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玉国 《大自然》1989,(2):15-15
白肩雕(Apuila heliaca)隶属隼形目、鹰科,是一种大型猛禽.其形态与金雕大小相仿,体羽主要为黑褐色,头顶、枕部及上颈黄褐色,部分肩羽为白色,腰部棕黄色.两翼及尾羽黑褐色,内侧飞羽与尾羽均具棕黄色羽端.下体棕黄色,胸与腹部具暗褐色羽缘,呈纵走斑纹,尾下覆羽艳棕黄色.覆腿羽黑褐色,跗蹠黄色,爪黑色.白肩雕繁殖于  相似文献   

2.
1 蒙古百灵指名亚种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mongolica(Pallas) 采集地及采集时间:太原市南郊;1989年10月17日。 量衡度及形态特征:体重(♂)56.5g,体长212mm(下同),嘴峰长18,翅长131,尾长66,跗蹠长25。头顶呈棕黄色,背羽棕褐色;尾羽黑褐色,除中央一对外,均具白色羽端斑;初级飞羽黑褐  相似文献   

3.
褐马鸡,体羽以黑褐色为主,头部具裸露红色脸颊,并有白色角状耳羽簇,腰至尾基白色,中央尾羽长而上翘,羽支披散下垂,形似马尾,是典型的森林鸟类。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琢鹿县和蔚县交界处,整个自然保护区山势陡峻,林深灌密,溪流潺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动物地理分区属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18日,笔者从罗源获得一猛禽(活体),经鉴定系金雕(亚成体)(Aquila chrysaetos daphanea Menzbier),现就其形态描述如下: 形态特征: 头顶黑褐,后颈暗赤褐色,具黑色纤细轴纹,羽端淡;上体暗褐色,有紫色光泽;肩羽基部灰白,有褐色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甲羽近羽基的一半为乳灰白色,并具宽而不规则的黑横斑;尾羽同背,尾羽先端黑色,余为灰褐色,尾上覆羽端部黑褐色;下体褐色具黑色羽干纹,胸部中央具淡色纵纹。覆腿羽淡,混有污白羽伸至趾基,覆腿羽具纤细纵纹。  相似文献   

5.
东北小鲵     
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属两栖纲有尾目,成体全长约100~120毫米,头长大于头宽,尾长短于头体长。头体背部呈黑褐色,散布灰褐色斑,尾背呈灰褐色具少数黑点。头部略扁平,具颈褶,躯干近圆柱形,体侧肋沟约13条。尾基部较圆,向后渐侧扁。四肢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不相遇;前肢4指,后肢5趾,趾端钝圆,无爪。东北小鲵分布区狭窄,目前仅分布于东北亚地区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其中在辽宁仅分布于辽东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6.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7.
卢汰春  贺鹏 《大自然》2014,(1):64-65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又名火炭鸡、贝母鸡或鹰鸡子.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鸾、鸡趣或青凤,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是我国特有鸟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师旷在《禽经》中有“鸾瑞鸟……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故字从变……一日鸡趣”的记载,《抱朴子》中记有“鸾鸟似凤而白缨,闻乐则蹈节则舞”,《说文》中则有“青凤为鸾”等文字,其中提到的“鸾”就是绿尾虹雉.先民认为鸾是吉祥之鸟、与传说中的凤凰类似,听到音乐便翩翩起舞. 绿尾虹雉是雉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鸟质量约4千克,体长可达80厘米.雄鸟羽冠覆盖着颈部;上体大都呈金属铜绿色、紫色或绿蓝色,腰部白色区域较大;下体黑色;尾蓝绿色;虹膜褐色,嘴角质灰色,跗蹠、趾和爪灰黄,具距(跗蹠上如趾的突起).雌鸟体羽暗色,下背及腰部白色,飞羽及尾羽具褐色横斑.  相似文献   

8.
台湾盛产我国鸟类中的特有种和特有亚种,它们是我国鸟类中的瑰宝,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黑长尾雉(Syrm aticus m ikado)。黑长尾雉,又称海雉、乌雉、帝雉,属雉科、长尾雉属。雄鸟脸呈鲜红色,全身蓝黑,有灰、黑相间的漂亮长尾,双翅上各有一醒目的白色横斑,体长50厘米以上。雌鸟体型较小,全身橄榄褐色,尾长约20厘米,具黑色横斑。黑长尾雉于1906年被发现。有趣的是,它们仅凭两根尾羽被确定为新种。英国人古费特在发表新种的论文中说:“我在替我拿行李的挑夫的头饰上发现了这对羽毛。他说捕于阿里山,且数量稀少。这对尾羽为黑色,交错着约12道灰色横…  相似文献   

