的水生生物取代。在这次出土的鱼龙化石上能够清晰看到3只鱼龙幼仔,红色部分指  相似文献   

17.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60-64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南猿——直立人——化石智人三个阶段,发展成为现代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的进化者有的成功了,有的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4万年前,在进化的道路上曾与我们的祖先结伴同行,但是最终还是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灭绝之谜一直吸引着众多人类学家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通过对云南罗平生物群的研究,在滇东曲靖市罗平县和红河州泸西县发现迄今最古老的、2.44亿年前的一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命名为"小巧漏卧鱼"。以小巧漏卧鱼和其他相关的新鳍鱼类为研究对象,徐光辉在过去10年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辐鳍鱼亚  相似文献   

19.
正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出土了迄今为止最令人着迷的化石。而位于青藏高原的白石崖溶洞中发现的一块下颌骨表明,丹尼索瓦人曾分布在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过去的10年里,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出土了一些至今最令人着迷的化石。用肉眼看,它们没什么特别——无非就是几颗牙齿,几块骨头。但是这些化石含有的DNA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这些遗传物质表明丹尼索瓦人是人类进化的独特分支,  相似文献   

20.
PCR扩增黄鳝和刺鳅SRY盒基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性别是从酵母到人类几乎所有真核生物所共有的性状,性别决定机制的探索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工作涉及遗传、发育和进化等领域,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现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对认识人类性分化异常等多种与性别有关的疾病,准确地进行产前性别诊断和预防性连锁疾病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性别这一在进化上保守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生物的进化分析提供新的线索。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位于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被认为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它决定着睾丸的形成,由此决定着个体向男(雄)性方向发育。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染色体上以及在进化程度明显不同的物种中,也广泛存在SRY的同源基因。这些拟SRY基因现已被命名为SRY盒(SRY-box)或者SOX基因。鱼类约占脊椎动物种数的一半,作为较低等的脊椎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