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和大周期概念与元素周期系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第二周期性)的解释;周期系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未来元素的预测等。并对元素第二周期性原因、“镧系收缩后果”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原子轨道杂化在预测和说明成键作用及分子形状方面很有价值。自ⅢA族到ⅧA族元素,内层d轨道已填满电子不参与杂化,或者无内层d轨道,因此这些元素仅仅涉及外层d轨道参与杂化。本文仅就非过渡元素多原子分子中d轨道参与杂化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性原子优化轨道指数和原子共价半径为主要参数,在静电模型基础上提出一套中性原子电负性新标度,同时还对分子态下原子电负性进行了探讨。过渡金属、镧系元素及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p、d、f 轨道电子的首次填充等均在电负性相对值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原子构造的对称性原理及其在元素周期系形成的中支配作用,指出了基态原子的电子(包括电子的自旋态)的轨道分布方式是由轨道能及电子线态的对称性二者决定的,而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则是与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组态的对称性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微观状态下,团簇Co3MoS内部电子的变化情况及其流动机理,在B3LYP泛函高水平条件下,采用Lanl2DZ基组对团簇Co3MoS的电子性质进行了分析.优化分析后得到8种稳定构型,其中二重态和四重态各4种,含有四棱锥型、三角双锥型、单帽三角锥型3种形态.通过对团簇Co3MoS的电荷、布居数、原子及原子间的电子自旋密度和自旋密度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金属原子Co和Mo一般作为电子供体,非金属原子S一般作为电子受体,金属原子的存在对构型内部电子流动的贡献最大;团簇Co3MoS各原子主要由p轨道接受电子,s轨道提供电子,d轨道较为复杂,既有构型接受电子又有构型提供电子;α电子和β电子的分布情况对构型的稳定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LiH晶体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CASTEP中的GGA/RPBE基组优化了LiH晶胞的几何结构,并用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LiH晶体的总能量.结果表明,其晶胞参数优化结果为0.4012nm,该数据与文献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0.15%;通过对优化后的LiH晶体进行总态密度图和分波态密度图及Mulliken电荷分析,发现Li原子的p轨道有电子分布,即Li的s、p轨道均参与了成键,这表明LiH晶体中有sp轨道杂化;成键时电子的重叠增强,LiH晶体的共价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选用STO-4G双Zeta扩展基组,用单组态自洽场方法计算了分子轨道,然后作较大规模的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得到分子电子态的能量,并与分子的离解产物原子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电子态的各光谱常数.对于BN  相似文献   

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CoMn2B2的14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获得了6种二重态稳定构型,6种四重态稳定构型;分别对这些稳定构型的能量、电荷分布、不同构型磁矩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Mn2B2所有构型中1(4)最稳定。原子簇CoMn2B2中各原子所带电荷受多重态的影响较小,Mn原子带负电,Co原子和B原子带正电。Mn原子的外层轨道布居数变化较大。Mn原子和Co原子的磁矩主要受原子簇的多重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原子构造的对称性原理及其在元素周期系形成中的支配作用.指出了基态原子的电子(包括电子的自旋态)的轨道分布方式是由轨道能及电子组态的对称性二者决定的,而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则是与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组态的对称性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用STO-4G双Zeta扩展基组,用单组态自洽场方法计算了分子轨道,然后作较大规模的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得到分子电子态的能量,并与分子的离解产物原子进行比较,进而计算出电子态的各光谱常数。对于BN^+分子,计算了11个电子态;对于BN^-分子,计算了3个电子态。  相似文献   

11.
试图从轨道能级差、电子相关和电子松紧效应三方面来解释周期表中某些元素基态价电子构型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科书把n+0.71等经验规则作为判断原子(外层)轨道能级高低次序的依据,而且对电子排布的根本原则——能量最低原理的表述不正确,造成在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问题上的概念混乱,本文对此作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系统对库仑电场势能的影响, 将作用于核与电子间的电磁场进行核心化和定态化处理, 并将原子的电磁作用分解, 分别研究壳层电场和磁场对电子的作用.  通过分析各种原子的壳层球半径、 电子轨道偏角和电子的运动速度, 可知电子运动的“轨道”截面小于且偏离原子“赤道”平面, 并按原子的极相进行配置和运动.  计算主族元素中44种原子的基态能级表明, 所得结果与第一电离电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两种确定原子光谱项的简易方法,其一是从两个非同科电子的光谱项出发,选取两个同科电子光谱项的法则,并对其依据给予量子力学的证明;其二是从电子组态直接推求原子基态光谱项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了NH2自由基体系的可能解离通道,得到了NH2自由基电子基态2B1及第一激发态2A1合理的解离通道。  相似文献   

16.
Li_2,Na_2和NaLi分子基态及低激发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及低激发态的电子态及相应的离解极限,运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QCISD)优化计算了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的平衡结构、振动频率和离解能,并对Li2、Na2和NaLi分子基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激发态则用CIS方法,给出了各分子的Murrell-Sor-bie函数形式的完整势能函数,计算出与基态和低激发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reen函数技术,作者首先分析了切断近似对处理一维对称周期Anderson模型中电子间关联的影响,然后计算了该模型的局域磁矩,杂化能量元和基态能量,计算结果与Blankenkecler等人的Monte Carlo模型一致,这表明Green函数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周期Anderson模型的基态性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d添加规律”诠释了元素周期系中全部基态构型“转轨”的元素原子电子如何排布,可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自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以后人们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周期律的,同时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提出了有科学根据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