9.
刘立才 《大自然》2022,(5):58-59
<正>普通秋沙鸭在大连是冬候鸟,以市区的西山水库数量最多,2021年冬季更是创下新高,仅在一片没有封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水域就有三四百只,给冰冷的水库带来勃勃生机。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中体形最大的,其体长0.5~0.7米,体重约2千克,虹膜褐色,嘴暗红色,跗蹠红色。雄鸟头及背部黑褐色带绿色金属光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胸部及下体乳白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颏白色,上体深灰色,下体浅灰色,枕部具短的棕褐色冠羽。  相似文献   

10.
1980年8月我们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考察中,猎获一只罕见的橙斑翅柳莺Phylloscopus p.pulcher的黄化型,现将其羽色、量衡度简述如下:外观呈淡黄色。额、头顶、背、腰呈黄褐色;尾上覆羽鲜黄色;中央三对尾羽的外翈黄色,内翈淡褐色,外侧三对尾羽的外翈及内翈端部为浅褐色,其余呈白色;尾下覆羽鲜黄色;颏、喉和胸淡黄色,腹部黄色;颊部浅黄色;翼呈灰褐色,其外缘黄色,两道翼斑浅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茶科一个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或5米;树皮灰褐色;嫩枝黑褐色,园柱形,密被粗毛,老枝灰褐色,无毛.芽苞具柔毛.叶近革质,椭园形或长园状椭园形,长13.5—29厘米,宽5.5—12.5厘米,先端急短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浑园,上面深绿色,干后黄绿色,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鸟类1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3月 2 3日 ,在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两侧捕鸟网上捕到 2只红胸行鸟 ( Charadrius Veredus) ,3月 31日 ,在机场草地枪击 1只红胸行鸟 .标本分别存放在华中师大生物标本馆与武汉天河机场标本室 .主要鉴别特征 :前额、眉纹和头两侧白色 ,头顶、背沙褐色 ,后颈淡皮黄色 ,额、喉白色 ,眼前具一块褐色斑 ,胸和两胁棕栗色 ,其下紧连一黑色横带 ,下体白色 ;初级飞羽黑褐色 ,第一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 ,腋羽褐色 ,具窄的白色羽缘 ,尾具窄的白色羽缘和尖端 .虹膜褐色 ,嘴黑色 ,脚橄榄灰褐色或淡色 .红胸行鸟量度见表 1 .表 1 红胸行鸟量度一览表…  相似文献   

13.
灰色杂毛虫,新种 Cyclophragma tephra Hou,sp.nov.(?)蛾身体和翅灰黑色,略带褐色,触角羽枝灰黑色,梗节浅灰色,下唇须呈角状前突,胸背具鼠灰色长鳞毛。翅上鳞片很薄,前翅横线纹不清楚,中室端白点明显,白点周围灰黑色。亚外缘斑列呈黑褐色,长形斜列,内侧衬不明显的灰白色,整个斑列略呈弧形排列,末二斑大而明显。后翅色浅,无斑纹,双翅外缘呈曲波状,翅反面污灰褐色,无斑纹。足胫节呈褐色和浅黄褐色相间的5枚花斑。翅展46毫米,体长24毫米。雄性外生殖器之大抱针略呈拇指状,抱囊距大抱针分离,尖桃形,抱足端部骨化较深,端缘具四枚齿突,端部齿突大而弯曲。阳具呈尖刀状,刃部具一缺刻。  相似文献   

