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5'腺苷单磷酸钠(AMPN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结合可以形成没有荧光的复合物,进而导致HSA的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并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的HSA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些现象,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是把AMPNa作为分子探针的.实验中考察了一些因素对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Δλ值、反应介质及温度等.AMPNa HSA的浓度在1.43~244.8μg·mL-1范围内的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在较为理想的实验条件下,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检测限可达到0.319μg·mL-1,并对血清、尿样和唾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06%~104.89%.  相似文献   

2.
基于胞苷酸(CM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胞苷酸为分子探针,运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Δλ值、介质、试剂用量、离子强度、加入顺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体系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白蛋白在2.76~552.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4,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13μg·mL-1.用本方法对人血清、唾液和尿液等样品进行测定并做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8%~103.6%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差为1.16%.并用CBB法做了对照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硫脲新试剂探针测定唾液中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PT)与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APT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在2.0~479.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可达1.6mg·L-1.本实验对人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6.4%~98.1%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差为0.8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选择性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基于N6-羟基乙基腺苷(HE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的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研究HEA-HSA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与Δλ值、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HEA为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HEA-H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分别在0~331.2μg.mL-1和331.2~579.6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4.43 ng.mL-1.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直接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基于1,4-二羟基-9-10-蒽醌-2-醛缩-4-氟苯基氨基硫脲(EDMH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溶液中H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以EDMHT为分子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体系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受Δλ值、pH、离子强度及试剂加入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在20℃,pH=7.40Tris-HCl缓冲溶液及离子强度为0.1mol/L的NaCl溶液中,体系的Δλ值为50nm的同步荧光强度(ISF)与人血清白蛋白在5.52~276mg/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实验对人血清、尿样、唾液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5.18%~98.32%之间,对11份空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2.87%,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348mg/L.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可直接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有望用于生化分析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pH2.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刚果红与蛋白质作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形成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的线性范围均为2~90μg.mL-1,检测限分别为0.42μg.mL-1和0.44μg.mL-1,测定频率达65次.h-1.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尿液及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曲克芦丁是临床上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能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进而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强度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而提出建立以曲克芦丁为荧光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牛血清蛋白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在0.5×10-6~7.5×10-6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这种良好的线性关系为检测蛋白质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P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证明了两者可以发生相互作用,APT的加入导致HSA疏水微环境极性和构象的变化.考察了△λ值,pH值、离子强度、试剂加入顺序及APT用量等因素对APT与H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H...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苦杏仁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研究表明,苦杏仁苷通过静态机理猝灭了HSA的内源荧光.并计算得到苦杏仁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通过热力学数据,推断出苦杏仁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苦杏仁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绞股蓝皂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并计算得到绞股蓝皂苷与HSA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通过热力学数据分析,推断出绞股蓝皂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绞股蓝皂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酸性铬深蓝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基于人血清白蛋白 (HSA)对酸性铬深蓝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定了一种新的测定HSA的共振光散射法 .在pH =3.78的B R缓冲溶液中 ,酸性铬深蓝与蛋白质结合 ,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 ,在λ =36 5nm处 ,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大 ,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0 .0~ 12 .0 μg mL ,检测限可达 0 .13μg mL .该法简便、快速 ,用于人体血清样品蛋白质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2.
