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阐述了经济学理论结构 ,提出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传递微分方程 .该方程不仅能详细地描述价值传递信息 ,而且可满足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传递方程和价值传递方程构成了分析和经济分析及优化的理论基础 ,代数方程仅是传递方程应用于系统或单元的特例 .基于此 ,本文引入了关于、流及损计价的三个定理 .  相似文献   

2.
审视了(火用)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火用)价值传递微分方程.(火用) 传递方程和(火用)价值传递方程构成(火用)分析和(火用)经济分析与优化的理论基础. 应用(火用)价值传递方程并结合(火用)传递方程, 论证了3个(火用)经济学定理, 可以解决有关(火用)、(火用)流及(火用)损率计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用辩证的观点探索(火用)经济学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科学发展的辩证法,阐述了(火用)经济学理论结构,提出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火用)价值传递微分方程.该方程不仅能详细地描述(火用)价值传递信息,而且可满足(火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火用)传递方程和(火用)价值传递方程构成了(火用)分析和(火用)经济分析及优化的理论基础,代数方程仅是传递方程应用于系统或单元的特例.基于此,本文引入了关于(火用)、(火用)流及(火用)损计价的三个定理.  相似文献   

4.
火积传递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松平  陈清林  张冰剑 《科学通报》2009,54(15):2247-2251
火积是描述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伴随火积的传递, 热量在传递过程中守恒,火积并不守恒, 因而火积必定有其独特的传递规律. 基于火积定义及其传递的思想, 导出了描述多组分黏性流动体系(包含热传递、对流、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积传递方程, 它描述了该体系传热过程中火积的传递规律. 给出了火积流及其火积耗散的表达式, 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 进而讨论了火积传递方程在稳态对流传热过程中优化传热的理论和方法, 从不同侧面应用稳态过程 传递方程得到了火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热阻原理, 给出了对单组分体系稳态对流传热和稳态导热过程应用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计算热辐射学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辐射能传输过程的基本方程为辐射传递方程. 在三维半透明介质中, 辐射强度是七维变量的函数, 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数值计算的途径进行近似求解. 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半透明介质内热辐射传递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国内学者在计算热辐射学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今后计算热辐射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传递过程强化的新途径--场协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光泽  华贵  巍耀东 《自然杂志》2002,24(5):273-277
强化传递过程是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物理场是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方法 ,介绍了强化传递过程的新途径———场协同理论 ,论证了场协同理论的热力学基础 ,采用寂态热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动力学的观点 ,导出了场协同理论的唯象学方程 ,讨论了场协同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热质传递过程的场协同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柏  李震  宋耀祖 《科学通报》2009,54(14):2045-2050
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 如何提高热质传递效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从同时进行热质传递的能量方程出发, 推导了对流传热传质的场协同方程. 结果表明, 有质量传递的总传热量(包括通过换热面的导热量和换热面质量扩散传递的热量)取决于流体流速和流体焓值梯度的大小以及流速与焓值梯度场协同角α的大小. 减小协同角α, 就可以增强热质交换, 也就是说, 速度场和焓值梯度场的协同性越高, 总换热量越大. 并由热质传递的场协同方程发展了一些可以提高热质传递效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离子通道抑制剂对大豆电位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真明 《科学通报》1994,39(20):1907-1907
植物体内存在刺激电位传递的现象已经得到广泛证明,近来许多研究工作对电位在植物体内可能的生理作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体内电信号传递的可能或潜在的生理意义.国内学者娄成后及其领导的实验室对高等植物体内电位的产生,传递途经以及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做了较深人的研究.然而,关于高等植物体内长距离电信号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目前还缺乏研究.事实上,植物动作电位机理的研究起始于30年代,那时仅限于对轮藻细胞的观察.50年代初,Hodgkin和Huxley提出了动物神经细胞兴奋性传导的离子机理,这一理论在  相似文献   

