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位于邯郸永年区的河北工程大学降雨-径流-灌排试验场为依托,进行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探讨了邯郸东部典型平原区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和各层壤中流出流的退水特征。对各种出流方式对比结果表明,河道径流和地表径流在降雨停止后迅速消退;且很快退水完毕。壤中流退水往往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程开始,其退水历时最长、流量最小。影响因子分析表明,降雨强度对退水流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河道径流方面,即随降雨强度的加大,河道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上升趋势;降雨量对各层壤中流总退水流量的影响显著;即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壤中流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增大趋势;降雨历时对各种方式的退水流量影响均不明显。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1和壤中流2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0.72%、8.6%、1.71%和0.19%,退水流量占总流量的12.31%。当雨强小于2 mm/min时,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但当雨强增加到2 mm/min以上之后,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反而下降了;随着雨强的增加,壤中流总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对数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计算结果表明,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河道径流、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流退水2类,其数次降雨平均值分别为0.85和0.95。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文过程乃至流域尺度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邯郸永年区的河北工程大学降雨-径流-灌排试验场为依托,进行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别探讨了华北平原区典型下垫面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和各层壤中流出流的退水特征。对各种出流方式对比结果表明, 河道径流和地表径流在降雨停止后迅速消退,且很快退水完毕;壤中流退水往往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程开始,其退水历时最长, 流量最小。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降雨强度对退水流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河道径流方面,即随降雨强度的加大,河道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上升趋势;降雨量对各层壤中流总退水流量的影响显著,即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壤中流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增大趋势;降雨历时对各种方式的退水流量影响均不明显。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1和和壤中流2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0.72%、8.6%、1.71%和0.19%,退水流量占总流量的12.31%。当雨强小于2mm/min时,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但当雨强增加到2mm/min以上之后,地表径流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反而下降了;随着雨强的增加,壤中流总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对数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计算结果表明, 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河道径流、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流退水2类, 其数次降雨平均值分别为 0.85 和 0.95。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文过程乃至流域尺度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线性扩散方程:U:(x,t)=a(t)Uxx(x,t)+f(t)g(x)在区域0≤x≤1,0≤t<T上确定未知函数组{u(x,t),a(t),f(t)}的反问题,证明了反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4.
滞后非线性系统的一般化最优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滞后非线性控制系统:x(t)=f(x(t),x(t-1),u(t),t)t0≤t≤t1x(t)=φ(t)t0-1≤t≤t0关于一般形式的性能指标J=c1x1(t1)+c2x2(t1)+…+cnxn(t1)给出了最大值原理和简明的证明。对单滞量线性系统推广了文[1]中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角化技巧研究最优控制问题中奇摄动的线性状态调节器问题。在适当的条件下,证得摄动问题在0≤t≤1中有解(ξ(t,ε),η(t,ε)),且对于0<t<1和当ε→0时,这个解趋于退化问题的最初的2m个方程的解(ξ(t),η(t))。  相似文献   

6.
Wolstenholme定理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数论中的Wolstenholme定理推广为定理设素数p>3,v,t_0,t_k∈Z(1≤k≤p-1),并且0≤2v<p-3,(t_0,p)=1及t_1+t_(p-1)=t_2+以s表示满足(modp ̄2)的整数,那么,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如下的高阶奇异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y(n)+f(t,y,y',…,y(^n^-^2)=0,n≤2,0<t<1,y(i)(0)=0,0≤i≤n-2,y(^n^-^1)(1)=0其中,f(t,y1,…,yn-1)在yi=0处有奇性,i=1,…,n-1。我们给出了该问题解存在的一个新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非定常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推广了文[2]的结果,证明了对X’=A(t)x,当A(t)的特征根λi(t)有Reλ(t)≤-a<o,i=1,…,k,Reλi(t)≥a >o,i=k+1,…,n,且A(t)的变化率很小时,X’=A(t)x有k维解空间其解指数型收敛,n-k维解空间其解指数型发散.我们还用出了A(t)的变化率界的估计,并将此结果应用于大系统的稳定性分解.  相似文献   

9.
1 一维守恒双曲型标量方程的初边值问题解法讨论一维标量守恒双曲型方程 ut+f(u)x=0(1)的纯初值问题 u(x,0)=φ1(x)(-∞<x<∞)(2)及初边值问题 u(x,0)=φ1(x),(0≤x<∞) u(0,t)=φ2(t)(0≤t<∞)(3)并得到如下结果:1)问题(1),(2)当1+f″φ1′t≠0时的隐式解为 u(x,t)=φ1(x-f′(u(x,t))t)(4)2)问题(1),(3)当1+φ′1f″t≠0,1-φ2′xf″/(f′)2≠0时的解为 u(x,t)=φ1(x-f′…  相似文献   

10.
谭智平 《衡阳师专学报》1996,14(6):21-24,49
对只有一个变点模型x(i/n)=f(i/n)+α(i/n),其中,f(ft)=「J1+S1(t-t0),0〈t≤t0,J2+S2(t-t0),t0〈t≤1,ε(n/n),…,ε(n/n)独立同分布,J1,J2,S1,S2,t0为未知参数,讨论了变点t0处,跳变度(J2-J1)和坡变度(S2-S1)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