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粘弹—粘塑性软基排水预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与修正的Kormanura-Huang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粘弹粘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室内三轴试验测定其参数,再用于排水预压软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工地实测结果吻合,证明所提本构模型和分析方法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粘塑理论的岩石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热力学框架下的Perzyna粘塑理论,推导了适用于岩石的流变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结合砂岩的三轴蠕变试验数据,对推导的本构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粘塑理论的流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对室内试验结果拟合得到的相关力学参数可以作为现场岩体流变力学特性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初始密度的泡沫铝进行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得到了泡沫铝材料在中低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结合分析含多种内变量的粘塑性本构模型的物理意义,推荐了适合于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推荐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比较好,该模型和实验结果均反映了泡沫铝材料的应变率负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4.
一个考虑土体流变的修正剑桥粘弹塑性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土的流变性,提出一种可较全面地反映土体变形的各种粘弹塑性特征的修正剑桥粘弹塑性模型。进而运用该模型对室内三轴固结排水剪流变试验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并通过与其他模型的对比分析,初步证明了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粘弹性Maxwell模型材料的积分松弛型本构关系为基础,进行了本构关系递推,并建立了Maxwell模型粘弹性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利用节点对接触模型理论编制了Maxwell模型二维接触问题接触应力计算有限元程度,并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应用该程序,研究了简单Maxwell模型轴对称粘弹性体接触时接触面上轴向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蔡长安 《贵州科学》2003,21(1):37-39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7.
广义开尔文流变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岩体的粘弹性变形分析.由于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岩体的变形是粘弹性和塑性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广义开尔文流变模型不能较好地表达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文章针对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边坡岩体表现出来明显的粘弹塑性变形特征,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对符合修正的广义开尔文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岩石试件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获得该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变形参数的基本特性,为岩质边坡开挖岩体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纤维模型的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柱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纤维模型,引入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提出了对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柱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并在OpenSees平台上编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对约束混凝土本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探讨了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对截面层次的弯矩曲率关系和构件层次的荷载位移关系的影响.经与2次不同的试验结果比较,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表明在外包钢加固柱进行弹塑性分析时,对约束混凝土采用Kent-Scott-Park本构模型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析结果.本构模型中约束增强系数和应变参数对于分析结果,特别是弹塑性阶段结果的准确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形态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包含度和集合间大包含度包含关系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变精度形态学模型.该模型与经典形态学相比,在使用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且经典形态学只是该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将其用于图像去噪和边界提取,验证了该模型的灵活性,并且所得效果明显优于经典形态学算法.  相似文献   

12.
A segmentation model that combines the Mumford-Shah (M-S) model and narrow band scheme of level set is presented. The M-S model is a desirable model for image segmentation, but computationally time-consum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fast segmentation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M-S model and narrow band scheme using new initialization method. The new initializ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fast marching method, and the computing time is O(n). In each iteration step, the new segmentation model only deals with the data in narrow band instead of the whole image. Comparing M-S model and new narrow band M-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wo models can obtain almost the same segmentation result, but the computing time of new narrow band M-S model is much less than M-S model.  相似文献   

13.
Zeng  JianBang  Li  LongJian  Liao  Quan  Cui  WenZhi  Chen  QingHua  Pan  LiangM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24):4596-4603
A new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based on SC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liquid-vapor phase transitions. The new model is validat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one-component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van der Waals gas and the Maxwell equal-area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new model have a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than those of SC and Zhang models. Since the obtained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maximum density ratio in this model are expanded, and the magnitude of maximum spurious current is only between those of SC and Zhang models, it is believed that this new model has better stability than SC and Zhang models. Consequently,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is new model is expande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hase transition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corresponding states in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the simulations of ammonia and water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were implemented using this new model with different equations of stat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ammonia and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g-Robinson is the best equation of state to describe 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of ammonia and water. Especi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ammonia with 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 have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its experimental data. Therefore thes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自抗扰(ADRC)超机动飞行控制律参数优化方法.分析了自抗扰超机动飞行控制律的参数取值和调节问题,讨论了扩张状态观测器(ESO)中非线性函数的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函数.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采用标准的PSO算法对ESO中非线性函数的系数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可以按性能指标搜索到近似的最优参数.采用该算法得到的参数对超机动飞行控制律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律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该参数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复数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用于频域分析的新模型—实阻性模型。该模型仅含电源与电阻类元件,因而对其建立的网络方程不含复数。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一种计算机辅助频率特性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避免了传统算法中因复数运算而带来的困难。算法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于RAMP插值函数和独立连续映射(ICM)法,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优化模型. 模型采用不同参数RAMP插值函数对单元体积和单元刚度阵进行过滤识别. 与SIMP插值函数下的ICM拓扑优化模型相比,仅一、二阶导数表达式不同,拓展了优化建模方法并保证了优化求解算法的一致性. 通过拓扑优化数值算例对不同模型参数下的拓扑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连续体拓扑优化建模.  相似文献   

17.
目前页岩气渗流方程中常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吸附项对流动的影响,但在储层条件下Langmuir模型不足以描述页岩气的超临界高压吸附特征,因此需要探索建立考虑超临界高压吸附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方程。首先本文根据统计热力学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应假设建立了超临界高压吸附模型,然后根据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超临界高压吸附模型的页岩气渗流模型,并与考虑Langmuir模型的渗流方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与Langmuir模型相比新吸附模型更能准确的描述页岩的超临界高压等温吸附曲线;新渗流方程拟合页岩气流动实验结果的精度更高,更利于描述吸附解吸对流动的影响;认为吸附解吸作用对中期日产气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预测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状态空间模型求解复杂,考虑因素少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气流分离模型,建立了整合动态和静态气流分离特性并具有迟滞特性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与传统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相比,该模型不用完成复杂的微分计算,降低了因微分计算造成的误差;同时,模型引入了新的影响因素-俯仰角速率,使模型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最后根据快速振荡风洞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能够描述气动力的迟滞特性,很好地拟合了风洞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变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态分析模型基础上,综合分析与速比变化相关的量,提出一种速变器处于蠕动滑移状态时的速比变化机理模型.采用MATLAB Simulink软件,以无级变速器实车测试工况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车实验数据一致性高.新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在速比变化过程中,速比变化率响应范围过大、速比变化率振荡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设计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此新型教学模式用“两个中心,三个学习空间”来描述。然后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并采用课堂环境量表和访谈来评价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分析得出,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