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研究区域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景观类型提取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5km×5km网格划分,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区域修订模型计算区域ESV,通过地统计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ESV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基于信息熵的均匀度理论和基于独占圆被含均匀度理论计算区域ESV数量与空间分布均匀度及变化。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ESV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各级别ESV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低值ESV主要分布在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主城区、巴彦县、宾县和依兰县,高值ESV主要分布在以水域景观为主的网格分布区域,较高ESV主要分布在水域景观与其他景观交界处或林地景观中心区域,中等ESV主要分布在林地耕地交界处靠近林地一侧,较低ESV主要分布在林地耕地交界处靠近耕地一侧或狭窄水域景观与耕地景观交界处,不同年份各级别ESV分布差异不大;②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不同等级ESV在数量分布均匀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但均匀度都比较低,分别为0.3900、0.3663和0.3896;③各等级ESV空间分布不均匀,低值ESV空间分布均匀度均大于0.7,在研究区域内空间分布均匀,其余各等级ESV空间分布均匀性均小于0.5,都处于不均匀分布状态,三期ESV平均空间分布均匀度呈现增加后减小的变化,分别为0.2396、0.2967和0.2318,均小于0.3,表现为不均匀空间分布。将基于信息熵的均匀度理论和基于独占圆被含均匀度理论引入ESV均匀度计算中,为不同等级ESV分布均匀度提供数量和空间上量化计算方法,结论为指导区域基于ESV分布的景观格局调整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 要 为揭示沿海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GIS技术和半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从三生空间角度构建防城港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模型,深入研究了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性。结果表明:2000—2019年,防城港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草地生态空间面积减少最多,为34 557.59 hm2,主要流向林地生态空间;林地生态空间作为其他地类的重要转入源,共减少32 962.59 hm2;19 a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持续减少,且后10 a减少尤为显著;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前9 a增加,后10 a减少,总体呈增加之势;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且后10 a增加的面积远多于前9 a;2000—2019年,防城港市各区域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加深、环境质量有所退化,且后10 a表现明显。可见,研究防城港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对促进其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完善海湾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邹金宝  邹自力 《江西科学》2021,39(6):1041-1045
基于南城县2010年、2013年、2016年与2019年4期遥感解译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为8类,利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FLUS模型预测南城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南城县景观生态风险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增量最多,水域面积持续下降,大量沿海水域滩涂被围垦转换为其他用地类型;2)研究区总体生态风险呈好转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风险仍然居高;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持续下降,分布呈现不断向海域推进趋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面积上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3)研究区各时段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并在空间上聚集.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人为干扰小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化较快的西南地区和围垦速度较快的沿海区域.热点和冷点的分布与研究区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整体生态风险地域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九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二类调查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以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自然性、多样性、恢复性、稳定性、生产力、宜人性、侵蚀度等7项评价指标,从景观生态格局、景观生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生态的山区风电开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山区风电开发的区域生态风险。以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考虑不同类型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其抗干扰能力,风电开发活动对区域景观的隔离效应,结合山地地表、地质环境和区域景观组分,及山区风电开发活动特征,提出利用景观风险势、隔离效应和生态敏感系数3个指数,构建山地型风电开发生态风险模型。风电开发后,73.44%区域以中级以下风险为主;不足5%的区域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W1机位东北部和W14-W22段南部;风电开发使研究区生态风险升高,风险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山脊导向特征;高风险影响范围虽有限,但对临近的人类活动易达区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信阳市平桥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桥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景观异质性,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长期的强烈干扰是其形成的根源;2.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区域,景观异质性越强,破碎程度越大,优势度和分离度越小;3.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东部除耕地之外,林地也是其主要的景观类型之一.