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现代首饰审美倾向和人们对现代首饰审美情趣要求,通过对民族风韵、乡土情结、唯美情趣、个性情感、新奇浪漫等概念进行审美诠释,进而提出现代首饰设计的五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紧迫的。民族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青年人只有懂得本民族历史,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才成为可能,也只有通过教育,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3.
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史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纲,以翔实的汉藏历史资料为依据,提纲挈领简述了自远古以来,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藏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各民族经济化的交流史。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以及西藏地区和藏族在中华大一统历史演进中的地位,论证了汉藏民族“两个离不开”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4.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是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传播博物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必须以博物馆特色文化为一切衍生产品创意的来源。明代藩王首饰数量可观、品种丰富、保存完好、工艺精湛,整体呈现出富丽堂皇的风格,尽现明代首饰工艺之精髓。江西省博物馆的《绝戴佳华》创意古典书签,从馆藏明代藩王首饰中汲取精华,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风格,体现出博物馆特色,展现出地域文化面貌,传承了地域优秀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民族间为求生存与发展明争暗斗甚至是明火执使。事实证明:一个不具备文化底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高尚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民族就是行将被淘汰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光辉灿烂。因此,如何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发展创新,永世传承则是我们中华子孙代代承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濮是很活跃的民族,是足迹遍布中原、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大地区。研究濮人历史文化对深入研究巴蜀、荆楚历史文化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的钟铃文化历史悠久,并因地域、历史不同而各有特点。这一文化形式的产生、发展不仅与文化交流有关,还与各民族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关。在南方一些民族中,钟铃文化被铜鼓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机遇,博物馆应当寻求与观众文化的切合点作为其文化传播理念,激活历史,创建多元文化,让参观环境充满人文色彩,在历史与当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是以全国56个民族的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内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藏品部、陈列部、研究室和学生志愿者中心等机构。馆藏有各民族的锦旗、革命文物、土特产品、生产工具、服装、皮毛、古器物、历史文献、珠宝器、武器、乐器、宗教用品等14类文物共2万余件。其中服装、首饰、宗教器物、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等数量大、精品多,有些还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族人民赠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礼品,具有极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金属首饰的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传统责金属首饰材料的影响,在材料研究方面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以贵金属材料为基底,颜色比较单一,性能改善比较局限等。脱离传统贵金属材料的禁锢,采取多元化金属材料,建造丰富的颜色体系,突出首饰的保健性能,以及拓展金属首饰设计的空间,将为金属首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属文化的范畴,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以游牧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蒙古民族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变迁性。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西南边疆今天的民族构成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绵延不断的人口迁徒有密切关系,这些迁徒活动有五大特点,与今天的人口流动有异亦有同,文化和生态环境是西南地区历史上人口迁移特点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陶瓷首饰的出现和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既延续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也引导了如今的时尚流行。传统文化和流行时尚的碰撞与融合,使得现代首饰设计走向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继承与创新成为现代首饰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当流行艺术回归到传统中,两者相碰撞,必能出现全新的潮流文化,当陶瓷材料出现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必能带动新一轮的流行风向标,人们在感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期盼。  相似文献   

16.
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心理气质和化精神,其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哲学、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制约。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形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对基督教的接受使俄罗斯民族审美化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基督教精神解释民办的哲学观,使俄罗斯的民族审美注射对灵魂的拷问并且充满了对真理的不懈的追求,也使俄罗斯的审美心理外化为坚定的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女性的赞美长久以来潜移默化地积淀于俄罗斯的审美心理之中,使得对女性的审美创造成为俄罗斯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容,绮丽的风格和千变万化的形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的一块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弘扬和繁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政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在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传统、意志特征和思想感情。中东大国伊朗,古称波斯,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波斯不屈的民族性格,执着的宗教信仰成就了伊朗人的坚毅、顽强与宽容,重新崛起的民族精神从未消弭,这已成为凝聚伊朗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化的栽体和表达形式,在反映民族历史和化背景的同时也蕴涵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解析“龙”在汉英民族中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汉英民族不同的“龙”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民族价值观的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价值观是不同少数民族基于各自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征的价值观。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民族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民族价值观的基本结构是民族价值认识、民族价值评价、民族价值选择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