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龙母信仰作为水神信仰的一支,历史极为久远,它产生于秦代,历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最终成为南方地区普遍受祭的神灵之一。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手段,龙母信仰成为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龙母信仰以其"仁孝观"而借助国家权力得到普遍祭祀,国家则利用龙母信仰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安稳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了言传身教的功能。通过传统的讲与唱的故事讲述活动,向听众传授了丰富的民间知识和地方传统,也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走马民间故事承载了千百年来巴渝大地广袤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走马古镇的文化品牌,不仅凸显了古镇民众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代表古镇特色的民俗传统。走马民间故事与它的讲述者们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显示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1909年建成的汉口水塔,在满足最基本的蓄水送水功能外,随着城市发展,其本身所承载的含义也在不断泛化,并演绎出了社会功能、军事功能和历史功能等几大特性。水塔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勾连起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从而使得民众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成为构建起城市记忆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水塔个案说明历史建筑除了提供民众日常生活空间外,只有本身所包含信息契合了民众社会观念和日常体验,才能成为城市的记忆装置。  相似文献   

5.
谣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群体心理的反映与表现。辛亥年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时期,谣言在苏北社会大行其道,其内容不仅涉及与民众利益攸关的户口调查,诸多"革命话语式"的传闻也引起民众的恐惧与惊慌。为安定苏北地方秩序,地方官绅通过告示、宣讲以及武力胁迫等方式来消解谣言。辛亥革命前后苏北地方谣言的繁兴以及地方官绅民三方对谣言的反映,是辛亥鼎革的一个缩影,为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政权控制与社会民众之间关系提供了绝妙视角。  相似文献   

6.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博以其开放性、即时性等特征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各地方政府纷纷利用微博这一媒介,搭建起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但地方政府微博的开设与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开设缺乏组织性、管理缺乏持续性、粉丝缺乏积极性等。地方政府应规范微博开设、加强微博管理、建立应对机制,以使政务微博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张春晖 《科技资讯》2012,(13):252-252
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等主要社会职能。就地方公共图书馆来说,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存是其重要的职能。地方公共图书馆收集和保存的地方文献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其馆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终极向往与追求之一;礼仪自古就是实现这些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礼仪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划分民众的等级和社会地位、规范民众行为并对民众实施教化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传统礼仪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筹资是修建神庙重要的资金来源方式,是民众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事地方公共工程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史的层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筹资不仅是考察地方经济的一个内容,而且还涵盖着社会控制的内容,地方官员与地方社会力量借助这些手段,完成了对地方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秦灭巴蜀后,巴蜀地方社会在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乃至社会意识诸方面发展具有两层明显的面相。一是巴蜀地区深度融入“中央-地方”格局,巴蜀社会接受秦文化辐射,对“中央”逐渐形成政治和文化认同,二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首长出于掌握民众的需要,在日常行政中亦能尊重和接纳巴蜀本土文化传统,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秦蜀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13.
闽南民间音乐文化渗透于闽南日常生活、祭祀活动、传统节日等民俗仪礼中。在闽南仪礼中,闽南民间音乐超越了本体的娱乐性,具有日常性、功用性和价值性,它记录地方乡音和民俗风气,强化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彰显闽南民众的生命精神。民俗生活是闽南民间音乐传承的根基,闽南民众既是闽南民间音乐的享受者,又是闽南民间音乐的传承者。现代性的推进打破了民俗文化传承的内在秩序,政府和民间的合力推动则为闽南民间音乐文化创造了传承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官员微博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地方政府官员回应民众诉求;有利于化解因信息不通造成的社会恐慌;有助于拉近官民距离;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有利于降低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或者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但是也有失误的教训,某些官员对微博认识不充分,微博形式大过内容,娱乐大过务实,部分官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缺少监督管理等,在涉及危机公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微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官员微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是,微博定位要准确,克服形式主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言论自由,加强地方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期,面对民间社会生活中道德秩序的混乱局面,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通过让普通民众践行家礼等外在的礼仪制度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及规范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为此,司马光、朱熹等儒家学者积极编写和推行适合民间社会施行的《居家杂仪》《家礼》等礼教书籍,将以往只适用于贵族社会的儒家礼仪规范深入到民间社会,成为指导民众生活习俗的重要礼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对于国家、地方或区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台湾农村正面临农村人口凋零、大部分为传统社会,个体、群体流量不足等问题。两岸各有城镇通过慢城认证,此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民众参与。由公共事务管理架构(PAM)检视台湾慢城机制之启动关键是智识教育、受良好教育之第二代与小区精英之运作,接续关切的问题是永续、机构导入与大城市郊区是否发展合宜。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文化的"神圣"品质并没有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消失,与此相应,以基督教为样板的宗教及其信仰似乎以更为亲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帝无处不在"、"上帝无时不有"真实的反映着神圣的信仰深深的根植于社会民众之心.相比于西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把信仰置放于伦理的崇高之中.当承载着信仰的终极关怀由"士大夫"承担逐步消解在脱离民众生活的伦理性崇高之后,民众的信仰便只有一条出路:历经千难万险,到深山老林的庙堂顶礼膜拜,求得内心的修炼与安宁;信仰真正的成为了"难于人说"的神秘之举,世俗的芸芸大众没有真正的信仰.现在,是让信仰从崇高的伦理和高远的庙堂走向乡间田野深入民众之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清代屏南建县后,社会风俗发生较大变化,文风兴盛,民众喜讼。究其原因,在于通过行政区划的变动、国家权力渗入地方,并重新配置资源,进而引发文化变迁。其中,权力、利益、策略成为移风易俗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盐业社会经济史的视角,研究清代引岸(引岸:又称岸,是传统社会国家为全国各产盐区所产食盐指定的固定销售区域。)制度下邻私(邻私:在传统社会的引岸制度下,食盐都有政府指定的固定销售区域,越界为私,这种越界行销之私盐被称为邻私。)产生的原因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对清代西北地区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多角度探讨。以历史文献、盐法志、地方志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为基础,并对邻私多发地之地形、交通等市场要素进行实地考察,运用历史学、经济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邻私是引岸制度存在的必然结果,清代陕西邻私多发生在省级引岸界邻的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国家与地方对邻私持严禁态度、民众乐于食私却要冒着被严惩的危险,因此3者从根本上都反对邻私。邻私问题的本质是引岸的存在所形成的商品贸易壁垒问题,清代引岸制度一直存在的原因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利益优先于民众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历来为统治者所推崇,并成为政治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的文化因素在于学校通过教育聚拢民众及老师用自身典范影响民众,以此完成社会教化和思想灌输,最终达到思想控制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