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聚吡咯膜对汞离子的配位富集作用,并用循环伏安法加以证实。在0.1~10mg·L-1的汞离子浓度范围内,汞离子浓度与还原电流成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用于废水中汞离子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液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溶液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混合溶液中的汞、铅都能产生吸附;当混合溶液中汞、铅浓度相同时,树脂对铅的吸附率要大于树脂对汞的吸附率;当混合液中汞、铅浓度不相同时,在实验条件下,无论是汞的浓度大于铅的浓度,还是铅的浓度大于汞的浓度,其吸附率都是树脂对铅的吸附率大于树脂对汞的吸附率;当树脂的功能基与溶液中汞、铅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当时,树脂能基本完全吸附溶液中的汞、铅离子.所以,氨基膦酸树脂可作为含汞、铅废水的实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双发射比率探针以其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成为近年来荧光探针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微波法合成碳点,并构建了碳点-染料的新型比率探针,可以用于定量检测汞离子(Hg~(2+))污染。该比率探针检测汞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56~5.0μmol·L~(-1),检出限为0.56μmol·L~(-1)。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比率探针体系在紫外灯下的颜色会从紫色逐渐变化为橙色,从而实现汞离子的可视化筛查。实验发现在汞离子检测中,当其他金属离子的浓度为汞离子浓度10倍时,比率探针对汞离子仍有较强的选择性。使用此方法对实际自来水样品进行了检测,自来水中没有检出汞离子;而在自来水的3种浓度汞离子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回收率均为91.17%~104.8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低营养含汞环境中,高选择性汞富集基因工程菌E.coli JM109(表达MerT、MerP汞特异结合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MT,该菌简称为M1)的生长富集耦合行为.考察了汞离子浓度、离子强度、络合物、共存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富集Hg^2 耦合行为的影响;并且利用连续操作搅拌槽式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对有机废水配伍的含汞废水的连续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离子交换膜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分离去除原水中锰离子的技术,探讨了锰离子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摩尔浓度、水力搅拌速度、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初始摩尔浓度为0.072 7 mmol/L(即4 mg/L)左右时,在下述的实验条件下:水温为(2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水力搅拌速度为(600±25)r/min,补偿离子钾离子的摩尔浓度是原水中锰离子摩尔浓度的20倍,锰离子去除率达到80%.此外,在实验装置不改变的条件下,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增加到0.727 mmol/L(即40 mg/L)左右时,去除率会降低到66%;补偿钾离子摩尔浓度与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的比值大于20后,再增加其比值,对去除率影响不大;降低搅拌速度到(300±25)r/min,去除率降低到51%;降低水温到(16±1)℃,去除率降低到60%;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6 h后,再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到12 h,去除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暴露于汞离子不同浓度(0 mg.L-1、0.05 mg.L-1、0.10 mg.L-1、0.15 mg.L-10、.20 mg.L-10、.25 mg.L-1)下21 d,血清、鳃、肝胰脏、脾、肾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示,草鱼血清ACP活性在Hg2+0.15 mg.L-1下无显著变化;在汞离子>0.15 mg.L-1下对ACP活性有抑制作用.鳃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肝胰脏在汞离子浓度≥0.15 mg.L-1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1).脾和肾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低于0.15 mg.L-1时,随着浓度增加ACP活性上升;高于0.15 mg.L-1时,ACP活性则逐渐下降.肌肉ACP活性在汞离子0.15 mg.L-1下变化不显著(p>0.05);在汞离子>0.15 mg.L-1下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表明,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汞离子下,不同器官组织ACP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从而对汞离子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以提高机体的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氟硼二吡咯作为荧光基团、以肼基作为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物质的量高灵敏地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荧光探针(MS).该探针在水溶液中5 min内基本可以完成对汞离子的检测,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紫外吸收明显红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即使体系中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在0.1μ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也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探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外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探针在相同条件下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没有明显响应,说明该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NF和RO膜用于饮用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活性炭-膜技术,将高锰酸盐指数降至0.5mg/L左右,A254降至0.01以下,总有机碳质量浓度ρTOC降至700μg/L左右,对试验水质,ESNA1纳滤膜和ESPA2反渗透膜对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和总碱度的去除率在70%左右,总硬度去除率在90%左右,二阶离子的去除率为90%以上,一价离子的去除率为70%左右;回收率加大,去除率略有升高,ESPA2膜去除无机离子的能力高于ESNA1;2种膜出水生物可同化有机碳值分别为60μg/L和47μg/L,生物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因工程菌去除电解废水中的汞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构建的基因工程菌生物富集真实电解废水中的汞离子。电解废水中除含有2.58mg/L的汞离子外,还含有十种以上的其它成分,且pH值为9.6。实验表明,与重组菌对只含汞离子的实验室模拟废水的处理结果比较,电解废水中其它组份的存在意外地增大了重组菌富集汞离子的作用速率,但同时却使细菌的最大汞富集是降低了30%。废水pH的变化对重组菌的汞富集行为影响很小,说明该基因工程菌能在很宽的pH范围内有效地富集汞。实验还考察了EDTA及离子强度对富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用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去除水相中的Cu2 ,以及吸附过程中试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0min左右就达到了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海藻酸钠对Cu2 吸附的最大负载量为144~150mg/g·铜离子去除率的大小与水相中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对含铜量较高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800mg/L),海藻酸钠对溶液中Cu2 的去除率最高达81%,对含铜量较低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0mg/L),Cu2 的去除率达99 5%;因此采用海藻酸钠进行二次吸附,溶液中的Cu2 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铜离子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1.
汞和铅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基于汞离子和铅离子诱导G四联体构型改变,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传感器以定量检测汞和铅.通过优化荧光染料浓度、反应时间进一步优化体系检测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适配体对Hg2+的检出限为1.57 μM,荧光信号比与Hg2+浓度在0.5~4.0 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  相似文献   