14.
商城肥鲵 (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是两栖类小鲵科动物,它们体形较小,全长不足20厘米,体形肥壮。商城肥鲵的皮肤光滑,四肢短弱,掌部与跗蹠部没有角质鞘;前肢4趾,后肢5趾;尾短,而尾鳍褚褶十分发达,背面为深褐色,腹面为灰褐色。栖息于海拔380~ 1100米的山溪内。白天,成体肥鲵以水栖为主,大多隐藏于缓流水体或清澈水潭底部的石块之下或在石块上爬行,有时到上部流水中摄食。遇到险情,它会游入石缝中逃生。肥鲵以小鱼、小泥鳅或水生蠕虫等为食。商城肥鲵在国内仅分布于河南省信阳市的商城县、安徽省金寨县、霍山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报道了五趾心颅跳鼠一新亚种,命名为长尾亚种——(Cardiocranius paradoxus longicaudatus),正模标本模式产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青居吕山,新亚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尾部的长度77.2(65~85)mm,尾端部有明显的尾毛,后足趾腹面着明显的白色刷状长毛.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它就是跟附近其他的家八哥不一样。它们都在河滨公园里的草坪上尽情"唱歌",唯独它叼着一条白色的、长长的塑料带到处跳。随着附近同伴们混声"合唱",它尽情甩着塑料带,即兴进行"带舞表演"。家八哥,中型鸟,体长24~26厘米。头、颈呈黑色,微具蓝色光泽。喙和眼周呈黄色。身体主要呈黑褐色,翅膀和尾羽上有白斑。脚呈黄色。这种鸟常  相似文献   

17.
滑蜥背部一般为古铜色,但可随温度与光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其机体的体温调节及逃避天敌有关。蜥体的腹面色彩多样,雄性青黄色至鹅黄色,雌性灰黄色且隐泛粉红色。体侧及尾的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但断尾后的再生尾侧面则看不见纵纹。另外,体鳞上还缀有一些黑褐色的色素斑点,这可能与调整体色有关。 宁波滑蜥成体全长95—116毫米,平均102.04毫米;体长37—46毫米,平均41.05毫米;尾长为体长的1.4—1.78倍,平均1.57倍;上唇鳞7枚,偶为6枚;第四趾下瓣数12—16,平均13.8;腹中线上一行鳞片数60—72枚,平均65.4枚。  相似文献   

18.
睑虎隶属爬行纲蜥蜴亚目睑虎科,全球已知19种,海南记录有3种:海南睑虎,霸王岭睑虎和周氏睑虎。近期,在海南岛发现并采集到一批新的睑虎,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6S mt D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分布于海南省的周氏睑虎与海南睑虎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为一新种。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吻肛长(98. 64~105. 7 mm); 2)环鼻孔有8枚鳞片; 3)鼻间鳞1枚; 4)上睫鳞50~57枚; 5)环体中段鳞115~123枚; 6)环背部疣鳞有11~12枚小鳞; 7)雄性具肛前孔23~27个; 8)爪为4枚鳞片包裹; 9)成体背部棕褐色,染以斑驳分布的不规则黑褐斑点;有4条前后镶黑边的黄色横带纹,枕部1条,略呈弧形,其两侧沿头侧前伸达眶后,腋后1条,体中段1条,尾基1条; 10)自股部至膝部有金斑; 11)卵比起其它海南睑虎更大更重(长27. 17 mm,宽14. 34 mm,重2. 20 g,n=2); 12)经过16S rRNA测序遗传距离,初步判断该睑虎为独立新种。因此,将海南省中西部山区的睑虎鉴定为一新种——中华睑虎。本文首次提供了关于新物种的形态及自然史数据,本种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南睑虎属物种多样性,并能进一步揭示睑虎种组的系统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黄脚三趾鹑,是我国一种稀有的候鸟。夏季在我国东北、河北、山东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繁殖;秋季迁飞华南越冬。它形似鹌鹑而较小,(体长15—18厘米)头顶黑褐色,颊黄色,背部羽毛主要为黑、赭、灰三色相杂。翼羽淡黄,缀有黑点,胸部淡红,腹部白色。因其脚为黄色并缺后趾,故得名黄脚三趾鹑。这种鸟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繁殖习性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姜雅风 《大自然》2013,(4):60-62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灰喜鹊,它们的体型比喜鹊略小;头部和后颈部黑色,闪着蓝色金属光泽;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呈灰棕色;颏部、喉部、前胸和腹部为白色;其尾羽蓝灰色,末端白色,中间一对尾羽最长,如此独特的"长尾巴"成为灰喜鹊的显著特征。集群,协作共赢灰喜鹊主要栖息在山区和平原的杂树林或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