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搞清了不同方位的风频,不同层次的平均风速和污染系数分别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1988-1992年兰州市气象站逐日08h(北京时,下同)常规气象探空观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变化特征及其与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CO和NOx)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在冬季,逆温层性频率最高(95.8%),贴地逆温层厚度最厚(平均740m)、强度最强(平均0.53℃/100m),脱地逆温层底相对高度最低(平均935m);同时,贴地大气层结温度递减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反相关,由此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状况是影响该市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地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正确地估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为此,须搞清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情况.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输送、扩散、稀释等,主要是由排放条件(排放量、烟囱高度等)和气象条件(平均风速、大气稳定度、扩散参数、逆温和混合层高度等)决定的.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估算正确与否,取决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扩散数学模式的选择和各类气象参数的确定. 大连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扩散数学模式的选择和各类气象参数的确定就是在我们一年来进行低空探测取得的资料和收集大连气象台1980年1月~1984年12月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正理分析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了2014年1月18—25日长三角城市群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以及污染物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随着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的升高,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2014年1月影响我国的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导致重污染期间冷空气活动偏弱;此外,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限制垂直运动的发生、发展。上述因素有利于长三角地区污染物在近地面层堆积,导致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污染物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扩散。低空气温低时,不易形成对流,促使污染物在长三角地区堆积。HYSPIL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主要来自山西、河北一带,以平流和弱辐散的方式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可较好地模拟出PM2.5浓度的变化过程,可用作长三角城市群重污染天气预报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问题是河谷型城镇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利用典型河谷型城镇山西省灵石县2005-2009年的主要污染物SO2、PM10和NOx的浓度监测资料与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转化机制与污染机理,研究得出河谷地形与逆温影响是灵石县城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善河谷型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形上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复杂地形上三维平流扩散方程模式的模拟,讨论了影响河谷城市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气象因子。实测资料表明,冬季SO2浓度的变化与温度层结和风速差别相联系。本文建立的三维扩散模式,模拟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并能显示出不同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参数敏感性试验表明:(1)Kz、风向、风速对地面浓度及其分布有很大影响。(2)Kh对地面浓度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3)厚的贴地逆温和底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0-2012年南昌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统计找出其与气象要素关系,利用2006-2012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南昌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和空气主要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昌大气能见度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月季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污染物SO2、NOx质量浓度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东莞地区空气质量模拟的气象场,基于WRF模式耦合Noah陆面过程,使用不同空间精度(3 s、30 s、120 s)的陆面资料,分析对东莞地区夏季气象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WRF模型提高陆面资料精度后,东莞地区近地面气温的模拟精度均有发生变化,白天的最高温度时间为下午16:00,最低温度时间为早上6:00.白天气温模拟值高于气象观测值(过大评估),而晚上地面气温处于过小评估.白天夜晚气温模拟效果产生差异原因是,建筑物外表对辐射的截留,白天热岛较强,地面2m高度处热岛范围扩大,同时建筑物的存在使得城市湍流动能扩大,导致模拟区温度升高;而傍晚到早上东莞地区地面风速较大平均值大于4.5 m/s以上,风向属于内陆风主要为北风和东北风,都促进地面温度快速下降,导致晚间地面气温过小评估.陆面资料对地面风速模拟的误差影响较大,提高陆面精度(30 s→3 s)后,模拟风速误差改善明显,但模拟风速值还是大于观测值处过大评估.因此,为提高东莞地区WRF模型气象场模拟效果,后期还需进一步研究多因子协同作用对WRF模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等多种气象资料,采用天气学和天气动力诊断方法,分析了2010年7月17日河南商丘发生的历史罕见强对流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受低槽及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共同影响,地面弱冷空气侵入,结合辐合线南侧中低空西南暖湿气流,冷暖空气交汇,层结极不稳定,进而中低空急流的爆发和急流内大风中心的传播造成的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使中尺度涡旋云系中形成多个对流旺盛的对流单体,最终造成强降雨、雷电、局地强风暴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WRF-Chem模式,利用环境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2月发生在呼和浩特大气污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该过程中的气象影响因子以及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WRF-Chem模式对气象因素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62.(2)WRF-Che...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并综合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了2016年石家庄市秋季出现的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是PM2.5的重要来源。