12.
偕胺肟合汞(Ⅱ)纤维对硫酸根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为原料,经Hg(NO3)2溶液化学处理,制得偕胺肟合汞(Ⅱ)纤维,研究了时间、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偕胺肟合汞(Ⅱ)纤维吸附硫酸根离子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偕胺肟合汞(Ⅱ)纤维对硫酸根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反应时间为60min,温度为30℃,pH=4,硫酸根离子浓度为0.05mol/L时,最高吸附量可达1.740mmol/g,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纳滤膜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铬的不同形态、进料溶液中铬离子浓度、膜两侧压力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都很高,均大于90%,且Cr(Ⅵ)去除率稍微大于Cr(Ⅲ)的去除率.随着进料废水中铬离子浓度升高或膜两侧压力的增加,纳滤膜对其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对铅离子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硅藻土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铅离子初始浓度、硅藻土用量等条件下对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并以铅离子的去除率为实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pH=1.0、硅藻土溶液用量为3.0 g/25 mL、硅藻土溶液起始浓度为30 mg/L时,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孔有机膨润土颗粒对硝酸根离子的吸附行为.试验了有机覆盖剂的用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硝酸根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当覆盖剂用量为45%、硝酸根离子初始浓度为0.05mg/L、吸附剂用量为10g/L、pH值为6、吸附时间为60min时,去除率达96%.  相似文献   

16.
在对商品红色硫化汞阴极直接还原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结果的基础上,本试验以贵州汞矿提供的汞品位为70.01%的汞精矿为原料,研究了料量,NaOH浓度、电量、温度、振荡强度等因素对精矿还原过程的影响。试验还测定了溶液中汞离子浓度随电量的变化情况。综合试验结果是:汞的直收率86%,总回收率95%,总碱耗500—600kg/t,直流电耗1800—2000kWh/t.Hg.  相似文献   

17.
N-乙基苯并吲哚与对苯二甲醛缩合后,经乙二硫醇保护醛基,得半花菁类衍生物(CyQ),其结构经1H NMR及质谱表征。汞离子促进脱硫醇保护,诱导体系的荧光信号显著增强,且汞离子浓度在(0.1~0.7)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呈良好线性关系,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8.09x+0.707(R2=0.9820),经计算,其最低检出限为11.6 nmol/L。采用汞离子介导的"脱硫醇保护"策略,构建汞离子"关-开"型荧光分析法,同时汞离子经沉淀过滤去除。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低营养含汞环境中,高选择性汞富集基因工程菌E.coliJM109(表达MerT、MerP汞特异结合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MT,该菌简称为M1)的生长富集耦合行为.考察了汞离子浓度、离子强度、络合物、共存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富集Hg2 耦合行为的影响;并且利用连续操作搅拌槽式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对有机废水配伍的含汞废水的连续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汞对萝卜和油菜种子进行处理,探讨了汞对萝卜和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萝卜和油菜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明显下降.在高浓度处理下,萝卜种子的发芽指数要高于油菜种子发芽指数.综上所述,萝卜对汞毒害的耐性要强于油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锑酸锌无机离子交换剂填充在色谱柱中,以酒石酸钠、酒石酸和氯化钠为洗脱液体系,采用国产SL-02型离子色谱仪(配备库仑检测器)研究了锌、镉、汞离子的色谱分离行为:探讨了洗脱液浓度及流速对组分保留时间,分高度和理论塔板数的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混合试样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