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地热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的地温测量结果表明,深钻靶区地温梯度介于19-26℃/km,较大陆地区平均值(25-30℃/km)偏低,与德国大陆超深钻(21-28℃/km)相近.42块钻孔岩芯热导率测试显示,曾经深俯冲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具有异常高的热导率,平均(3.94± 1.26) W/mK,高于上地壳平均热导率值50%以上.实测热流值为 76-80 mw/m2,高于全球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5 ±1.6) mW/m2和中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1±15.5)mW/m2)及相邻苏北盆地地表热流平均值(68mW/m2),但略低于德国大陆超深钻在 1000 m以下的热流值(85mW/m2).研究区较高的热流值系地壳上部热导率的横向不均一所致,即热流由较低热导率的周边地区向较高热导率的超高压变质体汇聚的结果.较低的地温梯度决定了深钻靶区较低的深部温度,苏鲁地区从地热角度看也是合适的大陆深钻地区.  相似文献   

2.
罗布泊湖相沉积石膏的热电离质谱-铀系定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石膏矿物的质谱-铀系定年技术,采用水溶解硫酸盐、Fe(OH)3共沉淀U和Th的方法,测得罗布泊湖相 CK钻孔距顶 4~49 m的石膏样品年龄为(12.85±0.21)~(153.2±7.2) kaBP,相对误差为± 1.6%~± 4.7%.罗布泊 CK钻孔的年龄数据反映出该湖泊沉积处在中、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阶段(顶部不足 4 m段),对应于深海沉积同位素 1~6阶段,赋存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后期,到全新世暖期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3.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C_(42)H_(70)O_(35)·(C_6O_2H_(6))_3·(H_2O)_(21.2)·(CH_3OH)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胞参数:a= 1.550 0(1) um,b= 1.553 6(1) um, c= 1.824 6(1) um, a= 113.17(2)°,γ= 99.12(2)°, γ= 103.37(3)°, V= 3.773 9(4)um~3, Z= 1; Dc= 1.343 g/cm~3, μ= 0.124 mm~(-1), F(000)= 1594, R= 0.079 5, S= 0.963 9.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客体分子在主体分子空腔内的位置以及主-客体包合物稳定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体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溶剂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南黄海南部盆地现有钻井测温资料及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 计算了8口井的大地热流值, 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趋势图. 研究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4.7~32℃/km之间, 平均为28.6℃/km. 大地热流介于65~74 mW/m2之间, 平均为69 mW/m2. 该数据填补了南黄海南部地区热流测量的空白. 热史恢复结果表明, 南黄海南部盆地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古热流持续增高, 在中生代末经历最高古热流, 在新生代则开始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南黄海南部盆地经历了至少4次快速沉降与缓慢沉降的更迭, 显示了较为强烈和频繁的构造活动且性质复杂.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纪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8,43(17):1888-189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中石炭统出露2300m厚的火山碎屑岩段,沉积学研究表明,它们是深水环境的沉积产物,本层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遗迹相。即:(1)Deep-sea遗迹相;(2)Nereites遗迹相,(3)Zoophycos遗迹相。通过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和遗迹相在垂向上的演化研究认为,中石炭世本区为半远洋性质的深海盆地逐渐向半深海盆地演化的海退沉型积,它代表着一个海平面下降旋回中的沉积作用特  相似文献   

7.
大陆地壳多震层成因与一个新的地壳断层带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俊来  岛田充彦 《科学通报》2000,45(10):1085-1091
在不同范围温度和围压条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于围压1.5 GPa,温度25~650℃、应变速率2×10~(-6)次/s条件下实验变形万成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力学与显微构造分析,阐述了大陆地壳岩石圈内不同条件下变形岩石及其主要组成矿物内的脆性破裂到晶质塑性显微构造组合,提出脆-韧性转变域内脆性破裂机制和晶质塑性机制同时出现、互相制约和依存.脆性破裂机制与晶质塑性机制之间的叠加与抑制作用导致岩石强度具有异常变化,并合理地解释了大陆地壳多震层的成因与中、上地壳强震发震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地壳断层带模式。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典型草地CO_2,N_2O,CH_4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黑色不透光气体采集箱,沿 450~200 mm年降水梯度剖面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典型草地3种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CH_4通量进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CO_2,N_2O,CH_4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180.4± 308.7),(0.010± 0.004),(-0.039± 0.016) mg m_(-2)· h_(-1), 3种温室气体通量随着草地降水量的减少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人类活动放牧和草地开垦利用均表现对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明显影响,揭示了草地温室气体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漠河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身  杨新社  汤克云 《科学通报》2001,46(12):1044-1048
用高精度微伽级重力仪对1997年3月9日发生在中国东北漠河地区的日全食进行了连续、精确的观测.记录了日全食发生前后的重力变化,用以探讨日全食期间日、月引力场有无异常变化.经过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在日全食期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但在日食的“初亏”和“复圆”时发现两个“近于对称的、低于理论值 6~7μgal(lμgal= 10~-8m·s~-2)的”重力低谷异常,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藏大地热流和高原南部的地体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91,36(8):611-611
一、综合构造热演化研究的意义 文献[1]首次报道了亚东至柴达木断面中13个测点(区)的热流值。经过进一步系统分析和核实,这批数据连同热流测点的经纬度、井号、线性段的深度、温度梯度G和岩石平均热导率,以及热流的类型和质量分级等资料,一并汇总在表1中。 文献[2]中对青藏热流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及壳幔热结构南北不均一性的地热-地球物理证据,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近南北向断面上实测热流作为制约  相似文献   

