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命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正导致全球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流行。例如,今后25年发展中国家的癌症和糖尿病例数预计至少翻一番,其结果将是人类受苦和残废的情况剧增。现在每年有几百万婴幼儿死于疾病,此外,还有成千上百万人将面临长期慢性病的痛苦,由此而产生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后果。每年发生的慢性病已引起2400万人死亡.相当于全球死亡人数的一半。寿命与健康寿命20世纪人类寿命的剧增对下一世纪的人类生活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半个世纪前,大部分人死于50岁以前,而如今大部分人的寿命已超过50岁,发展中国家平均寿命为64岁,到202…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每日快报》日前报道,百岁老人在我们身边仍属“稀罕事”,然而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权威科学家们最近总结出了10条长寿秘诀,并宣称人们如果按照这些简单的健康法则去生活,每个健康的人活到100岁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秘诀1:幸福婚姻使男人增加7年寿命热爱社交、幸福的婚姻和完美的家庭是长寿的第一秘诀。19世纪英国人口统计学之父威廉·法尔发现,寡妇或鳏夫比他们的结婚同龄人有着更高的死亡率。更多研究显示,婚姻可以给男人增加7年的寿命,给女人增加2年的寿命。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琳达·威特研究发现,一个患有…  相似文献   

3.
长寿须葆脑年轻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有的国家可达到80岁。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可真长寿啊!”可是,人的寿命还应更长些,应该能活到125岁左右。这是生物的一般寿命,所以人只活到80岁,应该算是早死。 说人能活到125岁,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根据人脑持续发育期算出来的。人脑的发育一般可到25岁。而人的寿命是脑发育期的5倍,所以25×5=125。脊椎动物的寿命全都可用这个算式来计算。 那么,人为什么会早死呢?原因是生活方式不正确。其中主要原因是膳食。过食、偏食,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都会缩短寿命。另外,熬夜、昼夜颠倒的生活会破坏人体生物节律,还有人们常说的运动不足,都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大大延长人类寿命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机会,然而也有令人畏惧的风险……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超过一亿年的细菌埋藏在海底,而且它们还活着。假如我们仅仅能够生存一百万年,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两个想法立刻涌上心头。首先,必须要限制学术界的任期。  相似文献   

5.
衰老与长寿     
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代偿能力及抵抗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衰老与长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但人的寿命不是永无止境的,通过各种方法,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推迟衰老,将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70岁左右),接近和提高到  相似文献   

6.
人的寿命有多长?对此现在人们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各种疾病使人类屡遭劫难,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始终维系在35岁左右。18世纪后半叶,由于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才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到40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自然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你想过应该如何让自己更长寿吗?想想:20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0年,是5000年历史以来最大的增幅。还有,活到100岁的人也已经不再那么稀奇了,从1990年-2000年增加了51%。如果你能按照下面说的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那么你的寿命会比你想象的还要长。  相似文献   

8.
郁伟中  史航  高岚  李兴中 《科学通报》1998,43(2):158-163
用气态充氢的办法向钯中充氢 ,最大含氢量达到 0 .734(原子比 ) .通过研究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发现钯金属在高氢含量下 ,在充氢产生缺陷和使晶格膨胀的同时 ,样品中的H会通过Pd原子影响到正电子的湮没寿命 ,使曲线出现较复杂的变化 .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最长寿的灵长类动物,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当然,这并不会使人类停下追求长寿的脚步。针对衰老机制的研究产生了很多观点,其中大部分与饮食相关。现在,人们希望的不只是活得更长,同时也要保持健康。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为了减缓甚至阻止衰老,从用处女的血  相似文献   

10.
叶永明 《世界科学》1989,11(4):28-28
美国生理学家克莱·麦斯1935年就发现,在对白鼠的食量严格加以限制后,其寿命比食量不加限制的白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左右。自那时起到现在的50多年中,研究衰老机制的科学家们曾对各种动物尝试过许多种可能延长动物寿命的方法,其中包括器官的移植,严格的锻炼、操纵激素水平等,然而,没有一种方法在延长动物的寿命方面,比减少食量的效果好。减少食量  相似文献   