9.
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及其在导热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基于热量传递现象的本质, 从传热学的角度定义了热量传递势容和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函数, 它们的物理意义相应为热量传递能力的总量和热量传递能力的耗散率. 针对以提高导热效率为目标函数的导热过程优化, 提出了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 即在总导热能力一定的条件下, 当热量传递势容耗散为最小时的导热系数分布为最佳, 即其导热效率最高. 最后, 举例说明了最小热量传递势容耗散原理在导热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AM 1对各种状态的醌 (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偶极矩做了计算 .发现除PQ负离子 (PQ-)的偶极矩存在极小值外 ,其余状态均为极大值 ,而且除基态PQ外 ,其他状态的偶极矩变化都相当大 .这为解释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溶剂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1.
苝醌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中的偶极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雨 《科学通报》1998,43(11):1175-1178
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AM 1对各种状态的醌 (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偶极矩做了计算 .发现除PQ负离子 (PQ-)的偶极矩存在极小值外 ,其余状态均为极大值 ,而且除基态PQ外 ,其他状态的偶极矩变化都相当大 .这为解释PQ分子内质子传递过程的溶剂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2,24(6):334-334
上周末 ,天体学家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测量了万有引力的传递速度 .万有引力的作用并非瞬时 ,而是以光的速度和波动的形式来传递的思想 ,是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主要依据的 ,并得到诸多物理学理论的佐证 .但是这种想法从未经过测试———你怎样可以证明 ,能够以光速前进的某些东西只能有一种有限的速度呢 ?   2 0 0 1年 ,位于哥仑比亚的Missouri大学的SergeiKopeikin想出了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以一种叫做“透镜造形”的效应作为它的根据 ,当一颗行星或恒星从一个遥远的物体或类星体的前面经过时 ,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高堆山滑坡结构及变形特性的研究,结合水文地质环境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了设置纵横排水沟工程、支护工程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主要受到系统组成以及运行调控策略的影响.目前针对联供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分析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缺乏考虑设备实际成本以及设备不可逆损失的不等价性,难以对系统运行进行合理评价.本文基于能的品位概念的?经济成本分析方法,以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结构理论的热经济学模型,量化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生产交互作用.深入分析系统在传统燃烧室燃料量(TIT)以及压气机入口压力(IAT)两种调控策略下,系统变工况运行的热力性能以及物流经济成本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改变压气机入口压力的调控方法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系统运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寂态热力学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松平  华贲 《自然杂志》1998,20(2):79-81
寂态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学体系所包含的一切运动形式的能量和相应的(火用)传递、转换及相关规律的科学.传统工程热力学一般仅涉及少数几种能量和(火用)形式,并主要集中于能量及(火用)的静态转换规律的研究.能量的开发和利用对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的热力学体系的描述和与之相应的各种定律的表达形式已不能满足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而必须超越对一般意义下的能量的认识.在理论上对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涵义作进一步探索.从更深、更广的层次上研究能量和(火用)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青 《自然杂志》2000,22(6):320-322
本文结合近年有关化感作用的大量报道,分析了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化感作用作为信息传递形式和化感物质作为信息载体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食物链类型,并在生态系统演替和系统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基因传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世文  卓仁禧 《科学通报》2003,48(5):405-409
基因传递系统是基因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目前基因治疗的瓶颈. 病毒载体尽管效率高, 但是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 非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易于制备等优点, 将来人们更乐于选择非病毒载体. 综述了高分子载体介导基因传递的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 并讨论了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阈性状QTL定位的系谱传递不平衡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向东  张勤  徐如海  王雅春 《科学通报》2004,49(12):1166-1171
阈性状是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性状, 其表型分布不连续, 遗传基础与数量性状相同. 由于阈性状的特殊性, 传统的数量性状QTL定位方法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QTL定位. 在人类疾病定位方面广泛采用的是传递不平衡检验(TDT), 它以简便和高效得到了应用和扩展. 但TDT只能利用独立的核心家系, 对综合了父母、同胞及其他亲属信息的扩展系谱, TDT在使用时会损失大量信息, 故难以推广, 尤其在动物群体中难以应用. 针对此, Martin提出了PDT方法, 它能有效地对人类扩展系谱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PDT方法移植到畜禽阈性状QTL定位中, 并针对畜禽的特点, 对PDT方法进行了适当修正, 提出了系谱传递不平衡检验(PTDT). 利用Monte Carlo方法, 模拟了多种参数组合下, PTDT的检验功效和Ⅰ型错误. 结果表明, PTDT是一个稳健、有效的阈性状QTL定位方法, 其Ⅰ型错误接近于显著性水平(P < 0.05), 大多数情况下, PTDT的检验功效接近于1.0. 在父母信息部分缺失的情况下, PTDT的Ⅰ型错误和检验功效与未缺失时基本相同. 在资料信息有限的情况下, PTDT的检验功效高于PDT, 且Ⅰ型错误低于PDT. 模拟结果同时表明在粗糙定位的基础上, PTDT可作为QTL精细定位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神经经济学: 打开经济行为背后的“黑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荣军  周晓林 《科学通报》2007,52(9):992-998
神经经济学是利用神经科学手段研究经济行为的心理及神经机制. 传统经济学注重对决策的行为描述, 无法揭示经济行为的内在认知机制, 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缺乏预测. 认知神经科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使得我们有可能揭示经济决策过程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本文归纳了有关效用计算神经机制的研究, 指出神经经济学可以从神经水平验证已有经济学理论的可靠性, 并对许多经济学现象提出新的解释; 探讨了后悔等情绪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及来自神经科学证据, 指出通过测量情绪相关脑区的活动, 神经经济学可以深入考察情绪影响决策的内在机制; 总结了合作、信任等社会行为的神经科学研究, 指出神经经济学的一大趋势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 以提高经济行为神经机制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神经经济学研究不仅为已有的经济学理论, 如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博弈论等提供神经水平的实验证据, 而且促进了更完善的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正>邮政是人类联系感情、交流思想和履行公务,以实物传递为特点的一种行业。回望源远流长的邮信传递,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展现了一幅宏伟的邮传历史画卷……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对邮驿事业的开拓与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邮驿是古代国家为传递文书、接待来往官员食宿、转运物资而建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邮是步传,驿是马传,邮驿引申为传递信件。邮驿的重要特征是为官方传递文书,而不为民众传递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