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寻城市滨水带全方位复合型发展的生态规划手法与空间形态,达到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以宿迁骆马湖风光带为例,针对不同的场地特质(现状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外围建设等),划分并整理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定位及其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功能,并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要求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推演出有利于实现城市功能与生态功能统一的骆马湖滨湖带空间手法,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滨水带空间格局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海凤 《科技资讯》2010,(36):60-6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增长。目前新城规划和建设模式导致新城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孤城现象等。结合嘉定新城紫气东来景观轴两侧区域的城市设计,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如功能激活、交通激活、空间激活等方式来解决现状问题,进而激活整个区域使城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更新、韧性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2021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滨水空间作为城乡"三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空间要素,对城乡建设的品质、环境、生态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滨水空间的城市空间、景观建设、水生态修复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互相促进.回顾了2021年滨水空间生态修复研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4.
文峰片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条件,结合山水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从生态规划、文化塑造以及空间营造三方面来建设片区滨水活动空间,使得城市人工环境与山水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富有山水特色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5.
秦伟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38-139
张掖市西部新城区以其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将成为张掖市未来的象征及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规划将西部新城建成空间辐射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政府应优化调整管理体制、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把握发展时序并制定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州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分析福州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亚历山大模式语言方法,提出福州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有机协调的构建模式.选取市内双抛桥点状滨水空间、连潘河线状滨水空间进行现状空间分析,做出改进设计分析,提出可供规划设计参照的福州城市滨水空间有机构建对策:滨水空间的建筑规划应拟定滨水空间范围的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退让,使滨水空间有足够的景观视线通道宽度,滨水建筑与水环境应建立有机的邻里关系,形成建筑空间与水空间的相互流动、渗透;并结合福州水文化特色,适度开发滨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炜  刘建鑫 《科技信息》2011,(18):I0318-I0318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岳德鹏等,2007)。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规划理论长期致力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机理研究。景观是由不同的异质性单元类型组成的镶嵌结构体。景观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空间格局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格局与功能相互作用,景观格局的布局的合理性影响景观功能的发挥,所以景观格局的分析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最小阻力模型相关理论,探讨实现沈抚同城化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本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蕊 《科技资讯》2011,(32):125-126
城市滨水区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城市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绿地的概述,澄清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现状和特点,重点对于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进行阐述,从生态规划的由来、模式入手,继而重点阐述了其原则。并在第三部分突出了生态规划的绿色设计理念,最后描绘了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愿景。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CBD)正式开放为契机,在研究钱江新城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新城定位,引进国际上公共管理的新理念,从城市空间秩序、新城特色、城市经营及建设时序四个方面,对杭州钱江新城的开发建设进行回顾反思,以期为钱江新城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同类城市的新CBD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着眼于增强核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性、全局性部署.从产业布局与可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关系、全域开发与产业板块布局关系、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分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对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意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石油化工等大连市传统支柱产业的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开发目标、重点领域和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经济现象的演化难以进行仿真模拟的问题,结合多Agent(MAS)理论及计算机仿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进化的仿真演化模型。采用NetLogo作为仿真平台,重点对CBD内企业集聚、CBD空间形态的变化进行仿真,模拟了核心布局、轴线布局、滨水布局及不同扩散方式下的CBD演化。该研究为探究未来中央商务区的演化规律、 CBD规划建设及发展规律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中,水系水体规划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为实现滨水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水系水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场地竖向、城市景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规划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才能达到滨水地区的水系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的要求.文章结合规划设计实例,从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4个维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郑州新区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层,其新区经济建设能否与环境协调发展值得关注.参照<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郑州境)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内容,阐述了郑州新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从社会生活活动、开发建设活动、生产活动、交通运输活动以及空间格局改变5个方面分析了郑州新区在建设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部分气象条件的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环境对于城市密集地区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需加强对城市及局地气象环境问题的综合研究。结合城市尺度边界层大气数值模式对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选取人体舒适度、热岛强度、混合层高度、逆温强度和小风区面积五个评估指标,利用标准综合指数法对六个北京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应用评估方法,对冬、夏季综合考虑后,结果表明,六个规划方案中方案三空间布局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系及其滨水区和区域水系与城市有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具有连通性和多功能性的特征,有必要借鉴绿道理论进行规划管理。文章从构建城市区域的水系绿道网络入手,提出城市水系生态修复规划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规划模式,在水系绿道的框架内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滨水区旅游经济复兴等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注重生态保护功能、忽视功能布局形式以及功能性体现不足的现象,探寻有助于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理论体系及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5个分布在苏南水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长广溪、沙家浜、固城湖、昆山、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借助风景园林学和社会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考察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现状,结合用户满意度,选取反映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适宜性的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适宜性。【结果】专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功能布局完整性和适宜性,以及分区功能布局完整性;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科普展示、游览活动和管理服务满意度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认为: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为适宜,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不适宜,其他为一般适宜。【结论】现阶段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的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与游览活动功能关系不合理。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时,不能只关注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应在重视湿地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更重视生态效益,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完善公园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结合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统筹考虑并综合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各功能区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平顶山市新城区为例,对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通过分析可知平顶山市新城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为2.05,属基本适宜范围.影响生态适宜度评分的主要因素为工业和生活组团的布局,跟当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差、湛河水质超标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