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中国对虾育苗池水中哈维氏弧菌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4月~5月,在山东莱州市在大华育苗池,山东即墨市丰城育苗场发病发育池,环境水体及活体饵料中共采集80份样品,用间接ELISA技术对其进行苗期对虾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发病育苗池中哈维氏弧菌的检出率(58.3%)明显高于正常育苗池(20.4%),证实丰城对虾育苗场暴发的流行病与育苗水体中的哈维氏弧菌有关,大华育苗场育苗水中也检测出哈维氏弧菌,但大华育苗场未发病,说明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2.
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对大黄鱼6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溶藻弧菌(Vibrio anguilarum)分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进行病原接种实验,24 h后测定肝、脾、鳃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溶菌酶(Lysozyme,LSZ)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结果表明:弧菌入侵24 h后,与吞噬作用相关的水解酶ACP、AKP变化不显著,肝脏溶菌酶LSZ活性降低,出现典型病症,可能是由于应激反应引起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下降所致;抗氧化酶CAT、SOD变化显著,对清除代谢产生的活性氧有重要作用;6种酶中,LSZ、CAT、SOD和PO对病原反应敏感,适合作为2种弧菌入侵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大黄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且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症.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脾、胸腺、肝和粘膜性淋巴组织肠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这些组织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头肾出现较多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的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脾窦和脾索分界不明显,脾颗粒细胞核核膜溶解,胸腺中有较多空泡.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胞质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相互聚集固缩,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进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鱼虾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由该菌引发的病害给世界各地的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但对其有效抗原的筛选或相关疫苗的研究报道相当少,对其病害的防治也尚无有效措施.本文以患病青石斑鱼分离到的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它的鞭毛蛋白、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OMP),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检测这3种成分的抗原性.结果显示,鞭毛蛋白主要的免疫印迹带约有4条,其中43、52 ku为主要免疫反应显色带;OMP主要的免疫印迹带约有5条,其中43 ku为最主要免疫反应显色带, 35、38、47和52 ku也具有较强的免疫显色反应.LPS没有检测到免疫印迹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灵敏检测哈维氏弧菌以及研制高效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期间发光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浙江某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苗种场在虾苗淡化过程中发生了发光病.通过对典型发光病虾的镜检、细菌分离,结果从濒死病虾体内分离到4株细菌,其中菌株Pv-1在TCBS和TSA培养基上均能发光,用此菌株浸泡感染健康南美白对虾,可复制出发光病虾,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对Pv-1进行了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确定Pv-1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直杆状,大小为1.5μm×0.8μm,极生单鞭毛运动,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对弧菌抑制剂0 129(150μg)敏感,经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由此表明哈维氏弧菌为此次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期间发光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7.
哈维氏弧菌黑鲷分离株BK-1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患病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的肾脏分离到一致病菌株BK-1,经鉴定为哈维氏弧菌.对哈维氏弧菌BK-1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及培养基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份均会影响其产量.哈维氏弧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盐度为2%、pH8、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成份为:蛋白胨0.5%,牛肉膏0.75%,甘油0.05%,CuSO40.15 mg/L,CaCl2 0.01 g/L.  相似文献   

8.
成虾发光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虾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发光病,危害同样十分严重.研究证明,哈维氏弧菌(Vibroharveyi)也是成虾发光病的主要致病菌.注射、投喂、创伤、浸泡等几种感染方式都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但感染速度和发光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侵入虾体内的发光菌的数量对对虾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致病菌与幼苗发光病的药物敏感性相似,仅对少数药物敏感,2种药饵可减少损失率,但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9.
就对虾弧菌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典型症状与组织病理变化、致病条件及对虾的防御机制作了一简单回顾,并就对虾弧菌病的中草药防治与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防治途径作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VI型分泌系统(T6SS)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的一种多功能分泌系统,它与致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而vgrG则是T6SS系统的结构蛋白之一,它与T6SS的功能直接相关.为了获得哈维氏弧菌vgrG基因的外源重组蛋白及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哈维氏弧菌QT520菌株的DNA为模板,在扩增获得vgrG基因后,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grG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16℃和1mmol·L-1 IPTG诱导20 h的条件下,可诱导重组蛋白rvgrG大量表达,条带大小与预期的分子量(88 kDa)一致;通过Ni2+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rvgrG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rvgrG;将rvgrG重组蛋白通过腹腔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其毒性,结果显示rvgrG对小鼠无毒害作用;进一步用纯化蛋白rvgrG制备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vgrG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1∶320 000;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本实验所制备的vgr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为后续进行vgrG蛋白的致病性及致...  相似文献   

11.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微生物发光法检测水体中的砷、镉、铬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发光抑制实验,研究水体中As3+、Cd2+、Cr6+3种重金属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发现,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s3+、Cd2+、Cr6+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负相关;根据处理液对细菌发光强度的抑制效应,3种重金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As3+>Cr6+>Cd2+,2种或3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明显大于单一毒性,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菌发光强度的变化与重金属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可利用发光细菌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探测水下声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简化的一维物理模型,研究了激光束在水表面反射、散射时探测器在不同位置接收到反射、散射光光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探测器接收到光通量的变化频率与水下声场的变化频率相同,为利用反射、散射光探测水下声场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探测方法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牛蛙脑膜脓毒性黄杆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对牛蛙脑膜脓毒性黄杆菌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结果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脑膜脓毒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enigosepticum)。该病的治疗宜采用诺氟沙星、红霉素、磺胺啶钠等荮物。  相似文献   

15.
Aluminum hydroxide sol (consisting of alumin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as nano-aluminum adjuvant adsorbed the inactive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The zeta potential of aluminum hydroxide colloidal particles,the inactivated NDV and the nano-aluminum adjuvant NDV are +48.16 mV,?13.8 mV and +39.97 mV,respec-tively. The nano-aluminum adjuvant vaccine was transparent and stable without precipitate,whereas the conventional aluminum ad-juvant vaccine was turbid and a white precipitate was visible soon. The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 titers of the nano-aluminum adjuvant group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aluminum group except the titer on day 2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aluminum adjuvant has better stability and higher levels of antibodies for a longer time than the conventional aluminum adjuvant.  相似文献   

16.
金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典型"突眼病"金鱼的眼球、肝脏中,分别分离出E-01和L-01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E-01菌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菌体大小为(1.0~1.5)μm×(1.5~2.3)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触酶阳性,氧化酶、硫化氢、吲哚、蔗糖、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阴性.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bobacterlwoff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先锋霉素V、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红头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红头病的黄颡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HS807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为该病的致病菌,结合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HS807菌为鲇鱼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先锋Ⅳ、强力霉素、青霉素、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菌必治、新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8.
梭子蟹"乳化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2002年,舟山市养殖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的低水温期,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同时,从乳白色液体中镜检出满视野单一形态的微生物,肌肉、心脏、肝胰脏等部位也分离到同类微生物。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其对健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并在人工感染病蟹中分离出同样性状的菌株,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通过菌体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酵母菌(Candlda oleophila)。  相似文献   

19.
红罗非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患“突眼病”的红罗非鱼眼球中分离出RT -E980 1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为致病菌 .该菌大小为 (0 .6~ 1.0 ) μm× (1.3~ 2 .8) μm ,短杆状 ,单个、成对或链状 ,端生 3~ 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芽孢 ,氧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MR、VP、H2 S反应阴性 ,能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认为该菌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种类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