 在pH 3.0的B-R缓冲溶液中,锌试剂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此结合反应能显著加强锌试剂的瑞利光散射信号.详细研究了此结合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利用共振瑞利散射光技术,建立了一个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2.5,0.10~15.0μg/mL和0.10~12.5μg/mL,检出限均小于0.05μg/mL,且大量的常见金属离子、氨基酸等共存物质不干扰测定.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很好的选择性及重现性.用于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pH3 5~4 0的NaAc HCl介质中,乙基曙红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比乙基曙红红移了28nm,并在520nm处产生最大褪色,其吸收或褪色作用均可用于蛋白质的分光光度测定.在最大吸收波长548nm处,蛋白质的浓度在0 23~20 0μg·mL-1(HSA)和0 25~17 5μg·mL-1(BSA)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 33×106L·mol-1·cm-1(BSA)和1 26×106L·mol-1·cm-1(HSA);而在最大褪色波长520nm处测量,上述范围的蛋白质浓度也与褪色程度成直线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 02×106L·mol-1·cm-1(BSA)和2 06×106L·mol-1·cm-1(HSA),褪色光度法灵敏度更高.并且方法选择性好,用于尿液及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所得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酸性溶液中,比布列西猩红与蛋白质作用,产生共振光散射(RLS)增强光谱,最大散射峰位于286.0nm,且增强RLS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研究了pH、比布列西猩红的浓度及离子强度对RLS强度的影响.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线性范围为0.02~4.0μg/mL,牛血清白蛋(BSA)0.02-4.5μg/mL,溶菌酶(Lys)为0.02-2.0μg/mL,γ-球蛋白(γ-IgG)为0.0l-7.5μg/mL.测定的检测限(3σ)分别为:16.6ng/mL(HSA),15.7ng/mL(BSA),16.7ng/mL(Lys)和7.5ng/mL(γ-IgG).此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振Rayleigh散射并结合平衡透析法研究了I-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简称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简称BSA)结合平衡.观测到I-对HSA和BSA的共振Rayleigh散射、倍频散射有增强效应,却导致荧光猝灭.平衡透析结果表明I-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不符合Scatchard模型,却能较好地符合相平衡分配规律,表观相分配常数受pH影响,其数量级为104.Cl-和其他阴离子很可能是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影响I-的结合.根据不同的pH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测I-是与白蛋白上质子化的碱性氨基酸残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硫脲试剂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基于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EP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BSA的同步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B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据此建立了以EPAT为荧光分子探针,用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BS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EPAT-B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在0~429.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61%,加标回收率在95.1%~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荧光猝灭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 .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导致其荧光猝灭 .茜素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在 4 6 5nm和 52 0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牛血清白蛋白在 4 .5~ 10 0 μg· m L-1范围内成直线关系 .其检测限为 4 .5μg· m 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4 .5% (30μg· m L-1牛血清白蛋白 )和 2 .6 % (6 0 μg· m L-1牛血清白蛋白 ) .  相似文献   

18.
在体外模拟人体生理环境,采用光谱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安普那韦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安普那韦可以增强HSA的荧光强度.通过对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的计算可知,安普那韦和H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和静电作用力;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安普那韦能够增加HSA的吸收峰强度,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加入安普那韦后,HSA的斯托克斯位移从62 nm增加到了86 nm,说明安普那韦可以使HSA的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性减弱;从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结果可知:随着安普那韦的加入,H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18.38%增加到了63.62%,说明安普那韦的存在改变了HSA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安普那韦与HSA的作用位点位于HSA的ⅡA结构域,而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安普那韦在体内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pH(7.43±0.02)条件下,用平衡透析法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金(Ⅲ)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结合.Scatchard图分析表明,金(Ⅲ)在HSA或BSA中有强弱两类结合部位,通过计算机拟合获得结合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利用荧光猝灭法计算出金(Ⅲ)-HSA和金(Ⅲ)-BSA体系的Sterm-Volmer常数和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紫外扫描发现金(Ⅲ)与HSA或BSA的结合存在可能诱导蛋白质构象发生缓慢变化(A~B),测得并讨论了这一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和活化参数.我们认为金(Ⅲ)能与血清白蛋白中的硫、氧、氮等结合形成平面四方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木糖醇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木糖醇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木糖醇对H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木糖醇与H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2.46×104 mol-1·L(298K)和1.01×104 mol-1·L(308K),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22 8和0.997 0。根据不同作用温度时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证明木糖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力主要是静电引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糖醇的药理和保健作用,尤其是对血浆蛋白构象的影响和新药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