高低空稳定的天气形势配置是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天气形势下,湿度高、风速小、气压低、逆温层厚、混合层高度低是造成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同时东南和西南方向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边界层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气象台站1995-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和部分地区的探空资料,分析研究区域气候与天气背景,风、温、混合层厚度、大气稳定度等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还受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越南岭下沉气流等的复合影响;逆温频率很高,混合层高度较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复杂的下垫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边界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台湾的气象观测资料与日本的漂流浮标资料,通过定性判断预报值与观测值的曲线走势、定量计算相关系数、偏差、均方根误差及平均绝对误差的比较方法,检验了T639预报风场在台湾周边的有效性,能为航海、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639预报风场对影响台湾与周边的台风、冷空气过程都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其中对冷空气的模拟效果整体好于台风过程,中低风速下的模拟效果好于高风速;在台风(或冷空气)和狭管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台湾海峡存在明显的大风中心,但在台湾岛的阻挡下,台湾西南部的高雄附近海域在冷空气期间持续存在一个低值中心,冷空气期间风向的向岸效应(风向呈圆弧形包绕着大陆海岸线)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条件对山东中西部PM2.5污染的影响,利用气象及PM2.5浓度资料,选取济南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诊断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演变过程对2014年1月济南市PM2.5浓度的影响,建立济南静稳指数公式。结果表明:2014年1月华东北部至华北南部地面至对流层中层风速均为负距平,水平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偏南风异常加强了南方水汽的输送,有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推高了PM2.5浓度;对流层低层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逆温增多,垂直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500 hPa异常高压,抑制了东亚大槽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污染物在底层的累积。天气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地面水平方向及高空垂直方向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均有影响,地面风速偏弱(偏强),高(低)湿度,风场辐合(辐散)时,PM2.5污染偏高(偏低);边界层高度降低(升高),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上升),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增强(减弱)时,PM2.5污染升高(降低)。静稳指数对于空气质量及重污染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谭羲  李万隆  黄月华  韩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4014-14021
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环保局国控站点和地面监测站提供的首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24h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得到2017年首要污染物占比和首要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得到各首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气象因子对首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由PM2.5、PM10和O3组成;一天中,PM2.5呈双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8:00-9:00,次峰值出现在22:00,谷值出现在下午16:00;PM10小时浓度呈三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9:00,次峰值出现在1:00和21:00左右,主谷值出现在15:00,次谷值出现在0:00和5:00;O3小时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15:00,谷值出现在7:00左右;PM2.5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利于积累,PM10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易于积累,O3在高温、低压、中等偏低的湿度、强风的条件下易于生成与积累;对PM2.5、PM10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气压,对O3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风速和气温。  相似文献   

16.
采用WRF输出的逐小时1 km分辨率预报风场作为CALMET诊断模式的输入, 生成不同时空分辨率的CALMET诊断风场, 耦合 CALPUFF得到逐分钟50 m分辨率浓度场, 在此基础上分析CALMET气象场时空分辨率对浓度场的影响, 并统计不同气象时空分辨率方案的计算耗时。结果表明, 当风向稳定且风速较大时, 较粗的时空分辨率亦能得到满意的风场和浓度场; 当风向转变且风速较小时, 时空分辨率对诊断风场和浓度场影响显著, 不同气象方案的浓度场差异可以高达40%; 风场转变期间, 当CALMET的时间步长大于30 min时, 加密气象网格会降低浓度场的模拟精度, 时间步长越长, 浓度场偏离越显著。综合考虑计算耗时和浓度场模拟准确性, 推荐在大气污染事故应急预警中采用10 min时间步长和400 m网格距的CALMET气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川什邡市1959-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什邡市雾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强浓雾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2年什邡市雾呈整体增多趋势,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月雾日数呈单峰特征;秋冬季强浓雾占全年频次的75%,出现强浓雾时的气象要素特点为温度低、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和风速小,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年、秋、冬雾日数均检测到有明显突变并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凤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为开发利用秦岭山区的风能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建立风能加密观测站,进行连续平行观测获取数据,按照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数据对比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凤县境内的风速风向不仅受到大气环流、大尺度天气背景的影响,而且和大地形、中小地形密切相关,平均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大;季节变化中,冬春季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不同海拔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明显,高海拔站与中、低海拔站平均风速日变化呈现反相位,并且在中、高海拔站间风速出现负切变现象;风向受地形影响,不同测点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气中臭氧含量增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均产生较大影响,而低空大气中臭氧污染日益恶化这一问题,就空气中臭氧含量提出部分线性模型。研究其与相关气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每日最高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并结合核方法和自助法得到臭氧含量均值估计和重要分位数估计,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提供部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空气中臭氧含量与每日最高温度和风速线性相关,与太阳辐射非线性相关,且回归估计函数随太阳辐射整体呈"S"型增长,臭氧含量均值为70. 58 ppb,它的10%、25%、50%、75%和90%分位数分别为42. 98 ppb、58. 64 ppb、71. 84 ppb、85. 49 ppb和96. 30 ppb。  相似文献   

20.
城市小区环境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次有关城市小区环境流场和污染物扩散规律的风洞实验研究.实验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方庄小区为研究对象,以1:250的缩尺比在南京大学MU环境风洞中建立模型并进行实验.实验包括:小区气流分布测量、小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测量、建筑物周边气流分布测量、建筑物周边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小区内水平流场分布受不同高度建筑物影响,但风速垂直分布总体上仍符合幂指数律.小区内污染物分布亦受到建筑物及环境风速大小的影响.单体建筑物流场试验结果清晰显示了气流遇建筑物后的抬升翻越过程,以及街渠内的抽风效应,该效应可使街渠内风速达到来流的2~3倍.单体建筑物污染物分布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离源的距离增大污染物浓度逐渐减小,其垂直分布仍符合地面源排放的扩散分布形式,实验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比较为接近.相应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的气流和污染物浓度分布除个别有差异外,总体上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