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确定秦皇岛地区狐源大肠杆菌(E.coli)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采用常规的鉴定方法,从不同养狐场送检的腹泻的狐狸体内分离鉴定出20株E.coli。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为致病性E.col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药率分别达到95%和90%。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tet A和tet 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本研究为秦皇岛地区防治狐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鉴定与序列同源比对,所分离菌株为Psa,该菌株在‘红阳’猕猴桃的接种检测中显示不同致病性,其中ScYbH2、ScDjyH2、ScYbH1接种植株出现溃疡病症状,而ScMbJ1、ScDjyH3、ScYaH2未表现显著致病性。烟草叶片超敏反应也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能力。该研究获得了猕猴桃溃疡病分离菌株,其表型差异为后续的致病基因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培养及16s rDNA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分离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通过PCR检测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对小鼠致病力的分析。本研究从采取的86例尿液标本中分离检出11株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2.79%。耐碳青霉烯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blaNDM、blaVIM、blaIMP和blaKPC基因在分离株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布。耐药性分析发现1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0.91%,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3.6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分型结果显示,分离的11株细菌中10株均为强毒力型菌株(90.9%),其中K57血清型4株(36.4%),K1血清型1株(9.1%),K2血清型1株(9.1%),K5血清型1株(9.1%),K20血清型3株(27.3%),提示该批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此外,毒力因子分布结果显示,其毒力因子rmpA(54.5%)、Aerobactin F(54.5%)在菌株中分布较为广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致病力可能与荚膜血清型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综上所述,临床分离的致尿路感染病原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特征,强毒力菌株以K57荚膜型为主,K1、K2均有分布,提示对尿路感染病原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控多重耐药和强毒力菌株的感染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一种重要的嗜冷肠道致病菌,研究表明Y.enterocolitica血清型有60多种,我国致病性菌株生物/血清型以3/O∶3和2/O∶9型为主;另外Y.enterocolitica具有1A、1B、2、3、4、5共6个生物型,除了1A型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外,其他5个已确定具有致病性,且1B为高致病性菌株;主要毒力因子有ail、ystA、ystB、yadA和virF,常用来判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性;Y.enterocolitica对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并且许多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有脉冲场凝胶电泳、扩增基因重复序列、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其中具有操作简便和多态性高的ERIC-PCR在Y.enterocolitica分型中也将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一株拮抗细菌所产拮抗物质的性能及初步判断拮抗物质的类型,通过测定抑菌圈大小、硫酸铵分级沉淀、低温乙醇沉淀及茚三酮反应、双羧脲反应、莫氏实验及糖还原实验对拮抗物质特性及类型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该拮抗细菌所产拮抗物质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对炭疽杆菌、大肠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检测,初步推断该菌株所产拮抗物质为一种糖蛋白质类物质.利用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的广谱性和稳定性,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将具有诱人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建立凝胶法检查穿琥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本实验细菌内毒素检查应用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进行.选用灵敏度为0.5 EUmL-1的鲎试剂,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穿琥宁注射液稀释成1:10浓度的稀释液,进行凝胶法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注射液中所含细菌内毒素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同时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符.以上结果证明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以代替家兔法检测穿琥宁注射液的热原.  相似文献   

7.
以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 FF为介质,分别经CNBr和NHS活化后偶联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为配基,制备两种不同间隔臂的亲和层析柱;选择偶联配基载量较高的亲和柱Sepharose 4 FF-CN-PMB,分析亲和层析温度、流速、pH值及盐离子浓度等参数对亲和层析效果的影响,优化小牛血清亲和层析去除内毒素工艺;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研究内毒素去除工艺对小牛血清促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了具有高PMB配基载量的亲和层析柱,利用该亲和层析柱建立了去除新生小牛血清内毒素的最优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小牛血清中内毒素含量大大降低,同时并未对其细胞增殖活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将为进一步降低小牛血清成本,提高小牛血清质量,推动生物制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1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NR-116022)聚类呈一支,同源性为99%,因此把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研究表明B1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黏细菌中分离各种酶类,通过各种选择培养基对成都地区10株黏细菌菌株的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菌株CX-1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菌株CL-7为高产淀粉酶菌株、菌株CC-1为高产蛋白酶菌株、菌株CL-1为高产壳聚糖酶及脂肪酸氧化分解酶类菌株、菌株CL-5为高产脂肪酶菌株.