但该区荒地在景观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这预示着人类对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松花江湿地是哈尔滨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屏障。定量研究20年来哈尔滨段松花江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哈尔滨松花江湿地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松花江哈尔滨段流域及其周边生态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对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利用Fragstats分析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影响景观格局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2000—2020年,水域(含湿地)面积不断上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是研究区景观格局最主要的变化特征。耕地是转入水域、草地、建设用地、林地、其他用地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分别转出343.142 1、2.484 9、94.041 9、35.469 0、1.980 0 km2。其中水域、草地、林地、其他用地面积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0%,面积扩张呈上升趋势。(2)从斑块类型角度来看,各斑块破碎化程度均不同程度提高,湿地景观类型结构趋于复杂化;从景观水平角度来看,整体上景观丰富度增加,但连通性较差,受外界干扰程度比较明显。(3)城市经济发展、气候...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究松花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2014年4月采集松花江1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全分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并分析重金属Cu、Zn、Cr、Ni、Cd、Pb、As、Hg。结果表明,除Zn和Cr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参照TEL-PEL生态风险评估体系,Ni、Cu、As、Cd具有一定生态风险,其中Ni、As对底栖动物生态风险较强。高含量的重金属出现河段为中上游水体,通化和吉林市河段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重金属Cu、Zn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的排放,高浓度Cr、Cd、Hg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排放,As来自于岩石风化过程。松花江中上游水体大部分点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毒性单元4,处中-高毒性水平;而下游水体毒性较低。重金属平均毒性呈AsNiCrPbZnCdCuHg,其中As和Ni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从黄浦江流域采集了15 份冬季水体和悬浮物样品,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mass spectroscopy, LC-MS-MS)分析了水体和悬浮物样品中壬基酚(nonylphenol, NP)、4-t-辛基酚(4-t-octylphenol, 4-t-OP)、4-t-丁基酚(4-t-butylphenol, 4-t-BP)和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质量浓度分布. 结果表明, 黄浦江流域水体和悬浮物样品中的酚类环境激素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7.25356.43 ng/L 和2.2948.50 mg/g, 平均值分别为167.69 ng/L 和20.81 mg/g. 因子分析结果说明, 黄浦江水域中酚类环境激素主要以NP, 4-t-OP 和BPA 为主, 局部水域伴有4-t-BP 的高残留. 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黄浦江流域水体中的酚类环境激素的危害商数均小于1, 表明不存在严重和频发的酚类环境激素生态毒理风险, 但其生物富集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为反映中俄界河黑龙江第一大支流松花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对松花江全江段表层沉积物Hg,Pb,Cd,Cr和As 5种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顺序为wCrwPbwAswCdwHg;变异系数CV表明Hg和As的空间分布离散性较大,而Cd和Pb则相对较均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推断;Hg和Cd的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ri值较高,RI指数表明整体上松花江重金属污染处于低度风险水平,只有1#,2#,7#和10#4个断面处于中度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了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大夏河临夏段枯水期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75种,隶属于4纲12目22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眼虫目(Euglenida)和变形目(Amoebida).利用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对大夏河临夏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枯水期四个采样断面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顺序从重到轻为2#>3#>4#>1#.污染级别:1#样点为βm-αm,2#样点为αm-Ps,3#样点为αm-Ps,4#样点为αm.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至7月对珠江广州段4个站位的微表层与次表层水中As、Cd、Cr、Cu、Zn和Pb的质量浓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6种重金属的污染;除Zn以外,微表层对其余5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微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为1.7×10-4.a-1,是次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1.5×10-4.a-1的1.1倍,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的3.4倍;总致癌风险(As、Cd和Cr)约占总风险的99.8%,远高于总非致癌风险(Cu、Zn和Pb)的0.2%,控制含Cr和As废水的排放是降低该河段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中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河中上游流域11个水文站点反映流域降水径流特性的7个区划指标,分别应用模糊聚类法和集对分析进行水文区划研究.2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聚类法将该流域划分为5个子区更为合理.所得分区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流域水文现象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也为黑河流域水文站网合理规划、布设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解决水文资料移用和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