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积极宣传改革教育的主张,身体力行创办学堂、学会,推动百日维新中国教育改革令的颁布。这一切,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近代教育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思想条件;科举制受到有力冲击;开办新式学堂之风从此长盛不衰;培育了一批从事教育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始终重视教育,不但亲自开办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自已的教育思想。在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目的论是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教育目的论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述了教育在人性培养中应达之目的;二是论述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他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积极宣传改革教育的主张,身体力行创办学堂,学会,推动百日维新中国教育改革令的颁布。这一切,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以后近代教育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思想条件;科举制受到有力冲击;天办新式学堂之风从此长盛不衰;培育了一批从事教育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张之洞,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为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兴办多种实业学堂,还对实业学堂加以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一系列实业教育的原则、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疆政府在创建近代警政的同时,开办了以新疆高等巡警学堂为代表的近代新疆警察教育.至民国时期新疆金树仁政府开办的警察训练所,短暂延续了近代新疆的警察教育;盛世才主政期间,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先后开办了新疆宪警学校、新疆警士训练班和新疆警官学校,呈现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国民党势力入疆后,新疆警察教育逐步走向衰落,以1946年"警三分校"迁往兰州为标志,近代新疆警察教育宣告结束.近代新疆警察教育为新疆警察职业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注意培养和训练新疆少数民族警政人才,尤其是警务双语人才,是近代新疆警察教育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赞誉为晚清"重臣名儒"的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举动,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督鄂十余年,不仅在湖北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而且建构了近代工业教育体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张公亲自创办湖北工艺学堂,将农桑、丝绸织造教育纳入工艺学堂教育之中,由此揭开了近代纺织教育的历史新篇章.他在开创近代纺织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112年来武汉纺织教育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武汉纺织大学作为武汉纺织教育的惟一传承者,其教育史、校史应遵循唯物史观得出具有112年悠久办学历史的科学结论,她与华中农业大学同时开办,与武汉科技大学同根同源,是具有百年历史渊源的一所国立纺织大学.  相似文献   

8.
新颖鲜明的近代音乐创作特征和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使沈心工学堂乐歌中诠释尚武精神的歌曲,契合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的现实需求和国民的情感需要。沈心工利用其所创作的学堂乐歌,从强身健体、从军为国、传播军事科技、以武求和四个方面对尚武精神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诠释,并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路径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宣传尚武精神。沈心工的学堂乐歌,不仅是近代中国尚武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近代尚武精神传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强列对华进行文化侵略,开办教会学校,却不自觉地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模式,“宗教+科学”的宣传,影响了清末思想;从中也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从而成了促进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的“不自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韦棣华与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棣华被誉为近代中国图书馆运动"皇后"。她在中国筹建图书馆,开办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发现和培养图书馆人才,宣传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引进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初开始,清朝教育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出现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蒙古族近代学校教育的艰苦实践和探索也走上新的道路。蒙古族学堂教育是新教育思想的产物,虽然同旧的官学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它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提倡开放的近代教育,由此教育种类和等级开始多样化,多层次化,出现普通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内地求学等形式。在学堂教育中,各种语言教育模式是同时并存的,这些模式经过分化和重组后,出现向汉语和蒙古语两个单语教育模式或蒙古语汉语双语教育模式集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学制》只字未提为改革中国近代学制做了大量工作的陶行知。文章认为,陶行知是中国引进新教育思想的积极倡议者和热忱推介者,是对中国近代学制进行比较研究的先躯者和改革的探索者,是中国“六、三、三、四”新学制的热心宣传者和率先实验者。  相似文献   

16.
新式学堂新办及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变化。清末民初时期,吉林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以新式学堂为代表的新式教育体制已经确立,但传统教育并未立刻退出历史舞台.学堂与私塾并存成为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吉林地区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近代山东高等农业教育是在20世纪初年,清政府大张旗鼓的效法欧美日等国,兴办农业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的背景下诞生的,以1906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之建立为起始。受西方实验农学的影响,创建之初的山东高等农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传播西方农学知识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奉天实业学堂的嬗变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和社会转型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追溯20世纪教育改革的思想与实践,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及对中国传统教育改革等活动和思想,是符合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是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最早的窗口。16世纪,西方科学就随传教士从澳门经广州进入中国。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就是广东人,早期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许多来自广东,"睁眼看世界"让他们接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带回国内,詹天佑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梁启超先生也是广东人,他提出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科技教育体制化的进程。他曾深刻论述学会对西方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