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东海区带鱼限额捕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历年带鱼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资料,运用数理模式和以往带鱼研究成果,计算了东海区带鱼的资源量、可捕量、最大持续渔获量,分析了资源状况,确定了东海区带鱼的总许可渔获量,探讨了东海区实行带鱼限额捕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历年东海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八十年代末期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变动状况进行了综述,对东海带鱼的资源管理现状和“伏休”效果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带鱼是东海区年产量最高的鱼种,占东海区海水鱼总产量的35%,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东海群系带鱼资源水平不断下降。尽管先后采取了底拖网“伏休”,张网休渔期,幼带鱼保护区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对产卵带鱼的捕捞强度未加控制,春夏汛期间大肆捕捞产卵带鱼的现象日益加剧,致使目前带鱼亲体数量严重不足,正常繁殖亲体缺额1.5亿尾。  相似文献   

5.
伏季休渔制度下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年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东海区带鱼资源从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来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3 a的伏季休渔,东海区带鱼产量稳定,幼带鱼密度指数也较稳定,高龄鱼比例有所提高,最小性成熟肛长有所增大,渔获带鱼平均肛长有增大的趋势。但是,由于高强度的捕捞压力,东海区带鱼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单位渔获量下降等生长型过度捕捞现象还比较明显,资源状况未有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6.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判别函数法,计算带鱼左胸鳍鳍条数、背鳍鳍条数、臀鳍棘数、腹椎骨数、左上鳃耙数和左下鳃耙数等六项分节特征的数据,比较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南部海区和北部渔区带鱼之间的差别,结合1975年和1976-1977年在相同月份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布,认为两海区的带鱼应属于不同生态种群。又根据鱼卵仔鱼的调查材料和渔业生产情况,说明本渔场的带鱼除了春、冬季夹杂泅游性带鱼外,存在着定居性带鱼,这部分带鱼有利于渔业管理,在估计资源状况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黄海带鱼、小带鱼RAPD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海带鱼、小带鱼各12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对比多态位点比例、遗传多态度以及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树;通过PCR扩增出线粒体16S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和核苷酸变异比较,结合GenBank上大西洋叉尾带鱼同源序列构建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RAPD技术研究黄海带鱼和小带鱼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带鱼的多态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较小带鱼的低;(2)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在分析这两物种遗传变异时表现出保守和变异的双重特性,种内变异极小而种间较大;(3)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种特异的RAPD带,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4)研究证实带鱼和小带鱼是不同属的两个种,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支持了Nelson分类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60——1963年在浙江近海渔场收集的带鱼耳石资料进行年龄和生长的研究。本海区带鱼耳石上轮纹形成的周期为一年,肛长 L 与总重 W 的关系式为:夏汛(5、6月)W=3.083×10~(-s)L~(2.8568);冬汛(11、12月)W=3.025×10~(-s)L~(2.8806)。带鱼肛长与耳石半径长 R 的关系式为:L=-41.54 77.23R。本海区带鱼的生长可用 Von Bert-al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极限体长 L_∞=559.1毫米,极限体重 W_∞=2176克。带鱼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 t=3.14令处。本海区带鱼一般生长型与日本纪伊水道的带鱼比较接近,而与黄、渤海区的带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78年周年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渔场海况调查资料和1965~1978年的渔捞统计资料,分析了浙江近海带鱼的生殖特性。本海区带鱼的生殖期主要在5~8月,产卵场主要分布于机轮拖网禁渔线附近至向东约60海里的范围内,生殖群体主要集群区位于高盐水舌锋前缘,产卵时适温为17~20℃,适盐范围为33~34‰。作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当前带鱼生殖群体较六十年代初期明显偏小,开始性成熟的年龄和体长也显著偏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收集测定的带鱼渔捞统计及生物学资料,研究带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得出关系式为R=9.7542 Ae-0.1477A。从而求得最大持续产量所需的亲体量为5.3亿尾。而1986年的亲体量仅为4.6亿尾。确认带鱼产卵亲体已严重不足,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22及1933年神谷和内田曾先后研究了带鱼卵,Delsman从爪哇海鉴定带鱼卵到属,水户敏描述了日本海域带鱼类的胚胎及早期胚后发育,T.C.Pacc.曾指出带鱼的卵径为1.59—1.88mm,我国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成庆泰等曾对带鱼卵作简略记述,南海水产研究所进一步研究带鱼卵和仔鱼的形态和生态。本文描绘了闽南-台湾浅淮渔场大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的胚胎发育,报导了带鱼卵的数量分市及其  相似文献   

