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春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夏秋蚕期气候特征和桑叶叶质变化,指出饲养夏秋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夏秋蚕高产、优质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夏秋蚕饲养特点,介绍了夏秋蚕饲养技术要点,主要是改善叶质,增加营养,严格消毒防病,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上蔟保护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萧山县大园公社灯塔大队,去年共饲养夏秋蚕110张,蚕品种系“东34×苏12”及其反交,平均张产茧71.76斤。64.208亩桑地,平均亩产夏秋茧122.8斤,是该县张产、亩产最高的一个大队。现将他们养好夏秋蚕的技术措施总结分析如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无锡县西漳蚕种场培育的夏秋用蚕品种75新×7532,是江苏省夏秋当家品种,每年生产蚕种约80万张,推广面积达70%左右。同时,广东、江西、安徽、福建等8个省先后引进饲养,在全国形成一定覆盖面。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耐高温、抗氟、产量高、丝质好、解舒特别优等特点。经江苏省鉴定,饲养张种产量31.63公斤,产值29820元,干蚕出丝率30.21%,生丝品位4A 级,比原夏秋品种苏3秋3×  相似文献   

6.
养蚕季节气候差异大,而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发育。春蚕和晚秋蚕期气温低,不能满足蚕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而夏秋蚕期常出现高温高湿和干旱的饲养环境,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高温环境下,当温度超过30%时,蚕体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蚕体变弱,抗病力下降。如再加高湿,蚕体水分散发困难,体温升高,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多种真菌滋生,引起僵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正宁县7,8,9月份平均气温各在20.9℃,19.8℃,14.2℃左右,相对温度约72%,75%,76%,正处夏秋两季,桑叶片大、叶质好.加之天气由热渐闵,适合蚕的生长特点,具备养好蚕的客观条件.且夏秋蚕单产超春蚕.但夏秋季养蚕也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夏秋蚕品种306×华~+、141×苏12体质较差,抗逆性弱、易发病,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尽快选育出抗逆性强、稳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省农科院蚕研所近几年来,集中力量主攻夏秋蚕品种,一方面尽快地培育适合本省的夏秋蚕新品种,另方面向全国各地引进一些新品种,进行大量的一代交杂种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经1970年夏、  相似文献   

10.
小蚕饲养是养蚕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养好小蚕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严格消毒,做好补催青工作,选用适熟偏嫩桑叶饲养,控制温度,做好蚕座和眠起蚕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家蚕抗氟品种“桂蚕F9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2003年利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贮备和引进的品种材料,通过杂交、选育、添食高浓度NaF、配合力测定选择亲本,开展杂交组合的组配、添食高浓度NaF筛选、耐氟实验鉴定和氟化物重污染蚕区农村鉴定,选育出强健,适合广西乃至热带、亚热带蚕区饲养的夏秋用耐氟品种,并于2007年4月由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定名为"桂蚕F95"。"桂蚕F95"在桑叶氟化物含量正常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在添食NaF鉴定中,从4龄第2口叶开始至5龄第4天止,用300mg/kg NaF溶液浸泡10min晾干后的桑叶饲养(桑叶含氟量150~280mg/kg)的结茧率为94.83%、虫蛹率90.63%,万头产茧量15.398kg,万头茧层量3.334kg,分别比对照"两广二号"提高56.80%、60.83%、194.64%、206.43%,表现出较强的抗氟性;在氟化物污染严重蚕区(桑叶氟含量200mg/kg左右)的农村试养鉴定中,张种单产35.417kg,比现行"两广二号"单张产茧量增加28.40kg,增产404.87%。  相似文献   

12.
1972年以来,我省大面积推广了东34×苏12、东34×603两对夏秋蚕品种,取代了华10×306,对于稳定夏秋蚕生产、提高夏秋茧的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两对品种还共同存在着茧层率低、茧价低、丝短、丝量少等缺点。最近东34×603净度下降很快,东34的抗逆性逐步减弱,苏12原蚕体质差秋繁困难。鉴于生产上迫切要求培育更优良的新品种,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先后育成了选3×育26和丰秋×西湖两对新品种,从室内比较试验看,茧层率、  相似文献   

13.
郭辉 《汉中科技》2009,(5):24-24
阐述了小蚕共育中要做好及时补湿、催青、收蚁和小蚕饲养管理,掌握蚕室温湿度,定量定时给桑,适时扩坐除沙,做好眠起处理和小蚕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小蚕共育技术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夏秋季养蚕温高、湿重、病源多,毒力强,容易暴发蚕病,特别容易暴发脓病和僵病,养蚕成绩差,因此,在夏秋养蚕中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5.
养蚕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有:蚕种质量差,孵化批次多,用桑不当,不及时处理蚕座,饲养不善等。解决办法是选用优质蚕种,选采良叶,加网分批饲养,拾弱小蚕,推迟饷食和注意蚕室桑叶的情况消毒,促进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16.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源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联。蚕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药理、生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有利于蚕体健康,不利于病源滋生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减少和控制病源,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姜虹  罗朝斌 《遵义科技》1999,27(3):9-11,36
通过3年实验室鉴定和2年西南蚕业协作区共鉴结果表明:贵蚕一号蚕品种体质强健,结率和虫蛹率高,万蚕收茧量和万蚕茧层量明显高于全国统一夏秋用对照种,茧丝质优良。其对四龄蚕虫蛹率98.05%,四龄万蚕收茧量20.68kg,万百茧层量4.92kg,茧层率23.85%,50kg桑叶产茧2.8kg,鲜毛茧出丝率17.80%,粒茧丝长1203m,解舒丝长1046.8m,解舒率为86.95%,纤度2.8D,净度9  相似文献   

18.
这篇报告是介绍一种野生蚕——柳蚕和柳蚕丝初步试验的情况。柳蚕在上海一带常见,许多地区也有分布。我们为了探求对它的利用,曾把它移放在室内饲养,发现生长良好,饲养方便。从蟻蚕到结茧,快的24天,就能结茧。一年中一般有三个世代,以蛹越冬。蚕身为绿色,体重比家蚕大,成熟的蚕儿有10克多重,身长达7~8公分。身上有瘤状突起,突起顶端长有刚毛。吐丝呈浅咖啡色,具有光泽,强力和延伸与家蚕丝相仿,但比家蚕丝略粗。柳蚕的特点是:生活力强;吃柳树叶(湿叶也无影响);虽系野生,但能在室内饲养;茧子又可以繅出成缕的丝达350公尺,是天然丝的一种资源。因此它可能具有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蚕病是指蚕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寄生虫的侵害、理化因素刺激及不良饲养环境影响,使其生理失常,表现出种种异常状态。因此,要想蚕茧优质、高产、高效,就必须及早发现蚕病,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04,(7):42-42
家蚕的主要饲料是桑叶,由于不同季节桑叶质量差异很大,因而对蚕茧产量、质量有较大影响.若对养殖夏秋蚕进行营养添食,则产量可提高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