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共性、特殊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党怎样执政和靠什么执政的问题.科学执政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把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制度和方法来执政;民主执政就是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就是依照宪法法律执政,依靠宪法法律执政.三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离开或者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出完整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而依法执政是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已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具体历史阶段的执政方式。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执政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原来的执政方式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势在必行。而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首先应明确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使党的执政方式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制度创新。要充分认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依法执政是我党执政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这种执政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执政依据的转变、政党基本职能的转变、领导国家具体方式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使党的领导具有更强的权威性、稳定性、规范性,提高执政效率,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经验。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分析当前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探讨了如何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成为”:一是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二是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三是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本文围绕这“三个成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法执政的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自身半个多世纪执政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而做出的历史性抉择。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既要把党作为一个整体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提高作为个体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问题。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 《山西科技》2006,(6):75-76
科学执政应当坚持两个前提,一是应当遵循政党的一般规律;二是应当遵循执政党的一般规律。坚持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是增强执政党意识和进行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构成干部法治精神的要素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确立干部法治的善法、恶法的价值标准;认同干部法治中的法律至上地位;树立干部法治中法的统治;建立干部法治的权利、文化和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执政方式的科学化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执政的共产党始终在进行探索的重大问题.列宁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斯大林在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上有严重的教训.毛泽东在执政方式科学化的探索中既有突出贡献也有一些失误.新时期党中央在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使党在复杂的新形势下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立于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阐明了当今所提的“以德治国”是对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德治”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执政与执政的文化——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文化问题对于政党执政的特殊重要性,提出文化执政能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执政能力包括文化执政的能力与用文化执政的能力两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执政和执政的文化两个层面对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建设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提高执政能力,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6.
直选之后民选村官的村庄治理显然成为一个衡量选举前景的标准,但是有些村庄在民选村官治理下却还是存在着经济没有改观、村庄治理方式没有改变、干群关系依旧紧张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村庄经济薄弱、乡村关系不正常、村委会自身义务偏离及对村委会监督的丧失等等,这种民选村官治理村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的局面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会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乡村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规律的总结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是在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华民族“法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指出“法治”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