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2.
张利娜 《科技信息》2013,(6):198-198
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语言凝练且内涵丰富,诗歌的灵魂在于诗的艺术形式,即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的三原则:"意美"、"音美"、"形美",诗人借此来宣泄或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以几首英诗汉译为例,分析译者是如何靠近原诗,从而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达到与原诗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张楠 《科技信息》2013,(16):172-172
文学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而诗的语言则是精华中的精华。诗歌翻译需要把精华转换成精华,要求译者既能充分领悟原诗的语言,音韵和意境,又能用高超的艺术手段驾驭目标语。因此在英诗汉译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原诗在源语言方面体现的美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托马斯.纳什的《春》及李云启的译本为例,分析了英诗汉译过程中体现出的音韵、意象及形式上的美学再植。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结合笔者科技汉译英的实践经验,从汉语原文的理解、词语的选择、直译与意译到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的灵活应用、翻译软件的利用和因特网资源的协助翻译等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书名翻译的好坏决定着该书能否引起译入语国家的读者注意。以英国著名作家杰洛德·杜瑞尔的自传散文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的书名翻译的实际情形为例,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原名的涵指意义,揭示其中蕴含的作品主题思想,并且同时照顾译入语国家读者的审美习惯,才能做到成功译介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行为过程.译者应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和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用符合习惯的英语表达汉语的语义,把汉语译成英语.  相似文献   

9.
刘红 《科技信息》2012,(35):272-272,346
隐语在日语中广泛存在,特别是日本商界。比如译自日语的商界小说《浮华世家》里面就出现不少日语隐语的汉译实例。本文以描写翻译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这些隐语实例进行研究,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初始、预备和操作规范;试着解释译者为何做出如此翻译,归纳隐语翻译策略。为今后的隐语翻译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鸿庆 《科技信息》2010,(8):I0161-I0162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Gilles Fauconnier提出并在最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Fauconnier作为该理论的创始者极大的推动了概念整合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本文对该理论作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定义,分类以及构建原则,并尝试以该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罗伯特·佛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汉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诗汉译上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意象图式理论出发,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不同译本,尝试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英诗汉译的本质,并着重探讨用词曲体翻译英诗的优势及劣势。研究表明,词曲体相比于其他翻译文体更能准确传达和移植英诗的本质,但由于其适用文本以及对译者自身文学素养的高要求,词曲体很难广泛使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王世主 《科技信息》2010,(24):I0152-I0153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是将翻译文学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试图以其为理论基础对汉诗英译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检验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作品究竟能对原作忠实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真的有可能达到形神毕肖,天衣无缝的程度呢?这不但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重读拜伦《哀希腊》的几种译文,又想到了人们对翻译的种种论述和责难。翻译是困难的。这不仅关涉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而且关涉到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法,此外还得考虑完全不同的接受对象。而诗的翻译尤为困难,因为,  相似文献   

17.
自"文化转向"之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文化地位得以确认。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贯穿着整个翻译过程,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译者对相应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的创造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焦作市云台山景区的景点名称汉译英的现状分析,关注不同出处译名中存在的误译和一名多译的现象。依据云台山景区的景点名称汉译英特点,归纳了相应翻译方法并重新衡量了现有英文译名,以期与同行商榷,实现云台山景区及其它景区的景点名称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译《圣经》作为语料具有"社会文化生活覆盖面广"、"语体成分口语性强"、"内容、年代可靠,并数量充足"等特点。汉译《圣经》重要语料近三十种,方言和单行本有六百多种。早期的汉译《圣经》语料被混收在《大藏经》中,这部分语料的剥离工作意义重大,有可能发现更早的"上古汉语"《圣经》语料。以汉译《圣经》为语料的汉语研究可对基于其他语料的汉语研究进行补充或修正。  相似文献   

20.
施艳群 《科技资讯》2008,(34):201-201
本文通过对国外旅游者的问卷调查,考查了游客的旅游目的、对旅游景点介绍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异质性的感爱,以及他们所偏爱的翻译方法。在对问卷的分析之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景点介绍汉译英中,译者应该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