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三峡水库运行后期存在的泥沙问题,提出在水库变动回水区固定河段进行较大规模挖粗沙减淤的方法,冀以减少水库后期淤积,保障三峡工程长远利用,持续发挥综合效益。分析了当前的挖泥技术和建筑河砂的市场情况,认为现在开始在三峡水库较大规模挖取粗沙已经比较经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一维不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20世纪60年代(60s)和90年代(90s)水沙系列方案进行计算。将0.1mm以上泥沙作商业粗沙,按固定河段连续挖泥方式,水库运行到100年时,按三峡设计泥沙系列(60s)减淤量可达37亿m3,按三峡蓄水前最近泥沙系列(90s)可减淤27亿m3。百年淤积总量可控制在140亿m3(60s)或110亿m3(90s),挖泥减淤效率达到100%。这对保护三峡水库后期效益、特别是防洪库容长期利用具有很大作用。笔者认为三峡水库挖泥减淤途径基本可行,值得深入研究。这一减淤方式也可为其他河道型水库淤积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海挡潮闸数量多且闸下淤积严重,防淤减淤迫在眉睫。介绍了挡潮闸闸下淤积的自然原因与工程原因;总结了挡潮闸闸下淤积处理的防淤措施及减淤措施;提出未来应加强水力冲淤时间的确定及机械清淤地点的选择方面的研究,以及建闸前需加强水沙冲淤变化方面的研究模拟。  相似文献   

3.
关于三峡水库内源污染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和泥沙在库区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指出水库持续不断的泥沙淤积可能成为今后三峡水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内源污染。笔者认为,以前提出的以减淤、增容为目标的“双汛限”和“多汛限”等优化调度方式,同样对于清除水库河床表面淤泥、尽量消除污染物在水库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三峡工程以汛期优化调度为基础,研究建立防洪、减淤与水库污染控制和改善上下游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调度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蕴藻浜闸下河段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从水流特征、泥沙来源和冲淤规律三方面探讨河段淤积原因,并据此提出清淤减淤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是没有根本解决的长远问题。本期第28~36页周建军等“三映水库挖粗沙减淤研究”的文章,研究了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分选特性,发现在变动回水区“固定河段挖泥”(FDB)可高效、集中清除粗沙。结合近年挖泥技术进步.作者提出并论证了FDB方式,证明可明显降低水库后期泥沙淤积并为长江沿岸提供长期的建筑砂源。本方法概念明确、简单易行.已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今后如对FDB分选机制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为大型河道型水库淤积控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少沙河流上船闸航道泥沙淤问题研究资料甚少的情况,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贵港枢纽船闸引航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分析了引航道淤积的机理及特点,得出了3个特征年份引航道泥沙回淤量及引航道口让区最大淤积厚度,研究表明少沙洒流上的船部引航道淤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设中必须考虑相应的清淤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多沙河流水库的淤积,提出了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所需采取的防淤、治淤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某电厂用水系统吸水暗渠内减淤措施模型试验,对冲击射流在封闭系统内的冲沙减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冲沙效果的主要控制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泥沙条件下,一定尺寸的封闭系统内,入射水流的动能对冲沙效果影响很大,淤沙的冲坑半径还与冲沙管管径,水流含沙量,泥沙沉速等因素有关。本试验所采用的模型设计方法及分析方法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汾河水库的基本情况和淤积现状,分析了汾河水库淤积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防治汾河水库淤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葛洲坝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水文站水文实测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宜昌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断面形状和水位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宜昌河段水文水力特征变化符合惯性区理论,洪水波运动形式发生变化,坝前水流流速降低,水流挟沙能力和推移力下降,水库淤积现象加重,下泄水流中的含沙量下降,宜昌河段推移质输入减少,下泄水流对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原有的冲淤平衡被打破,河床质变粗,断面形状不断变化,宜昌河段河床下切、水流能量增大、流速增大,同流量情况下的水位较天然河道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测资料对大清河航道的水动力及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水流连续性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建立了水动力泥沙二维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水沙条件下河道内水流、泥沙运动、航道选线及淤积预测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工程整治后河道内流态、地形变化对航道冲淤的影响,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大清河泥沙运动主要受径流携带的泥沙,河道地形影响,航道工程整治后仍保持上冲下淤的态势,水流归槽效应是航道主槽淤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对条子泥促淤试验工程坝田内外冲淤情况一年多的观察与测量中,发现工程在1998年8月建成至10月间,坝田内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淤积三角形,而在以后的观测中却没有出现,根据观测的资料,本文从潮流、地形、季节风以及淤积总趋势等方面对坝田内淤积三角形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其对淤积效率的影响作了分析与研究,这对条子泥最佳淤方案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固体悬浮颗粒 ,城市污水泵站前池普遍存在淤积问题 ,给泵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 ,有必要通过水力模型浑水试验探求前池防淤措施 .结合上海市污水治理 2期工程南线 #A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 ,利用浑水试验 ,对城市污水泵站前池淤积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通过对不同的改进措施下前池淤积状况的分析比较 ,提出了在原设计前池中设置 45°导流板的最佳防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减少入库泥沙、排浑减淤及排淤三个方面回顾了水库泥沙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加强流域治理、完善排淤工程设施,加强水沙调度管理、研制新的排淤设备以及研究出库泥沙的处理办法方略,以期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GPSRTK技术在张峰水库泥沙淤积断面工程中的应用,指出经计算测淤断面和地形断面的宽容相对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6.
夏伟强 《甘肃科技》2011,27(4):104-106,58
介绍了合水水库淤积状况,全面地分析了水库淤积成因及其危害,提出了淤积防治措施及延长水库寿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林文 《科技资讯》2013,(29):57-57
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泥沙含量较大,这就造成了水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泥沙处理是否妥当,将会影响到水库运行中效益的发挥、水库有效库容及水库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根本上提出了几点防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施工通航泥沙模型的研究成果,包括施工期坝区河段冲淤变化规律、临时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形态、淤积分布、淤面标高、回淤速度、碍航淤积量、淤沙级配以及淤积对明渠和临时船闸通航条件的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为例,通过与已建典型围填海工程实际促淤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长江口近期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的合理性分析,研究泥沙数学模型在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平面淤积形态、断面淤积形态、促淤区淤积量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近期围填海工程中的促淤效果预报较合理,表明该泥沙数学模型适用于长江口围填海工程促淤效果预报。  相似文献   

20.
刘锦萍 《科技信息》2011,(24):286-287
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潼关高程不断抬升,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建库以来,尤其是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的变化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分析认为: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与潼关高程的升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降低潼关高程对于渭河下游的减淤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