13.
东海带鱼DNA条形码的建立及COⅠ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浙江近海水域带鱼群体(n=15)的mtDNA CO Ⅰ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650 bp的扩增产物.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得到了609 bp的基因片段(除去两端的部分序列),获得了带鱼的DNA条形编码.用DNAMAN软件进行了排序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CO Ⅰ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9%;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5个序列共有10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GU970070-GU970075,GU970079-GU970082),在1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转换和2个颠换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了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为1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005 13和3.124.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的COI基因个体变异程度比较小,对研究带鱼的种群结构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菜市场上买到的带鱼、黄鱼都是死的,而鲫鱼、青鱼等却可以养在水盆里,为什么不可以把带鱼和黄鱼也养起来呢?A:大家都知道,鲫鱼、青鱼是生活在淡水里的,而带鱼、黄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淡水和海水除了盐度不同外,两种环境下的压力也存在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0年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状况和变动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基础以八十年代中期最为薄弱,近几年的带鱼资源数量已增加到八十年代初的水平。但资源量的增加部分均为低龄鱼和幼体,高龄鱼比例反而下降。目前带鱼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明显,资源尚处于生长型过度捕捞中,渔获量的上升并非资源的根本好转。影响带鱼资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过大和不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资源现状,文章提出了“夏保、秋养、冬捕”的管理意见,在近期可先增加实施夏秋季底拖网局部或全海区休渔2-3个月的管理措施,以减轻捕涝压力,逐渐使资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在带鱼浮延绳钓作业中,用控制延绳干线中点浮力的办法,把干线中点平衡到干线两端点水深位置上下,从而使较多的钓钩处于渔获水层,则能明显地提高带鱼浮延绳钓的上钩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本水产厅1981年到2009年间的日本海·东海带鱼系群渔获量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对东黄海海域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描述了带鱼资源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持续下降,从1981年的1.7×10~7尾降至2009年的0.8×10~7尾。至于年龄组成,4到8龄的资源尾数急剧下降,从1997年开始几乎没有高年龄组资源。从1981年到1985年,种群生物量急剧减少,从7×10~4 t降至不足3×10~4 t。从2003年开始,种群生物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低于1981年的10%.参数敏感性测试表明,相较于其他参数,陡度系数h和自然死亡系数M对模型的影响较大。当M的值越小时,评估的资源尾数越小;当h的值越大时,资源尾数下降的速率越慢,即补充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快速运算,对浙江渔场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作了多种验算分析,结果表明:多元非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用于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较为适宜,所建方程的回归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较为理想,四年的预报正确率达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目前,用本文方程预报能满足组织渔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国内外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带鱼亲体和补充量关系,以留足每年夏汛的亲体数量、确保正常繁殖并获得较大补充量为前提,探讨东海带鱼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分别给出了在资源正常年份夏、冬汛带鱼捕捞死亡系数和可捕量、资源量的关系,并用开发种群可捕量估算方法计算了年可捕系数。  相似文献   

20.
带鱼下脚料水解螯合物制备及其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鱼下脚料水解物亚铁螯合修饰及其功能性研究,为带鱼下脚料水解物的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复合酶水解法和亚铁修饰法进行初步研究。未脱脂的带鱼下脚料水解螯合修饰的最适条件为蛋白质水解度为5%、螯合pH为7.0、螯合温度为20℃、螯合时间为15min;经无水乙醇沉淀可获得4种螯合组分,分别为:CA,螯合后产生的沉淀物组分;CB,沉淀于50%无水乙醇中的组分;CC,悬浮于80%无水乙醇中组分;CD,沉淀于80%无水乙醇底部组分。在这4种组分中,CB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抗氧化活性可达到a-生育酚活性的92%;CD抗菌性最强,它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枯草芽胞杆菌都具有抗菌性。带鱼下脚料水解螯合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