11.
以MoO_3为前身化合物,在H_2/N_2混合气氛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方法制备了钝化后比表面为 115 m~2· g~(-1)的γ-Mo_2N粉末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该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 CO氧化反应活性.借助X射线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及激光Raman光谱(LRS)技术对氮化铝的表面钝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中钼以混合价态存在并得到了Mo~(5+)(g=1.932,g//=1.892)存在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超氧负离子O~-(2_)(g=2.001,Raman吸收峰1124 Cm~(-1))的存在.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 MO~(5+)/MO~(4+)氧化还原电对的转换存在着协同性, O~-(_2)可能是 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12.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分析了8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142口井的试油测温数据,以及86块岩样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并对热异率进行孔隙率和温度校正。在些基础上,确定了渤海盆地的76个大地热流数据。结果表明:渤海盆地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现今大地热流的平均值为65.8mW/m^2,这是由盆地构造发展史所决定的。由于中、新生代期间岩石圈多期伸展,地壳减薄,地幔传导热流较高,在深部形成高热异常。中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拉张盆地都具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3.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_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_2纳米管由2~5个单层 TiO_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 4.2~5.9 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可达379 m~2/g和1.431 cm~2/g),对染料活性艳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 P-25 TiO_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_2材料。  相似文献   

14.
墨江镍金矿床(黄铁矿)硅质岩的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年代学,探讨墨江镍金矿床热水喷流同生沉积成矿时代、赋矿地层金厂岩组的形成时代.含镍金黄铁矿硅质形成时代为: Sm-Nd等时线年龄(t)=(358±8.6) Ma(2σ) Rb-Sr等时线年龄(t)=(354.7± 0.72) Ma(2σ).上泥盆统金厂岩组深水硅质岩的 Sm-Nd等时线年龄(t)=(359± 21)Ma(2σ),Rb-Sr等时线年龄(t)=(358.02±0.3)(2σ)Ma.  相似文献   

15.
阮万才 《科学通报》1994,39(10):920-920
为配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资源评价及温州—黄山地学断面地热研究工作,于1992年在浙江境内开展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样品的采集以及室内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9个可靠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从而对宁波、金衢等含油气盆地的热流特征及浙江境内区域热背景取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欧阳铤等曾报道过浙江省境内的5个热流数据,本文着重报道新近获得的这批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16.
新型钙钛矿ABO3 型B 位含铋混合导体透氧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与合成了系列新型的钙钛矿型B位铋掺杂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对其结构与透氧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BaBi_(0.2)Co_yFe_(0.8-y)O_(3-δ)(y≤0.4)及BaBi_xCo_(0.2)Fe_(0.8-x)O_(3-δ)(x=0.1~0.5 )都可以形成立方晶相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透氧测定表明此系列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氧渗透能力.BaBi_(0.2)Co_(0.35)Fe_(0.45)O_(3-δ)导体膜,在膜片一端为空气氛另一端为氦气氛情况下,900℃时透氧量高达0.77 × 10~(-6) mol/(cm~2·s)以上,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含铋透氧膜材料.并发现透氧量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铋含量无简单的关系.O_(2)-TPD测定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氧吸附脱附可逆性.长时间透氧测定表明,BaBi_(0.2)Co_(0.35)Fe_(0.45)O_(3-δ)BaBi_(0.3)Co_(0.2)Fe_(0.5)O_(3-δ)导体膜在875℃下都具有较稳定的氧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北部15Ma以来的风沙沉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力  方小敏  李吉均 《科学通报》1999,44(12):1326-1331
8 ̄7Ma左右南亚气候的变干是否由青藏高原隆升到最大高度而引发现代形式季风所造成,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理论问题。对位于高不北部临夏盆地15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于8和6 ̄5Ma时含量最高;最大风沙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 ̄3.6/2.6Ma达0.44mm,3.6 ̄2.6Ma之后显著下降,平均仅为0.1 ̄0.07mm左右,前者可能反映中国西部在8 ̄5Ma气候也十分干旱  相似文献   

18.
木本植物根系和木质部汁液ATP对土壤干旱信息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芳 《科学通报》1999,44(10):1063-1068
以荧光素酶方法检测到,抗旱树种侧柏和较不抗旱树种大叶相思根系ATP含量分别为1.6和0.6nmol.g^-1干重,木质部汁液ATP浓度分别为5.6和8μmol.m^-3土壤急性干旱时,侧柏和大叶相思在土壤含水量(SWC)从正常水平(0.25g.g^-1干上)分别降低到0.02和0.06g.g^-1干土时,植株水势(ψ)分别降低到-4和-3.2MPa,根系ATP含量分别递减99.7%和42%,干旱上  相似文献   

19.
上新世以来毛乌素沙地阶段性扩张的黄土-红粘土沉积证据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对靖边郭家梁红粘土-黄土剖面做了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表明此厚度为280m的剖面具有3.6Ma以来基本完整的风成沉积地层。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范围和干旱程度的间接指标,发现3.6Ma以来毛乌素沙地有3次大的扩张过程,分别发生在2.6,1.1和0.6MaBP前后。毛乌素沙地的阶段性扩张可能同全球性的冰量增加和区域性的青藏高原抬升及冬季风增强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的幔源He渗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辽东半岛温泉气体的He浓度和He同位素的组成特征。^3He/^4He值分布于0.14-0.72Ra之间,He同位素组成与He浓度和^4H3/^20N比值呈现线性相关,表明有少量地幔He抵达地表。温泉气体的^3He/^4He值与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两者具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