本研究为下一步从这些黏细菌中提取特定的酶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贮藏期腐烂的魔芋球茎和有典型软腐病害症状特性的植株分离出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3号、4号菌株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但两菌株在致病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镉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可引起植物生理紊乱、营养失调,甚至经食物链参与物质循环,对生物群落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本研究从土壤及海洋中分离纯化300株木霉菌株,通过筛选后获得1株具有明显镉耐受性的菌株Th02.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通过单因素优化寻找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15 g/L蔗糖,8 g/L胰蛋白胨,pH值为6.0,28°C培养48 h.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对镉耐受可达6 mmol/L.研究结果将为后期对于木霉菌修复镉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MLVA-16对新疆分离布鲁氏菌80/23株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疆布鲁氏菌分离株80/23株进行分型鉴定,本实验采用MLVA-16检测方法和常规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布鲁氏80/23株进行研究,将测定结果与http://mlva.upsud.fr/MLVA net提供的530株布鲁氏菌数据库比较分析,应用UPGMA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常规分型方法鉴定为羊种3型,MLVA方法鉴定该菌株与德国分离株Bruce026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属为东地中海3型,羊种1型,两种分型方法种属结果一致。结论:MLVA-16与常规生物学鉴定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对布鲁氏菌生物型和株间差异有很高的鉴别力。并能为布病疫情流行株的溯源进化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使用MRS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出的菌株经接触酶实验,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淀粉水解实验和革兰氏染色镜检鉴定该菌株是植物乳酸杆菌,该实验为研究乳酸菌催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特异引物PCR方法和水解圈活性法对62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26株蜡状芽胞杆菌菌株及18株球形芽胞杆菌菌株进行了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所测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除4株野生型菌株外均为阳性结果,蜡状芽胞杆菌仅1株为阴性结果,球形芽胞杆菌全为阴性结果,且水解圈法观察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DNS比色法对几丁质酶产生菌株的几丁质酶比活力也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芽胞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对于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吸附树脂(EHC-I)对内毒素(ET)吸附性能的研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检测水及血浆内毒素下降率,将内毒素分别加到水及血浆中配制一定浓度的内毒素溶液,树脂与血浆及树脂与水按比例混合,置37℃恒温水浴按一定速度连续震荡2 h,采用动态浊度法在630 nm处测定震荡前、后内毒素水平,然后计算吸附率。同时做溶血实验以检测树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内毒素水溶液的下降率为94.86%,内毒素血浆溶液的下降率为89.06%,溶血实验显示溶血率为2.86%。结论新型树脂对内毒素有明显吸附效果,溶血率符合要求,为研制适用于临床的高效清除内毒素的血液灌流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工业应用等许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采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氧化硫硫杆菌的选育,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脱硫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落平板上呈圆形,30℃恒温培养48h,大小为1mm,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淡黄色、透明、质地粘稠;在显微镜下观察该菌体形态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即呈阴性,菌体大小0.5×(1.0~2.0)μm,具有单根极生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适合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7.5.该菌株对硫化物有较高的去除率,除去化学氧化的影响,生物脱S2-率最高达到74.62%,不同的温度、pH、盐度、接种量、溶解氧时其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该课题从实验上论证硫化物生物氧化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为进一步认识氧化硫硫杆菌提供了实验基础,并且为进一步研究硫化物最大程度向单质硫转化工艺,实现有益资源回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复苏实验室保存的产气荚膜梭菌ε-pET28a(DE3)菌株,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XhoⅠ双酶切鉴定后,诱导表达得到大量可溶性的ε重组毒素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镍柱纯化,得到纯度高于95%的毒素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检测纯化后的毒素蛋白,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单链抗体做铺垫.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提高柑橘绿霉菌基因敲除效率。创新要点:低效的基因敲除与丝状真菌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有关。为提高柑橘绿霉病菌基因敲除效率,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获得NHEJ途径中关键因子Ku80的缺失突变体(△pdku80)。研究方法: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以△PdKu80作为出发菌株,提高柑橘绿霉病菌PdbrlA和PdmpkA的基因敲除效率(见表1)。重要结论:△PdKu80的营养生长、产孢和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基本一致。△PdKu80作为出发菌株,能显著提高柑橘绿霉菌的敲除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快速、灵敏地测定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本实验以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滤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丙酮分段沉淀及凝胶过滤得精制α毒素,在96孔细胞板上,经卵黄反应浊度(微量)法测定精制α毒素及培养滤液卵黄反应滴度分别为1:32768和1:2048,且该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9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中的气溶素基因(AERA)、溶血素基因(HLY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6/9的A.HYDROPHILA中存在AERA基因,8/9的A.HYDROPHILA中存在HLYA基因,而在7/9的A.HYDROPHILA中检测到AHPA基因。通过比较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病性,发现AHPA阴性菌株是无毒株,强毒株都呈AERA HLYA AHPA 基因型。AERA HLYA AHPA 基因型是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发现AHPA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皆为毒力菌株,并且发现AERA和AHPA基因存在相关性,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