11.
据科学研究,人类的平均寿命,石器时代20岁,青铜器时代21.5岁,18世纪28.5岁,19世纪40岁,20世纪初45岁,1985年一下增至65岁(发达地区73岁,发展中地区59岁)。就我国来说,解放前的平均寿命为35岁,目前已达68岁。所以肯定,这个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很自然地,人们会问,人寿能一直增加下去吗?一种看法是,人有一定寿  相似文献   

12.
Бе.  Щ 《世界科学》1991,13(4):32-35
现在,我们谁也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秘诀.然而,来自医学方面的信息不断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的寿命不能超过120岁?为什么我们中的多数人达不到生物学规定的最大年限?为什么人到老年就会智力衰退和体力下降?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老年学专家埃德  相似文献   

13.
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肩负重任的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生右.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反映,化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的平均寿命短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相似文献   

14.
在今后几十年,我们的栖息地会发生重大变化吗?假如有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无疑,行星经济地理学将变得更复杂,从而具有更大的经济活力。根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到下世纪中叶,世界气候将变暖,自然条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M.布迪柯(M.Budyko)在“生物圈开发”研究中的假说得到了科学的支持。作者采用的地质生态学方法是基于作者本人对过去和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广泛研究。书中包含许多新数据,并且给出很多独创性的结论,因而,在有关环境问题的世界出版物中,该书占有显著的位置。该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适时性和广泛性。生物圈理论的先驱者是V.凡尔纳茨基(V.Ver-nadsky)。伟大的俄国科学家说过:没有一种力量比生物圈更持久了,生物圈的作用比生物更有活力(此处说的生物是指所有存在的有机物的总和)。消耗太阳能后,生物可变成化学上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做化学功。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的技术     
下一个12年将把世界引入2000年,当新的世纪到来时,在技术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对此,硅谷公司的一批科学家认为,未来12年技术的发展速度至少将是过去12年发展速度的10倍。据他们的看法,2000年可预见的高技术突破将有:·新一代的计算机将越来越不具有现今计算机的外貌,如同衬衫口袋型或笔记本型的这种装置能辨认手迹;答复质询;甚至还能辨认手势。·比现有计算机的功率高出1000倍的超级计算机将能  相似文献   

16.
长生不老药     
李宇 《大自然探索》2002,(11):12-13
16世纪,西班牙著名探险家里昂想在北美洲寻找传说中的“不老之泉”——结果他发现了佛罗里达。400多年后的今天,一家刚成立不久、由分布在剑桥各处的几所办公室组成的小公司正在继续着里昂的梦想。这家制药公司的名字很有趣,叫作“长生不老药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几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很认真地宣称,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制造出一种能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使普通人的寿命超过100岁,甚至更高;到那时,现在所谓的“老人”只能算进入中年。  相似文献   

17.
正纵观历史,人类平均寿命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在逐步提高。公元前,人类平均寿命只有18岁;古罗马时代,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到了22岁;19世纪时,即资本主义兴盛时期,人类平均寿命达到了41岁。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几乎翻了一倍。如今,人均寿命已达72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人的寿命长短就能够像商场货架上摆放的牛奶的保质期一样被明确地标示出来。我的祖父活到89岁高龄,他的兄弟在他去世之后又活了10年,我的祖母和外祖母分别活到85岁和93岁,我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以73岁和82岁高龄健在。在我的家族中,英年早逝者都是死于战争或工厂意外事故。我想我的运气也许会不错,我也许会继承我的家族的长寿基因。我从不担心自己会短寿,我最大的担心是:  相似文献   

19.
冻尸复生     
科学家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发现,如果将气体充分冷却,便会变成液体,而当科学家将坚硬的金属放置到这种极冷的液体里沉浸一下,金属马上会变得很松脆,只要用铁锤一敲,钢铁也会成为粉末。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用人工创造出非常接近于"绝对零度"(-73.15℃)的低温。研究这种超冷状态下的科学技术统称为低温学。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航空港》杂志报道,"从伦敦飞往悉尼只需一个小时"。现在听起来简直是在说笑话,但到2050年,这将成为事实。专家们预料,从现在到21世纪,民航机的设计虽不一定能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但在载客量、飞行时速及起降时噪音等方面将有突破性改进;特别是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