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红云 《科技信息》2007,(35):120-12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产生的语用基础、背景,并详细的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鄢璐 《科技信息》2007,(15):107-108
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言语行为又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尤其是命令,拒绝,批评和暗示之类的话语。日语是间接言语行为高度发达的语言,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主要是探讨婉转的表达方式,研究言外之意。本文紧密结合语境,考察了有“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一词背后省略的言外之意,以及利用接续助词实现的省略句所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本文从句式角度,紧密结合具体的语境,探讨了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与省略句的关系及其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的交往中,礼貌是很重要的。在交谈过程中,为了让说话双方交流更加流畅,通常用间接言语行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想法。间接言语行为在日语中很重要,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日本人显著的特点是在说话中,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想法,而是喜欢用间接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思。用间接言语行为表达,多数是出于礼貌的角度来考虑。通过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4,(10):273-274
日语疑问句除了表达其最基本的功能"询问"之外,还可以表达劝诱、依赖等,这些功能也常被专家学者提及。但在实际会话中,疑问句所担负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本文尝试以语用论中的间接发话行为理论为依据,从语用论的角度来全面动态地考察日语疑问句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杨剑 《科技信息》2010,(19):I0196-I0197
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涉及日常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学习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等各方面的两人间对话,众所周知,日本人说话方式比较委婉,对话双方意图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共知的语言信息及语境。因此,在听力理解中,如果不能够充分利用相关的语境因素及语用知识,就不能通过"字面用意"中准确地推断其间接的"言外之力"。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揭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低年级的听力教学和日语专业四级听力练习中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丽 《科技信息》2012,(21):212-213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应出日本文化的特点,和日语有效结合,才能取得和日本人交际的成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跨文化非言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左丹弘 《科技资讯》2008,(8):243-243
本文将非言语行为与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具体论述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给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阐述了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非言语行为与英语教学特点相结合,具体论述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给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阐述了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黄计花 《科技信息》2009,(10):137-137
学习日语,最为实际的就是男女语言的使用。因为日语口语中,男女差很明显,这也是日语的一个特点,所以受到学习者广泛关注。但是最近,有一种普遍说法就是男女差慢慢地消失了,特别是在日本年轻人中间能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本文以日本年轻男女会话为资料,对在年轻人会话中起重要作用、能明显表现出男女色彩、有代表性的终助词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年轻人之间的语言男女差是否消失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日语,最为实际的就是男女语言的使用。因为日语口语中,男女差很明显,这也是日语的一个特点,所以受到学习者广泛关注。但是最近,有一种普遍说法就是男女差慢慢地消失了,特别是在日本年轻人中间能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本文以日本年轻男女会话为资料,对在年轻人会话中起重要作用、能明显表现出男女色彩、有代表性的终助词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年轻人之间的语言男女差是否消失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1.
方晨 《科技信息》2010,(35):J0301-J0302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提出前提、合适条件、分类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对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质疑,从塞尔的理论中找出确实存在的不足,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认知心理学的转喻观有别于修辞学关于转喻的传统观点,认为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障碍假设理论以及言语行为脚本理论的分析,指出转喻对日常生活中的间接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并揭示出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英语词汇的隐喻扩展进行讨论,分析了隐喻对人们思维、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影响.对以 下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讨论:①单义词汇通过隐喻扩展为多义词汇;②词汇本义与隐喻义间的相 似;③隐喻义对词义的转换与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言意道关系历来多被歧释为“言不尽意”,如果以庄子大道哲学为俯视点,深入庄子傲世却又无奈自慰的心态,挖掘出潜藏于其特定语式中欲吐而未明的“忘意得道”思想,借助对庄子“忘”哲学内涵的正确阐述,则能揭开庄子言意道本质关系实乃言能尽意、忘意得道的本质,对提出庄子文以明道思想也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合作原则与言语行为是两种密切关联的重要意义理论,合作原则从话语交际的合作性上解读了含义的产生和理解,言语行为从语言所实施的行为的角度阐释了言语交际的实质.有机整合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语谓合作、语旨合作和语效合作的概念,进而细致分析语旨合作和语效合作,有助于对交际语境中的话语所承载的复杂意义作丰富而生动的刻画,有助于对表达-理解-再表达周而复始的话语交际过程作科学而合理的解释,从而对生活世界中的话语交际的动态研究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中对原作比喻修辞格进行恰当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原作风格神韵的完美再现。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而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基础,关键在于喻体的翻译,在于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度。如果原文中的喻体能够被译文的读者所接受,那么就可以选择直译;如果原文中的喻体不能被读者接受或完全接受,就需要灵活地采用其他手法进行翻译:或直译加意译,或对喻体进行适当的转换,或完全意译而舍弃原文比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词义的复杂性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要在英译汉过程中正确地理解词义,就必须借助于词典,通过认真分析上下文,并仔细揣摩用词者的感情、态度和意图等因素,达到对原文的准确把握,再以贴切、自然、功能对等的译语表达出来,从而得到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不赞成表达是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是冲突的一种形式。通过收集语料的方法,对中日影视剧中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异同进行对比考察后发现:日语中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在实施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类型上,汉语主要倾向于使用“理由说明型”、“意见陈述型”、“反问强调型”三种类型;日语则倾向于使用“疑问表述型”、“理由说明型”、“反问强调型”三种类型。其中,汉语“理由说明型”语用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而日语则是“疑问表述型”语用策略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汉英双语词典的词语释义错误经常表现为三种形式:疏于溯本求源或拘泥于字面意义,导致理解和释义错误;忽视词义动态发展,释义片面;“假朋友”对号入座。这种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现象是译者或词典编撰者的大忌。  相似文献   

20.
在专名涵义问题上,西方学术界展开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两类不同理论,即"摹状词理论"和"因果指称理论",经全面分析,本文发现两种理论合理融合有助于人们理解专名有无涵义问题。本文认为专名有涵义,并且其涵义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可能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