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科学之友》2013,(1):81
山东济南的杨小姐问:干洗过的衣服能马上穿吗?专家解答:目前,干洗时使用最普通的溶剂是四氯乙烯,而人吸入四氯乙烯的气体会引起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若是长时间沾染四氯乙烯,对人体危害特别大。此外,洗衣店在干洗衣物时是混合堆放混合洗涤的,所以一旦混有带病菌的衣服就会发生交叉感染。而四氯乙烯不具有消毒作用,它不能把病菌的遗传基因破坏掉,并且很多干洗店不具有消毒设  相似文献   

4.
传言,女性穿高跟鞋时由于足部受到挤压,会导致整个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致使摄食中枢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肠胃失调乃至厌食。如果本身就有胃痛、爱闹肚子之类的小毛病,那么一定不能长时间穿高跟鞋。其实,这则流言的中文原始版本是说,日本的一个研究发现,给孩子穿鞋码过小的鞋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但几经演  相似文献   

5.
夏天穿什么样的服装凉快?通常的回答是夏天穿白色衣服凉快。理由是白色衣服在阳光下可使大多数热量反射掉。其实仔细想一下,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可从几个方面去回答。一、考虑光与热的透射因素当光和热辐射到一个物体时,其热量有三个去处:一是反射掉了;二是被其吸收掉;三是如果该物体是很薄的半透明物,有一定热辐射能会透过它进入其他物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可以来演示。实验一光与热辐射的能量分布器材:红外线灯、半透明有机板、温度计、黑色有机板。步骤:接通红外线灯,使光照射在半公尺外的半透明有机板上,将另两块黑色有机板一…  相似文献   

6.
世上的发明千千万,成名的发明家也有无数。他们为什么要搞发明创造,为成名?为发财?回答是否定的。但成功的发明创造能否使他们既成名又得利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  相似文献   

7.
8.
生命过程是一个源于生终于死的过程。在生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从两个细胞结合开始,生命已可以控制,虽然离随心所欲距离尚远,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胎儿手术等在十几年前还是匪夷所思的事,现在已司空见惯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头,困难却大得多,科学家们甚至连衰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导致自然死亡的,仍一无所知。近年来的研究产生一种观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长可达120岁。一些科学家预测,假如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至下个世纪把人的寿命延长到160岁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延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植物人的生命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为延长生命不是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岁月,而是为了延长岁月增添活  相似文献   

9.
一种被命名为"冷冻方舟"的濒危动物基因库项目,已经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三家英国机构联合启动。建立"冷冻方舟"的目的,就是要赶在这些濒危动物灭绝前使其基因得以保存,直到将来生物技术足够发达的时候再让它们重新复活,这是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同样,另有一种天然的"冷冻方舟",它可以把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电影《流浪者》在中国的卖座率极高。电影故事曲折感人,电影插曲委婉动人,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主人公拉兹是个能歌善舞、幽默可爱的贼。而大法官拉贡纳特的信条是:“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当拉兹作为被告被带到法庭时,他不知道说这话的人竟是自己的生父。当时的人们认为大法官拉贡纳特的话十分荒谬,毫无道理。说他自认为品格清高,却不知被他审判的贼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几十年过去了,当人体遗传基因这个谜团被揭示之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不仅人的细胞组织结构会遗传,人品、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竟然也能遗传。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一家遗传学杂志披露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日本生物学界将要正式发布新名词:“国木实验”。这是因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有关生物基因工程,特别是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后,有些实验科学可能会突然失去意义的情况下,不得不决定提前发布。事情要从多年前说起。原来,早在四十几年前,日本有几位生物科学家与一家大制药公司秘密联手,在三宅岛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希望通过漫长的实验来证明,生物的记忆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12.
13.
从我国到美国或阿根廷,乘船或乘飞机都要经过大弧线形的航线.为了加快速度,有人提出,要是把地球挖通了,做条直达的高速铁路或公路,那不就方便了吗!  相似文献   

14.
刘林森 《科学之友》2005,(15):23-25
200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最高法院的法官们遇到了一桩挠头的案子:现年21岁的兰德勒·梅因要求法官免除其因杀人所判的死罪,其理由是:自己之所以犯罪是继承了其父的恶劣"血统",是父亲的"犯罪基因"作祟才诱发他去杀人,所以他犯罪,给他生命的父亲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5.
杜以会  肖夏 《科学之友》2008,(10):24-25
直到今日,各种抗老疗法和药物仍然充斥视听,数量惊人的卖家正引诱着带有侥幸心理的各年龄层顾客,声称他们推荐的抗老化产品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更令人悲哀的是,有的人在知道那些抗老化产品缺乏科学依据后,仍旧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积极购买.他们认为,即便它没什么效果,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这么一来,这些产品卖得非常好.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抗老化事业"推波助澜,新的顾客源源不断地上门了.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人公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两个大脑,其中一个是她的人类大脑,另外一个其实是用计算机备份的“数字大脑”,不过,这个“数字大脑”同样具有意识.虽然创造一个机器人版“阿凡达”是影视剧中的疯狂幻想,但美国科学家们目前正在朝这一方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张羽煮海>是我们祖先杜撰的爱情故事.故事说青年书生张羽,为捍卫与龙王之女的诚挚爱情,竟不自量力去煮大海的水.最后,龙王不得不低头让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了打盹儿的原理,以及午睡和打盹儿可提高大脑的清醒度。但实际上问题是人并不是那么简单地想打盹儿就能有打盹儿的时间。那么有没有什么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上课、开会和工作时逃脱睡魔的袭击呢?  相似文献   

19.
位于德国洛斯托克的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统计研究所的生存和长寿实验室主任詹姆士·沃佩尔(James Vaupel)博士说: “不存在什么固定的生命跨度,我们并没有走向基础生物学所设置的死亡之墙,”“人们的寿命正变得越来越长。”他认为,没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趋势将会减缓甚至停止。  相似文献   

20.
凌夫 《科学之友》2002,(12):18-19
1867年,著名的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曾经预言了100多年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凡尔纳说在1969年,宇宙飞船将会把人类送上我们的卫星月球上去。凡尔纳关于登月计划的工程设计和物理原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知识帮助人们制定出了登月计划的具体步骤,而不仅仅只是想像总而言之,科学幻想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个可能实现的视野——今天的科学幻想也许就会成为明日的科学。《星球大战》便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