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城市的文化思考,在文化层面对底层农民生存出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在叙事理论中 ,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 ,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难分高下优劣。因此 ,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 ,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作《望春风》中,格非延续了其在小说中设置缺席者的写作方式.在小说叙事效果上,"母亲"章珠作为小说中的缺席者承担了营造神秘气氛、为展现乡村人情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的叙事功能.此外,"无母"所致的个体自我认同的缺失与寻觅,母亲无法回归所隐喻的希望的遥不可及,母亲所代表的虚妄和春琴所代表的希望之间的摇摆,更使得小说在展现乡土人事之外,呈现出更深层次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阎连科的一部重要作品,《日光流年》具有一种标本的价值。从本质上说,阎连科知识分子与农民身份的二重性决定了其乡村小说的基本情感色调是多色杂糅的,它又影响到这些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审美特征,如神话模式、苦难意识、“方言”的关注以及狂欢话语等,这些特征都在《日光流年》中有所体现,它们共同构建了阎连科小说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7.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7-23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名作,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在艺术表现力度上,都称得上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同时它的叙事和语言也使它成为一部经典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有其阶级的特点,主人公盖茨比的"old sport"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现代所谓理性社会中极为普通的人物默尔索的看似荒谬的悲剧性一生.通过采用丰富的写作手法诸如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视角、自由直接引语、不同叙事时距及叙事时态等,加缪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冷漠、悲剧性的局外人形象.这些叙事手法不仅有助于故事的构建,而且有助于默尔索的个性塑造及小说主题的强化.从...  相似文献   

9.
刘庆邦的乡土小说可分为两类,重点是描述现实乡村的一类,本文将以《雷庄户》为主要范本着重分析一下这类小说的人物个性及造成这种个性的原因、叙事方式;另一类是田园牧歌型的小说,本文将只简单分析一下受作家钟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清小说为例 ,探讨分析了几种辞格在小说故事中的运作衍生现象 ,说明辞格衍生与小说的叙事组织有直接的联系与影响 ,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辞格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叙事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多种叙事策略和独具匠心的小说形式向我们呈现出南阳盆地里的众生相,书写着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12.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以炸裂村孔、朱两家的恩怨仇恨为线索,揭示炸裂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作家醉心于神实主义叙事,仅从脑海中的某些观念出发,编织有违真实生活逻辑的荒诞故事,使小说呈现"神而不实"的样貌。作家的本意是批判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却因"用力过猛"而几乎全盘否定了城市化,因醉心"神实"而脱离现实,因匆忙赶写而忽视叙事艺术,使小说成为主观概念性强而现实性弱、情节结构简单、叙事描写粗糙、人物呆板扁平的粗糙之作。《炸裂志》是一部出现偏差的城市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14.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很强,是典型的情节小说。热奈尔的叙事理论可以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上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吸引力:叙事时间上的清晰和速度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叙事空间上影视的视听效果。情节叙事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6,(3):21-24
对《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是建国后文坛第一桩公案,小说反转式的命运显示了国家政治规约的强大力量,虽然作品在文坛转瞬即逝,但影响深远。建国初期小说发展的现代性萌芽被阻抑,中国文坛陷入长达三十年的沉寂,直至八十年代才又重新接续。以往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研究多集中于日常叙事的角度,较少意识到该小说对建国后知识分子写作的重要影响,而导致作者及其小说颠覆性命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作品叙事视角所隐含的潜在书写倾向。因此,本文试图以小说中知识分子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为切入点,重回历史现场,探究五四启蒙的知识分子在建国后的写作与命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小说生命叙事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小说生命叙事的伦理功能、精神特征和哲学艺术.指出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莫里森的《爵士乐》讲述了20世纪初一对黑人夫妇离开南部乡村融入北方城市的经历。城市不仅充当了小说的历史背景,更作为黑人身份和文化重建地而成为了叙事中心,诠释了美国黑人特有的双重文化体验。小说中倡导的性别公平、性别尊重和性别友爱,对构建和谐城市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兴起于60年代的叙事学研究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传统小说叙事理论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以菲尔丁为代表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理查逊为代表的书信体小说。二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了19世纪,在叙事理论方面,奥斯丁脱颖而出,弥补了书信体所造成的小说篇幅冗长、故事停滞及由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所产生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离间效果,形成了其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叙事技巧。本文就试以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作品《爱玛》为例,结合叙事理论代表人:巴特尔,布斯及格雷马斯等的叙事原理,从故事和叙述者这两个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层面上来分析奥斯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